第392小章
“唉,行吧,你自己有数就好。”弘昐拿过桌上的摆件把玩着,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水泥一事:
“也不知道这个方子是从哪儿来的,皇阿玛只叫工部琢磨,又不让声张,尚书大人怕漏了风声,自己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在京郊找了间屋子自己捣鼓,若不是那天皇阿玛给方子时我在跟前,怕是连我都不给看哪怕一眼。”
弘昭笑了,他是知道这方子是出自额娘之手的,这些事,阿玛从不曾对他隐瞒,他也知道弘昐只是随口问问,便道:“许是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古方,我们也从未见过,故而有些泛难,今年怕是不成了,待到明年,我亲自去盯着,定叫他们把方子早日琢磨出来。”
弘昐见他这般上心,不由好奇问:“这事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琢磨出来的,你急着用?”
弘昭点头道:“皇阿玛说,方子琢磨出来修的第一条路,便是京城通往科尔沁的路,而且嘎鲁玳明年春,想必就能回京了。”
“大妹妹要回来了?”弘昐也很高兴,多年未见这个大妹妹,怎么可能不想,拍了拍手道:“早知这样,先前我就该每日都去盯着尚书大人,叫他早点把方子琢磨出来了,早点修路,以后就算大妹妹还要回科尔沁,来往也能更方便些。”
弘昭含笑点头,两人都知道,嘎鲁玳和赤那掌管着科尔沁部,不可能在京城久住,虽不知道这路修好能节省多少时间,但也总比现在要好很多。
今年还在孝期,宫里没有年宴,雍正元年就在这般寂静的氛围中迈入了雍正二年。
太后在年前就搬到了寿康宫,然而还是没有阻止十四去守陵的步伐,为此她大闹了一场,甚至因此绝食好几日,胤禛心里暗骂十四给他添麻烦,但十四若此时出面,怕形势更不可控。
胤禛想了想,反正他和太后也不会和平相处了,那便也没什么需要会回转的余地,他以侍疾的名义召完颜氏进宫,在虚弱躺着的太后跟前告诉完颜氏道:
“太后病重,劳十四弟妹照顾,朕已经下旨封弘景为世子,待太后病好之后举行加封仪式。”
明摆着的意思就是,太后什么时候病好了,郡王世子的名分什么时候落在弘景身上。
说完这个,他就回了养心殿,徒留完颜氏和太后面面相觑。
完颜氏哭着跪倒在太后床上道:“皇额娘,求您怜惜怜惜弘景吧,他阿玛不在家,满府都要他撑着呢!”
太后闭了闭眼,半晌后才道:“去,端一碗粥来吧。”
她得吃饭,得养好身体,十四守陵一事已是板上钉钉,即使封了郡王又如何,如今,满府的指望,在弘景身上,若弘景被封了世子,想必处境会更好些。
他得替他父亲保住这个郡王之位。
第349章
爵位
雍正二年,皇上下旨,皇贵妃安氏德善礼恭,明德有成,赐封号为贤,其母家抬入满洲正白旗,赐姓安佳。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家村所有在族谱上的王家人,全都成了满洲八旗大姓,虽这些年因着王卓资助,王家村出了不少秀才举人,甚至是已经上任的进士,但到底才是刚起来的第一代,王卓不放心,怕他们得势便猖狂,便直接叫王森回了王家村,接替了族长的位置。
过了正月十五,天气就暖和起来了,安然终于有时间去处理太妃安置一事。
先帝的畅春园,屋舍都是环水建的,太妃中虽有年轻的,但上了年纪的也不少吗,于老人来说,常年住在水边太过湿热吗,因此安然在畅春园转了一圈,将九经三事殿后面的那一片划了出来,打算将其留给太妃们住,此外,想在九经三事殿里设立佛堂,供太妃们礼佛所用。
大方向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居住环境,先帝晚年十分喜欢年轻的小答应小常在,所以这些太妃中,不说四十以下,不到三十的也大有人在。
还年轻着呢,却都要被困在这四四方方的院子里,有山有水又如何,锦衣玉食又如何,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所以安然想着,倒不如将这些院子改的热闹些,也不让她们整日青灯古佛,白白浪费了时光。
况且,这些人身后,还牵扯着无数的家族,把她们哄好了,于胤禛来说,也有极大的好处。
她回宫后,窝在书房好久,用尽毕生绘画功力,这才将所需要的一些器具画了出来,叫郭必怀送到了内务府,然后传了苏布达进宫。
皇贵妃送来的图纸,内务府自然不敢懈怠,且又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只是需要精细一些,所以不出一月,东西便全都送到畅春园了。
畅春园布置一事,之后安然便交给了苏布达,婉宁和明希其实也可以担任,但前些日子听说永玥感染了风寒,还没好全,永瑆又病了,这一时半会儿估计抽不开身,但若给了明希,又容易引起旁人猜测,索性两个都不给,交由苏布达去办。
至于年纪尚小的果新,白日里送去给婆婆带,晚上苏勒下职就去接,父子俩等苏布达回来用晚膳。
所有东西安置好之后,苏
布达直接就进了宫,安然这会儿正在看上个月宫内用度账单,好几本摞在一起,看的她有些头晕眼花,正好苏布达叽叽喳喳进来,她便丢了手中的账本,按了按额头,笑道:
“亏的你来,也能叫我歇上一歇。”
苏布达也很讨厌看账本,笑嘻嘻地抱着安然的手道:“额娘,我们去御花园里溜达溜达吧,正好女儿想和您说说畅春园的布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