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小章
“《三字经》《百家姓》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本宫还是觉得,对于那些三岁便启蒙的孩子来说太过生涩难懂,需得死记硬背才行,本宫想要研究出一种能更快识字的东西。”
安然想将拼音弄出来,如果可以的话,甚至想编出一本字典来,这两样神器一出,不论是对于启蒙还是扫盲,都有极大的作用。
阮常在皱眉,听出了安然话语里的郑重,犹豫道:“这件事,妾身一人,怕是不行。”
她虽没有完全听懂安然话语里的意思,但启蒙读物已经沿袭千年之久,但皇贵妃的意思,竟是要开辟出一种全新的方式,若是真能研究出来,那定能震惊古今。
她一个深居内宅的女子,能行吗?
安然也知道兹事体大,点头道:“这件事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时间,自不会叫你一个人承担,只是想问问你愿不愿意,毕竟这是一件清苦的活儿。”
“愿意,愿意。”阮常在点头道:“妾身自是愿意的。”
这件事若成,定是能青史留名的,平淡日子过了这么多年,这是第一件让她觉得错过必定后悔的事。
安然便笑了,道:“那你回去就收拾收拾,三日后随皇上一起去圆明园。”
啊?
阮常在愣住,说实话,她进府这么多年,因向来不受宠,还没去过圆明园居住呢。
楚常在听说阮常在要走,不由急了:“娘娘,妾身可能。。。”
只是刚开口便意识到了不妥,立即住了嘴,只是脸上带着不舍,她和阮常在邻居这么多年,便是家里最亲近的姐妹都比不上,这一听两人要分隔两地,可不就急了?
安然笑道:“楚常在也一起吧,秋高气爽,这时间去圆明园正好。”
胤禛以前中过暑,从那之后便十分不耐热,紫禁城的沉闷让他觉得十分不适,安然见他背后又起了一大片痱子,左右中秋已过,她便提议回圆明园去,胤禛本就有此意,便欣然答应。
回头和胤禛说起阮常在和楚常在时,笑道:“她俩性子不错,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在宫里待着也是待着,倒不如分点差事,也不叫日子多么寂寞。”
胤禛对这两人印象不深,甚至连样子都记不清楚了,但既然安然说好,那定是好的,便点头应了,反而说起拼音和字典一事来:“皇阿玛五十五年出的《康熙字典》,不知和你口中的那个拼音字典有何不同。”
安然想了想道:“《康熙字典》收字很是丰富,但采用的是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的方式,其中没有十分详细的见解注释,对初学者来说十分难懂。
拼音不一样,只要知道大概读音,基本就能根据拼音查出不认识的字来,而拼音学起来十分简单,音序表,声母韵母声调等,在后世,大概二年级左右就能熟练运用字典了,那时候孩子们也不过才七八岁而已。”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康熙字典》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之后的拼音字典,肯定是要大规模地参考此书的。
胤禛沉吟道:“这可是个大工程,当年编撰《康熙字典》,前前后后三十几个学者耗费六年时间编撰而成,按你现在的想法,是想要读过书的女子来编撰拼音字典?”
安然阴阳怪气道:“怎么,皇上也觉得女子天然弱于男子吗?”
“当然不是。”胤禛赶紧找补道:“你也说了,想将这字典用在你所说的免费书院上,但你要知道,这字典非三五年怕是不可得,天底下能读书的女子本就不算多,且大多都是只读过《女则》《女训》等,你若想挑出像张玉书,陈廷敬这类的大儒,怕是不可多得。”
安然自然知道胤禛说的有道理,只是她身为女子,还是想拉一把那些困于后宅的女子一把,天底下,有能为的女子何其多,只是一直被埋没,被忽视而已,若能将这些人从后宅拉出来,从后宅争宠聚焦到国家建设,安然相信,她们做的不会比男子差。
第409章
回圆明园
安然和胤禛说了自己的想法,又道:“先帝在时,施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四爷您登基之后,又推行摊丁入亩,人口的增长对于国家的建设来说有多重要,不必我说,四爷定是深有感触。
女子于人口贡献巨大,但一些养不起孩子的人家,女孩儿出生后很多都会被直接溺死,若能提高女子地位,叫他们觉得山沟沟里也能出金凤凰。
即使家里养不起,到了合适年纪,送到免费书院读书,有天分自然好,没天分的,读上几年,知道何为礼义廉耻,对她以后的孩子来说,便是极好的启蒙老师了。”
当然,这些都只是比较美好的想法,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推行,就算是后世,那些贫穷山村里辍学的女孩子也数不胜数,但不能因为即将面临的诸多困难就止住前行的步伐,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
胤禛语气凝重道:“你可知,你如今的这些想法,若是叫那些读书人知道了,会掀起多大的风波?”
“我知道。”
安然自然知道,清
末民初能思想解放,女权崛起,那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国家动荡之中,又有西方文化强势入侵,那些规范女子三从四德的人全都面临着救国图存的境地,对于其他事情无暇他顾,再有有识之士领头,女子思想解放顺理成章。
但若是放到现在,怕是十分艰难,甚至只要有人反应过来,那便是轩然大波,安然虽不怕他们弹劾,但不想国家动荡,所以也不敢真的做的太过明显,只想一年一年深入,温水煮青蛙,时间会很长,堪比愚公移山,但更平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