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打开信封,里面蜀王妃直接点明了来意,她想见她。


陈清漓盯着信纸,指尖微微发颤。


蜀王妃秦氏的字迹工整清秀,却透着一股决绝之意。


信中言明,她知晓三年前蜀王谋反的真相以及先皇真正的死因,她愿以这个秘密换取幼子的性命。


“三日后酉时,皇陵松林。”信末这行小字被烛火映得忽明忽暗。


陈清漓将信纸凑近烛火,火舌瞬间吞噬了纸张。


如今商寄寒对她的态度虽说有些暧昧,可不知为何却迟迟不言明,看来她得再主动加把火了。


只要她出宫,商寄寒一定会得到消息的,就看他怎么做了。


而且蜀王谋反一事当年由商寄寒亲自查办,证据确凿,还能有什么隐情?


她有些好奇秦氏此举,究竟是垂死挣扎,还是另有所图?


“绿珠。”她轻声唤道,“去让柳嬷嬷来。”


柳嬷嬷很快赶来,陈清漓抚摸着腕间玉镯,沉思片刻:“备两套寻常人家的衣裳,明日你随哀家出宫一趟。”


“娘娘!”柳嬷嬷急得直跺脚,“这时出宫太危险了!”


陈清漓并未出声,直接表明了她的态度,柳嬷嬷见她主意已定,只得叹气应下。


次日清晨,陈清漓借口身子不适不见任何人。


她换上平常贵人的服饰,与柳嬷嬷从偏门悄悄出了永宁宫。


皇陵位于京城西郊,两人乘着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出宫门。


车帘微动,陈清漓瞥见宫墙拐角处闪过一道熟悉的身影——是商寄寒身边的侍卫统领。


她勾起嘴角放下帘子,他果然跟来了了。


“娘娘怎么了?”柳嬷嬷察觉到她的异样。


陈清漓摇摇头:“无事。”


是她的鱼上钩了。


马车行驶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抵达皇陵外围。


两人下车步行,穿过郁郁葱葱的松林,来到一处偏僻的亭子前。


“你先退下。”


陈清漓屏退柳嬷嬷,独自朝着亭子走去。


柳嬷嬷在到了皇陵时就明白了什么,所以也不敢再对太后多加劝阻。


亭中已有一道纤细的身影等候。


秦氏一袭素衣,未施粉黛,怀中抱着个约莫三岁的孩童。


见陈清漓到来,她立刻起身行礼。


“罪妇参见太后娘娘。”


陈清漓打量着她。


三年幽禁生活让这位昔日风光的王妃憔悴不少,但眉眼间的傲气犹存。


“免礼。”陈清漓淡淡道,“蜀王妃约哀家前来,所为何事?”


秦氏将孩子交给身旁的老嬷嬷,从袖中取出一封泛黄的信笺:“请娘娘过目。”


陈清漓接过信笺,展开一看,顿时瞳孔骤缩。


信中明确提到,蜀王谋反一事是商寄寒设下的局,为的是铲除朝中结党营私的蜀王一党。


“这...这不可能...”陈清漓指尖发颤。


秦氏凄然一笑:“既然商寄寒都对蜀王下手了,那太后猜猜先皇的死就真的跟商寄寒没关系吗?”


“先皇死了,如今掌权的商寄寒成了摄政王,他真的有那么忠良吗?”


陈清漓的指尖几乎要将信笺捏碎,纸上的墨迹在她眼前晕染开来,仿佛一张狰狞的网。


“证据呢?”她强自镇定,声音却微微发颤。


秦氏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到她面前。


陈清漓接过玉佩,冰凉的触感让她指尖一缩。


她翻过玉佩,果然看到那熟悉的字迹。


“这又能证明什么?”她抬眸,眼神锐利如刀。


秦氏苦笑:“太后可曾想过,为何先皇驾崩前,商寄寒会突然离京?又为何他回京后,先皇便‘突发恶疾’而亡?”


陈清漓心头一震。


先皇驾崩前夜,商寄寒确实不在宫中。


她记得那晚暴雨倾盆,她守在先皇榻前,听着他痛苦的喘息,直到天明时分,商寄寒才浑身湿透地闯入殿内。


而就在她出了殿,先皇见了商寄寒后咽了气。


“太后若不信,不妨去查查太医院的记录。”


秦氏低声道,“先皇临终前的脉案,被人动过手脚。”


“你为何现在才说?”她冷冷问道。


信她是不会信的,但是该走的戏她还是得接着走。


秦氏眼中含泪:“罪妇之前不敢说,也不能说。若不是三日前我和桓儿遭遇了刺杀,我宁愿将这个秘密带进坟墓。”


她忽然跪下,重重磕头:“求太后庇护。”


陈清漓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哀家无权无势,自身都难保又哪来的余力帮你?”


她转身欲走,秦氏却突然抓住她的裙角:“太后!其实……”


身后猛然传来一阵骚动,陈清漓回头望去,只见几名黑衣人从松林中冲出,直奔亭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