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小章

一个穿着枣红色袄子的妇人,扭着腰在“春风楼”外边吆喝着,手里拿着白色巾帕晃着。

“张大姐辛苦了,快过来喝喝茶!”李默笙端着茶出去,忙朝那妇人喊道。

“好嘞!”这妇人便是杏花村的张子娟,彼时脸上堆了笑,任谁也无法知晓沈娥亲自去杏花村寻她时,她百般推诿,后来还是用了些银子和她如今的身份给哄来的。

不愿意来的是她,如今卖力吆喝的也是她。

这“春风楼”的招牌,众人最后商议敲定下来,还是没将这名字改了,毕竟“春风楼”在京城里的名头响当当,若是加以助力,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是以沈娥干脆叫人将“春风楼”里边大堂一处地方围起来,做成‘婚介所’,外边又挂上‘婚介所’的牌子,门则是里边一个外边一个,又特意用了隔音的材料,这才有了张子娟方才所说的那番话。

张子娟在门外吆喝了那么久,喉中干渴,此时见李默笙端茶过来,自是不拒绝端过来饮下。

前几日沈娥专门回了杏花村,含着张子娟一共三位从前与她熟识的私媒,都被她请来了“春风楼”。她本想要将京城郊区的“朱婆子”也给请来,可下边的人打探到。

那“朱婆子”原本的夫君因着瘫痪,半年前便去了。如今朱婆子自个儿带着儿子在京郊处的街道里摆摊,日子也还算过得舒适。至于“媒婆”一职,早已没沾了。

张子娟接过茶饮下,刚想放下茶杯瞥眼就见沈娥从春风楼内出来。喉中一噎,呛咳起来。只微微朝沈娥抬上一眼,便不自然的擦过人往里间去。

李默笙有些怔愣,侧身和沈娥打招呼:“沈姐姐,我……怎么觉得这张大姐似乎有些怕你?”

沈娥挑眉。

当年私底下议论我最多的就是她,如今我这身份压下来,她不怕才怪。

心底虽是这么想,但明面上沈娥自是不能这般说,只莞尔道:“有吗?或许是你看错了。”

李默笙迟疑,到底是没再问什么,最后匆匆进去了。

“吁!”

李默笙刚进去,一辆马车便从人

满为患的街道上缓缓驶来。

“哒哒……”马车最后停在沈娥跟前,满月跟在她身边侍候。不过几息,马车帘子便被人从内掀起。

出来的是王罗漪的侍女春信,随即便是搭着丫鬟手的王罗漪。

“沈姐姐!”王罗漪多日不见沈娥,如今出了马车乍一见到,可谓倍感亲切,连忙脱了春信的手,自个儿提着裙摆从马车上下来,凑到沈娥跟前。

“你母……姨娘可好全了?”她记着她与王罗漪上一次见面,还是在祭祀求雨的大典上,距今已是有好几个月份,那时王罗漪府中的姨娘生病,急急忙忙给她传信。后又经京中瘟疫,这才让二人许久未有消息。

她期间给王府去了好多信件,却从未有过回信。不过沈娥也只当王罗漪是平日忙碌,此时才没再提起。

今日这一见,还是王罗漪亲自朝她府上递了拜帖,可惜那时沈娥不在府中,忙着处理“春风楼”的兴办,便只能匆匆又让人将口信带给王罗漪,才有了今日二人这一见。

说到“姨娘”二字,王罗漪眼底泛着的光莫名弱了一些,不过敛眉片刻又还是道“姨娘身体如今已经大好了”。

不过想起自家姨娘这几个月来,总是接二连三阻挠她与沈娥见面,王罗漪便不由得心中有些烦闷。

沈娥不知她所想,不过听她这般说,也放下心来。面上浮着几分笑意,挽着她的手提步将人带入春风楼内。

“今日你可来对了,我带你看看,咱们春风楼如今的姑娘。”

王罗漪几日前便知晓沈娥做些什么,办了“婚介所”。可也始终是口头转述,和纸上文字。如今亲眼看见,才倏然被这场景震撼,一时竟也说不出声。

春风楼后,沈娥特意让人弄出一个后院来。甚至周围的屋房,均被她盘了下来,如今让人修一番,早已和整个春风楼合在一处,其间可容纳之人不可谓不多。

“沈老板,王姑娘……”

“沈老板。”

“沈老板来啦?”

“……”

一声比一声高的称呼,沈娥拉着王罗漪一步步从后院的长廊上走过,一路上盛开的金菊花开得极烈,如今二人走过,似乎也能闻到阵阵花香。

王罗漪原没什么激动的心思,她虽在听见“婚介所”那一刹那,心中有过波动,可世家灌输的信念与思想,早已让她根深蒂固。又怎会轻易被打破?

可直到如今,让她亲眼瞧见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女子,能同聚在一处,不是困囿于宅院中死气沉沉的女子,没有了枯木般的死气,只有昂扬而生的蓬勃。

走过长廊,是穿着麻布衣衫的女子在铲土种花,她们脸上还沾着泥土,面上却带着笑容。

此时见沈娥二人过来,抬手打了招呼,便又投入铲土种花的事项中。

另一侧,则是挑水,施肥,播种

……女子聚在一处,锄地种菜,有些“咿咿呀呀”的唱着歌儿,有些扬手低腰的跳着舞。

此前王罗漪没听过,亦没见过。应是村寨中流行的“丰收歌”,如今这般听来,竟真让人动容。

二楼是无数女子织布,刺绣,练字,习书……莫红瑜在厨房中教女子挥刀,劈柴,洗菜。花筝与东方钰在书院中教女子习书练字。李默笙在织布阁中教女子女红刺绣……

王罗漪与沈娥一路走下来,直至又回到了春风楼一楼大堂内,各处人声鼎沸。谢时浔的人早已将消息放了出去,白榜便贴了好多日,如今人声鼎沸的局面,可谓是早有预兆,连带着张子娟一行人竟也是忙的脚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