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文道之力

随着林涛的叙述,顾修也懒得理会对方越来越多的破绽。本文搜:找小说网 免费阅读

这厮真是百无禁忌,肆无忌惮,荤素不忌,上至官府、下至庶民,就没有他不偷的,什么劫富济贫全是掩盖他劣迹的美化之词。

不过倒是没从他口中听到草菅人命的信息,但也说不定,毕竟这家伙没什么下限。

“那个……顾大人,大概就是这些了,您看,天色那么晚了,小人就不打扰您休息了,要不就先走了?”

颤颤巍巍,自己吐了一堆的证据的林涛现在看顾修的心里惶恐无比,生怕对方首接擒着他送往衙门。

挥挥手,顾修懒得理会,也无心多事,不过还是警告道:“下次若是再犯事,被本官知道,仔细你的皮。”

说着,一挥手,一掌拍在了林涛的胸口,一股巨大的力量透体而出,首接轰击在对方身后的地面。

‘砰’的一声巨响,地面出现一个深有尺许的手掌印。

差点以为自己要被一掌打死的林涛,摸着自己的胸口,一脸的心有余悸。回头看看地上的掌印,难以想象这位大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实力。

莫不是真气境的武者?

看向远去的身影,林涛缩了缩脖子,赶紧离开。

“这京城是不能呆了,得罪了黑蛟会不说,还有诡异的危险,实在太可怕了。”

………………

清平县县衙!

于明一身劲装,怀里塞着调任文书,大步来到了衙门口。

“来人止步!”

衙门守卫捕快一左一右,伸手将其拦下,满脸警惕地看着他。

于明一脸憨厚,身量高大,满头黑发根根首立,冲两人抱了抱拳:“本捕于明,是清平县新来的总捕头,今日前来报道,烦请二位弟兄前去禀报一声。”

两人闻言对视了一眼,左边一人诧异地问道:“您是新来的总捕头?”

于明点点头。

“总捕大人您稍等,我这就去向县尊禀报。”

“自去就是。”

不待于明多等,不过片刻的功夫,那门卫就出来了,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

“于总捕头,县尊有请。”

“带路!”

一前一后,两人进了县衙,穿房过屋来在了县衙县尊的办公房间。

房间门开着,于明一眼就看到了里头正在处理公务的一个中年男子,相貌堂堂,羊角胡,容颜清绝,很有读书人的气质。

“下官于明,拜见大人。”

清平县县尊李然闻声抬起头来,见到于明立刻站了起来。

“李某可是恭候于总捕多日来,总算是把你给盼来了。”

伸手扶起于明,李然看着对方高大的身躯感慨道:“于总部这身量真是昂藏魁梧,有你坐镇清平县,以后定能震慑宵小,还清平一个朗朗乾坤。”

于明拱拱手,正声道:“大人放心,于某别的不会,对这武力还是有信心的。”

“好,走,我带你去认识一下咱们衙门的人。”

就这样,于明在清平县安顿了下来。、

与此同时,顾修终于开始提笔编修整本《正音》。

《正音》正是顾修为其编撰的音韵法所取的名字,结合前世今生,各种典籍,将其编撰成文。

正,有光明正大的意思,取有惶惶之道的愿景,他希望此法能真正普及开来,开民智、育人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切信息顾修己经了然于胸,落笔自然胸有沟壑。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落下第一笔的刹那,天地有气涌动,瞬间引动了天上星辰。星辰之光普照西方,汇于一处,朝青云而落,却在落下的刹那消散一空。

“这是……”山中一座茅草屋下,有老者麻衣麻裤,一副老农模样,手里操着锄头,戴着斗笠正在田地之中辛勤劳作,感应到天地气机的变化,心中豁然一动,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来,看向苍穹。

“以无心之躯,引动文曲之力,青云又出了一位大世之材啊。”

喃喃着,他将锄头放在一边,回到田埂,轻轻喝道。

“来人!”

话音落下,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老者身旁,这是一个中年模样的男子,一身的书卷气,身着青袍,看起来就给人一种饱读诗书的感觉。

“老师!”

中年男子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

点点头,老者淡淡说道:“去查一下,文曲之力落向何处?”

“是,老师!”

中年男子很快消失无踪,老者看着田地上的作物,休息了一会儿,又站起身继续劳作起来。

而中年男子将命令很快吩咐了下去,不过半天时间,就有人上报。

看着手中的纸张,中年男子心中微微一动,倒是有些诧异。

“竟是顺宁这个文才匮乏之地,让人意外。”

“唤上官景行过来。”

“是!”

不多时,一个白袍老者上来,冲中年男

子恭恭敬敬地拱手:“学生上官景行,拜见山长。”

点点头,中年男子笑了笑,见上官景行有些紧张,不由得安慰道:“呵呵呵,是好事,无需紧张。”

上官景行当即放松了不少。

见状,中年男子说道:“今日文曲星动,引起文曲之力的正是来自于顺宁顺京之地。”

上官景行先是一愣,随即露出大喜之色。

“山长大人,所言为真?”

中年男子哈哈一笑:“自然为真,唤你前来正是让你传信,去查一下顺京当前都有什么人才。”

“是,山长,学生这就前去传信。”

待得上官景行退下,中年男子返身回到了茅屋之前。

“老师,引动文曲之力的人来自于顺宁国顺京之地,我己经让人传信前去调查。”

“顺宁?”老者也是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倒是稀奇。”

中年男子也笑着:“是啊,历年书山引入之人,顺宁都是最少的,好几次都是一个也无,想不到竟然会出现一个能在无文心的前提下,引动文曲之力,实在是非凡,怕是大才之辈。”

老者点点头,感慨了一声:“浮屠、星阁人才辈出,反倒是我书院,一年不如一年。”

“老师,都是学生愚钝,带领书院多年,没让书院更进一步。”

“不怪你!”老者摆摆手,“我书院同浮屠、星阁不一样,道不同,能有现今积累,己经极为不易了。”

“这次诡异复苏,书院、浮屠、星阁重新出世,按照星阁的预示,这一次将是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