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实情
“我?皇上,您别开玩笑了,我不是西域人,哪里会懂这些文职呢。”
“你要是不懂,干嘛在这个岛待那么长时间,你在等什么?”
上官龙装的哭笑不得:“我真不懂啊,我就是喜欢一个人住在岛上,难道这也犯法么?”
好家伙,这是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
对血红的话,方明是深信不疑的。
说是海湾……可这座岛没有海湾啊。
海湾的概念,无非是一个凹陷进来的,形成缺口的大型海洋湖泊。
在中原地带,海湾很多,是能停泊船只的地方。
如果说这座岛有海湾,那四面八方就都是海湾了。
他很确定,既然这个石壁上记载了龙龟的故事,就说明龙龟曾经在附近海域出现过,甚至可能就在他们脚下这片岛屿。
上官龙死不开口,方明就让内卫进一步调查岛屿。
隔天一大早,有内卫发现了岛南边的一个船。
是一艘完好无损的大船,但年限不少了,船身的铁皮早就生锈。
而船上还有白骨,以及一些衣物。
这些东西,有来自各个诸侯国的人,其中就以西域人为主。
内卫勘察船舱,发现了六十多具尸体,还有很多武林兵器。
其中西域人就有二十三个。
可以确定,这些人是在很多年前就死了,少说十年以上。
船就在海边,也没什么遮掩,极有可能是上官龙当年乘坐的船只。
而且,这艘船不需要太多的人来划动,只需要触发一个机关,就可以运作,属于大师级的制作水准。
他们还发现一个问题,船身内部可以运转的东西,是经过保养的,外围看不出来,可是里头的装置一动,船就会跟着动。
这就解释的通了,上官龙根本不担心自己无法离开这里,他就是在这边等待什么。
而且,船上的人,很可能是被他杀害的。
内卫们架着上官龙过来时,他还一脸无辜,说不知道这里有艘船。
蒙傻子呢,你在岛上住了二十多年,居然说自己没见过这艘大船,傻子才相信你的鬼话。
“上官龙,都到这时候了,你就别装了,最好把一切全说出来,否则的话,朕立刻就能杀了你。”
无法隐瞒的情况下,上官龙终于开口了。
二十多年前,一次武林大会上,一名籍籍无名之人,力挫群雄,但后来没有当武林盟主,直接退出了大会。
那个人不过是江湖上的一个无名小辈,却能以一己之力,单挑少林三大高僧,震惊所有人。
后来,还是几个西域人找到了他,灌醉之后,那人才说了实情。
当大家以为他是得到了什么神功秘籍时,却发现这人满口都是神话故事,说什么龙龟。
说自己饮下了龙龟之血。
后来,当时的黑市上,就开始流传起龙龟的说法。
而西域人武功在当时是非常低的,一心得到少林易筋经,又不敢去少林寺造次,所以才花费大量财富,打造了这艘船。
同时间,武林中得知此事的人还不少,大家想要一起去。
西域人想隐瞒也没用,只得带着几十个人一起来到南海。
上官龙本来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看看。结果,船在海上漂流了三个月,一无所获,大家已经失去耐心了。
可接着,到了第四个月,他们发现了现在这座岛。
根据船上人的共识,每到一处岛,就得了解这里的情况。
他们在岛上四处寻找,真就发现了龙龟的足迹。
起初以为就是一只海龟。
因为天刚下过雨,所以地面潮湿,他们看到了一些巨大的足迹。
和乌龟很像,但比海龟的足迹要大出八倍有余。
可他们并没有找到龙龟,也只是发现足迹而已。
这些人不想走了,觉得龙龟很可能就在这座岛上,也许已经下海了,但总归会上岸来的。
他们就在船上苦等,每日安排人搜寻整座岛屿。
直到有一天,西域人最先发现了龙龟。
没错,真的发现了,巨大的龙龟在沙滩上趴着。
西域人想要找人来一起捕捉,数十人全部赶到这里,龙龟的伟岸身躯映入眼帘。
大家想尽了一切办法,却还是让龙龟跑掉了。
那玩意儿力气太大,几十个人用七层网子都奈何它不得,还因此死了几个人。
龙龟进入大海后,剩下来的人都激动了。
既然这畜生能出现一次,就能出现第二次,出现无数次。
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蹲守。
干脆大家就在岛上住了下来,接着便有人发现了这个地洞,可以用来遮风挡雨,是最天然的屏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也不愿意离开。
只要得到龙龟之血,便可以武林称雄。
上官龙是个狡诈的家伙,他才不愿意将龙龟与其他人分享,而他又对草药之类的东西很熟悉,所以就暗中制作毒药,将所有人悄无声息的毒死。
之后,这座岛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接着,上官龙每隔两天就要去维护一下船只,他很担心自己将来有一天会走不掉。
“龙龟出没的地方,脚印还在么?”
“已经淡化了,这么多年过去,风吹日晒的,痕迹已经不清楚了。”
不过,他还是带着方明去了当年发现龙龟足迹的地方。
那里满是杂草和断枝,全部小心的清理过后,真发现了类似乌龟的足迹。
虽然模糊了,但隐约能看的出来,这爪子宽度、长度,连大象都望尘莫及,又有很明显的乌龟特征。
血红蹲着查看,若有所想:“龙龟……真的存在么。”
上官龙低喃道:“我亲眼见过龙龟,可是,十八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能见过那东西,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应该?
方明反问道:“石壁上说的海湾,是什么地方?”
“西域文字中,海湾的意思,其实就是海边。我跟那些西域人一起生活了好几年,他的语言文字,我基本都能听懂。”
“你很有毅力啊,远离中原二十多年,就为了一只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