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地窖里的袋子装的虽说很多都是普通草药,但翻看之下,还是发现了不少的好东西。

几 袋子灰扑扑的茯苓。

这东西既能做药,又能当粮食吃。

相传孔明向南方征战时,因南方道路崎岖行走不易,再加上连绵多雨生火困难,行军休息来不及做饭。于是便把黑枣、茯苓、糯米煮熟捣烂后捏成丸子,烘干以后随身携带做干粮吃。

方便又很饱肚。

后世还有很多茯苓饼茯苓糕,味道也都不错。

“这茯苓给我几袋。”寒枝张嘴就要。

大腿这仓库里多的很,要几袋没事的。

“我再看看还有什么。”放草药的地坑也有好几个,来一次不容易,多带点东西出去才不虚此行呐。

祝葵把油灯举得近一些,方便寒枝辨认草药。

“哇,这么多银杏。”都是处理干净的核。

“它叫银杏么?嗯,名字不错。给我的人说是可以吃,但一次不可吃太多。”祝葵说道。

“有轻微毒性,孕妇和小孩都不要吃,不过它有很多药用价值,我带些走。”

还可以试着种一下,这东西在后世都变成活化石了。

别看很多地方都有,其实已经是濒危植物。全球银杏树的遗传多样性太低,主要源于夏国东部的少数残存种族,基因相似度高达98%以上。

基因差异太小,缺乏足够的遗传变异,很难应对环境的变化以及病虫害。

她现在多种点,说不定以后能让基因多样性变多呢。

祝葵帮着寒枝提了一袋子银杏果出来,又继续举着灯。

打开一个小麻袋后,寒枝沉默了。

怪不得这个袋子很小,里面这东西可不好找啊!

珍珠哦!还是个头很大的!

“哦,这不是药,大概是放东西的人放错了地方,那边还有许多,你要是喜欢,可以多拿些。”祝葵看了看那袋雪白的珍珠。

这东西往前走的地窖坑里放了不少,都是她在南方的海边收来的。

那边的人常下海捕鱼,经常采到这种东西,也没人要。

祝葵觉得摸起来滑溜溜的,还挺好看,所以每年都在海边换一些回来。

寒枝想了想,好像珍珠也可以入药,但是这么大颗,做药就太可惜啦。

既然祝葵说还有很多,还让她多拿。

不知道客气为何物的寒枝直接从里面选了二十颗大小差不多的出来。

目测直径起码有一厘米多点。

珍珠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油润的光泽。

这么好的东西,放在祝葵的仓库里吃灰,太让人痛心啦!让她拿回去,想办法做个什么首饰吧,嘿嘿!

除了珍珠之外,还有一些即使灯光昏暗,也熠熠生辉的大颗宝石。

史前人类很喜欢收集宝石用来做饰品的。

寒枝挑了几颗亮亮的,准备以后有时间琢磨一下做点什么。

还有几个袋子里面装的石头,以及一些穿了孔的贝壳。

她在里面翻找了几遍,找出几块燧石。这个拿回去,再弄个铁片当火镰,敲击几下也能做打火工具。

再往前走,就是堆成山的兽皮。

寒枝...

她之前好像担心兽皮不够做冬衣来着?

祝葵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兽皮尽管拿去用,有许多都堆了很长时间,再不用掉,怕是要被虫蛀了。”

寒枝欣然接受。

这下好了,每人可以多做一套衣服。

继续往前走,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她居然发现了一味新调料,茱萸。

因为晒得很干,所以这茱萸保存的还很好。

“这东西似乎能吃,不过我忘记是怎么吃法,就把它丢在这里。”祝葵说。

看小巫医的表情,她肯定知道怎么吃。

寒枝自然是知道怎么吃的,毕竟茱萸可太有名了,时不时出现在各位诗人的大作中。

夏国的辣椒一直到明朝才传入,在这之前,先民们一直是用茱萸充当辣味调料的。

“上次你给的牛油还剩了不少,就着这些干茱萸,整顿火锅给你吃吃。”

寒枝示意祝葵帮她把那袋子茱萸都提出来。

一共就这一袋子,看祝葵的样子,她要是不来,这袋茱萸就要烂在地窖里了。

留一部分做种,明年种一些,剩下的都做调料吃掉。

被寒枝挑选出来的袋子整齐的摆在过道上,起码有几十袋。

只靠她们两人肯定是背不上去的。

出了地窖,祝葵便招手让那些看守窖口的人进去把放在过道上麻袋都给搬出来。

几个人互看一眼,个个心里都在嘀咕。

“老大平时把地窖里的东西看的跟宝贝一样,谁来也不给,都留着以后去别的地方交换东西,今天怎么?”

看看,叫了这么多人,怕是有不少东西。

不过老大看重这个小巫医倒也不奇怪,看看她让人开的那些荒地,做的水井还有取水的龙骨车,每一样都是别人想不出来的,好用的不得了。

今天灌溉荒地的时候,有些没值班的人专门去看了热闹。

龙骨车放进井中以后,只要一直踩着转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取上来。

十亩油菜地,几十个雇工,一天时间,就把地浇完了。

这干活可真够快的。

这些人不久之前可都是奴隶啊,奴隶干活他们知道的,一定要盯着,不盯着就偷懒。

偷懒被逮到就要挨打,但他们下次依然偷懒。

虽然祝葵对奴隶一直很好,但其实她手底下有很多人对待奴隶的态度并不像她,而是像其他部落的人一样,认为奴隶就是愚蠢又懒惰的。

这次算是彻底改观,谁说奴隶懒?刚开始那两天这些人确实懒,但是后面越干越勤快。

也不再是呆呆的,看见人就吓得不敢说话的样子。

有几次从那片新开的田地路过时,都可以听到雇工们大声说笑的声音。

最近雇工的精气神已经比许多平民看着都好了。

只是名字变了,从奴隶变成“雇工”,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吗?

不太懂的侍从们一边费解着,一边麻溜进地窖去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