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王府夜宴
楚长风边与二女,互道相思之意,便吩咐府中的下人,着手准备晚上的夜宴,毕竟老帝君和文武百官都要来的,说是百官,可不要以为就真的只是百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满朝文武百官也只是个统称。
若是全部加起来,李大华帝国疆土的辽阔,10万之数有余,通常说的百官,也就是在京都任职的大小官员,虽然范围小了,但人数还是不少,也因此,许多官员的寿宴,喜宴,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以四品,五品分上下,虽未明说,但也成了潜在的规矩,一来,众多官员齐聚一堂,是皇家的大忌!二来若是没有个限制,那一场宴会办下来,主家指定要累成死狗!可以说若是品阶不够,你就算是想送礼都找不到门路。
“王爷,在帝都五品以上的官员,约有3000人左右,您这样大包大揽的,别说府中的下人忙不过来,就算人手足够,咱们王府也没那么大的地方啊。总不能让人坐在大街上吧?”
李蓉儿听到楚长风吩咐下人办事,有些担忧的说道。这可如何是好?这次的夜宴,帝君陛下也会亲临,以摄政王府如今的威望,在帝都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肯定一个不少!平日里讨好巴结都没有门路,如今有这么个机会,谁不想在摄政王面前露露脸?若是侥幸能够入得了摄政王殿下的法眼,那可就是一步通天,飞黄腾达了!想到这里李蓉儿又皱起了眉头,若是如此,那今晚来的官员恐怕就不只是3000左右了,只会更多。
“你这丫头,想什么呢?就这点事,也叫事?王府的对面不是有个广场吗?让人去通知一下,今天晚上对面的广场,王府临时征用,商户和百姓的损失照价补偿就是了。反正那么大地方闲着也是闲着。那个地方宽敞适合办个烧烤大会!回头就让人简单布置一下!别说3000人,就算再来3000!也完全够用了。”
楚长风不以为意的说道,正好办个露天烧烤晚会,让这个世界的人,也体会一番人间烟火气!热热闹闹的大家同乐岂不更好,
“王爷,还得是您脑子好使,这么好的主意,我怎么没有想到!王爷,您真是太厉害了!”
李蓉儿语气真诚的说道,自打她跟随楚长风以来,似乎就没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到的,无论什么难题,到了他这里都能迎刃而解。妥妥的小迷妹一枚。
摄政王府对面的广场上商贩众多,加上这里是摄政王府的对面,广场之上又立着楚长风的雕像,平日里香火鼎盛,本来就很热闹,楚长峰要在这里举办烧烤晚会宴请百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都盘龙城。百姓们听说之后都好奇不已。一些胆大的百姓悄悄聚在广场周围想看个热闹。都被摄政王府的守卫军团制止了,开玩笑!今天晚上这里可是聚集了整个大华帝国,在京都盘龙城的所有官员,甚至老帝君都御驾亲临,这期间要是混进来一些图谋不轨的亡命之徒,把人给嘎几个,那帝国可就得乱套了。
夜幕降临,广场被装点得别具一格。这种风格是众人都没有见过的,很是新奇,老帝君带着众人前来,看到眼前这奇特的的布置,眼中满是惊讶。楚长风带着手底下的人热情地迎接众多官员的到来,有专门的侍者将众人引至座位。只见桌上摆满了各种串好的食物,荤素搭配,种类繁多,桌上摆满了各种酒水瓜果,每一桌的旁边又有一个小型的烧烤架,旁边的小桌上,放置的瓶瓶罐罐,各种调料,炭火正旺,有专门负责烧烤的人已经在上面开始烤制各种食物。
老帝君站起,高声道:“今日在此为我儿长风,举办接风晚宴,因参加的官员众多,我儿别出心裁改成了在这里烧烤晚会,你们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尝试一番,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今晚朕与你们同乐!”
随后,老帝君更是亲自下手示范烤制食物。官员们先是拘谨,而后渐渐放开,开始动手尝试。一时间,广场上香气四溢,百官的欢声笑语不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次新奇的体验,都是相当的喜欢。
老帝君拿起一串烤物品尝,赞不绝口。楚长风看着这热闹场景,心中欣慰。就在这时,广场的附近突然有砰砰的炸响声传来,众人先是一惊,随后便看到天空突然绽放出绚丽烟花,原来是楚长风特意安排的惊喜节目。众人抬头仰望,惊叹于这美丽景色。这场烧烤晚会成为了京都百姓口中久久传颂的盛事,而楚长风的威名在众人心中更加响亮,而楚长风首开先例,举办的烧烤晚会,这种新奇事物,也慢慢改变着这个古老国度的生活方式。丰富着百姓的夜间生活。
不久之后,盘龙城便流行起了烧烤,这种新的饮食方式,忙碌了一天的百姓约上三五好友,路边的烧烤摊上一坐,要上两壶便宜的浊酒,边吃边聊倒是别有一番风味。为整个大华帝国的人所追捧。当然这是后话。宴会上,有提前安排好的歌舞表演,有武者剑助兴,更有年轻的书生文人,吟诗作对,一展才华,以期能够遇上慧眼识珠的人,就此一飞冲天,功成名就。也有人自斟自饮乐在其中。
广场上的热闹场景一直持续到深夜,方才结束,众多官员也都尽兴而归,边走还边议论着这场宴会的有趣之处。楚长风也被众多官员灌的大醉,摇摇晃晃的回到了自己的摄政王府。林天娇二女见他如此模样,赶忙上前搀扶。
挥退了伺候的下人之后,房间之内也只剩下了楚长风林天娇和李蓉儿三人,内力运转之下,浑身酒意全消。楚长风的大脑也恢复了清明,双眼更是精光连闪,丝毫没有了之前的醉态。在两女错愕的注视之下,走至桌案前,提笔写下了十多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