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达成协议
阮玉湖知道沈天娇心里在顾虑什么,她的担心自己都懂。
明明沈天娇可以不管不顾,不问自己的意见,就可以做决定的,但是她还是尊重自己的意愿,来征求自己的意见。
这对于阮玉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而且阮玉湖也的确不在乎用什么方法来报仇,对她来说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为了达到报仇的目的,跟苏家那父子俩合作又能怎么样呢?
跟她有仇的是苏畅,又不是苏阳和苏文浩,她虽然对苏家恨之入骨,但是她也没有被仇恨蒙蔽到滥杀无辜的地步。
冤有头债有主,谁做的孽谁负责。
更何况如今她身边有了沈天娇,也有了两个可爱的孙儿,她是个惜福之人,自是更不愿意多造杀戮,为儿孙增加孽债。
“去,让他们进来吧,只要他们提的条件不过分,就答应他们。”
“他们今日来,若是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
“苏畅死了的话,他们苏家就再也难有翻身重振之日了。”
“他们活着,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毫无希望罢了。”
“对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造成威胁的,不用有什么顾虑。”
沈天娇抬头看着阮玉湖,自己的格局和心胸的确无法跟这位老祖宗的,今日这事是她做的格局小了。
“去,让他们父子俩进来吧。”沈天娇吩咐完琼娘,就把阮玉湖扶起来,搀扶着她走到屏风的后面,然后让自己阮玉湖坐在那里听着。
沈天娇坐下没等一会儿,苏阳和苏文浩父子俩就进来了。
“臣苏阳,苏文浩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苏阳进来,就带着儿子苏文浩跪地磕头给沈天娇请安。
“嗯,起来吧。”沈天娇漫不经心的放下手里的书,看着苏阳问道:“苏卿,此时带着儿子来见本宫所为何事?”
苏阳微微侧头看了一眼,站在自己旁边的苏文浩,才开口说道:“皇后娘娘,臣和臣的家族有大罪了,求皇后娘娘开恩。”
“苏大人,你这话说的没头没脑的,本宫怎么听不明白呢?”
“你这话进来,就先请罪,本宫都不知道苏大人和苏氏一族犯了何罪,又怎么能行开恩赦罪呢?”
沈天娇一脸平静的看着苏阳和苏文浩,心里此时已经明白,苏家这次真的是罪责难逃了。
百余年来称霸云离十大世家第二苏家,很快就要跌落神坛,不复往昔的荣耀了。
“求皇后娘娘恕罪,家父他太过震惊了,所以说话难免不清楚。”
“臣,愿意代家父向皇后娘娘陈明实情,望皇后娘娘恩准。”
比起苏阳的慌张无措和过度紧张,苏文浩倒是表现出了临危不惧的气度,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倒叫沈天娇不免高看苏文浩一眼,她想起两日前在朝堂上,也是这个名不经传的青年,在他的叔祖父胡言乱语的时候,及时制止住了他,让自己的震怒不至于临到苏家。
此时再看苏文浩,竟让沈天娇有种后生可畏的感觉,一个不受宠的外室子的儿子,被教养的如此优秀。
看来这苏阳也并不是真的如,他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懦弱无能,憨厚老实嘛。
“本宫准了,说吧。”沈天娇点了点头,示意苏文浩可以代替他父亲苏阳说话。
“臣,谢皇后娘娘恩准。”
苏文浩谢过恩之后,低垂着头说道:“臣父子两个,此时来请求觐见皇后娘娘,是因为臣的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不久之前,臣的堂兄苏文之突遭不测亡故了,臣的祖父大受打击,他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便对外宣称堂兄苏文之去外游学去了。”
苏文之死的事情,苏畅自认为做的隐秘,但是这世上哪儿有不漏风的墙呢?
更何况苏畅前些日子,还让苏阳想办法把苏文之在外面,跟外室所生的孩子,找一个正当不会受人诟病的理由带回来。
说是他要亲自代替苏文之,来抚养这个孩子。
苏阳又不是傻子,联系前段时间家里发生的事情,他很快就猜出了苏文之可能出事了。
于是便派了人去查探此事,这不查不要紧,一查差点没把苏阳给吓死。
苏文之不仅是死了,而且还死的极不光彩,是在后宫与后妃偷情被人撞破,在宫中被赐死的。
与后宫偷情,这可是要被灭族的大罪啊,但是皇后娘娘顾及苏家的颜面,并没有声张,而是派人将苏文之的尸体送回了苏家。
不仅保全了苏家的颜面,也保住了苏氏一族人的性命,这本该让苏家感恩戴德一辈子了。
可是奈何苏畅执念太深,这些年他把所有的希望和寄托都用在了苏文之的身上。
苏文之这一死,把苏畅整个人的魂和心气神也都带走了。
最近苏畅不知道听了谁的蛊惑,竟然要联合李朝晖一起谋逆。
那李朝晖是谁啊,她可是皇上的眼中钉,自从她回到上京城,皇上是如何待她,大家都看在眼里。
跟这样的人一起谋逆,那不等于是找死,要把整个苏氏一族的人都送到阎罗殿去吗?
再说了,皇后娘娘可是镇北侯的女儿,镇北侯是谁,是云离的兵马大元帅,云离所有的将士,不管是不是镇北侯的嫡系,都要听镇北侯调遣的。
拥有这样的实力,试问在云离有谁敢跟皇后娘娘作对?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的。
这场政变,还没有开始,就要毫无悬念的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可惜啊,那些聪明了一辈子,把别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却偏偏在这个时候犯糊涂不清醒。
总想着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去斗一斗争一争,妄图去改变眼下的格局。
苏畅想死,可苏阳和苏文浩不想死,他们又不欠苏家什么,没必要陪着一起去送死的。
所以苏阳和儿子苏文浩商量了之后,他们父子俩下次来觐见沈天娇来投诚的。
希望借着他们的诚意和投诚,保住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
“但是其实我那堂兄苏文之,已经遭了不测身亡了。”
“我祖父本就最是疼爱我这堂兄,因此大受打击,脑子不清楚犯了糊涂。”
“近日不知道听了谁的蛊惑,竟然要联合李朝晖意图谋反。”
“请皇后娘娘明鉴,臣父子俩绝对没有参与此事。”
“臣父亲无意间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就与臣商量要进宫向皇后娘娘检举此事。”
“臣等绝无反叛谋逆之心,臣父子愿意做内应,助皇后娘娘一举铲除这些谋逆之人。”
“事成之后,惟愿皇后娘娘可怜,放过臣的一家老小。”
“臣父子愿意辞官归隐乡野,从此之后家中子孙永不入仕为官。”
苏文浩和他的父亲苏阳一样,都属于是那种比较清醒的一类人了。
自小长在苏家,苏文浩亲眼目睹了,苏畅的偏心和冷漠无情。
这让他不管是对自己的父亲,还是对自己的认知都很清楚明白,他们只不过是苏畅利用的工具罢了,随时可以牺牲随时可以被弃掉。
在苏家他们永远都只可能是工具人,永远也成不了家人。
既然不能成为家人彼此守护,只能作为一个毫不重要的,无关紧要的工具人存在,那么这个家不要也罢,这些所谓的亲人不要也行。
苏畅这些年,为了苏家可谓是鞍前马后不辞劳苦,但是结果呢,他在苏畅心里照样是个外人。
事情做得好,得几句不值钱的夸赞。事情做的不好,就会被弃之如敝履,说些难听伤人的话是轻的,还少不了受责罚。
苏阳的出身是他没办法改变的事实,但是造成这一切后果罪魁祸首却是苏畅,若不是他行为不端,又怎么可能会发生那种事情呢?
可结果呢,罪魁祸首没有受到任何的指责和处罚,受害者却要承担这一切的后果。
这公平吗?这有天理吗?
如此这般也就罢了,现在苏畅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为了给自己做错了事情,罪有应得的孙子报仇,就要拉上他们一家老小来赔命。
这是苏文浩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他才会说服自己的父亲苏阳,到沈天娇这儿来主动认罪。
希望能够做沈天娇的内应,借此机会使自己的家人逃脱被杀的厄运,从此以后远离苏家,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他们的自己的日子。
在苏文浩没有说,苏畅已经和李朝晖联手勾结在一起之前,其实沈天娇已经猜到了,这两个人要联手对付自己了。
但是沈天娇没想到的是,竟然会这么快,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苏畅应该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跟李朝晖有勾结了。
只不过苏畅为人谨慎,把事情做的隐秘没有被发现而已。
像苏畅这种为了自己的利益,既拥护皇帝又遍地撒网,暗地里支持那些有权势的势力的做法,在云离的官场上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所以这云离的朝堂若是不改革的话,皇权就不能稳固,造反谋逆的事情就会永不止息。
长此以往下去,云离的国力就会被消耗殆尽,不用等那些敌国来攻打,自己就把自己给耗灭国了。
苏阳和苏文浩两个人,此时虽然是站着的,但是两个人的头低的都快要着地了。
沈天娇不开口说话的每分每秒,对于他们父子俩来说都是战惊惧怕和折磨的。
这位云离真正的掌权者,此时任何的一个决定都能够改变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或是逃过此劫,从此以后他们一家人归隐乡野安稳度日,又或是惹怒了圣颜,他们父子俩当即毙命,那他们一家人就要以另一种方式团聚了。
沈天娇抬起头看着下面站着的,局促不安等待着命运宣判的父子俩。
“本宫可以赦免你们一家人的死罪,但是这个代价有点儿大,本宫可以给你们考虑的期限。”
“等你们考虑清楚了,再来告诉本宫?”
“皇后娘娘。”苏文浩突然跪下,说道:“皇后娘娘,不管是什么样的代价,只要能救臣一家老小的性命,臣都愿意接受。”
“不论什么代价?”沈天娇垂目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苏文浩,问道:“即使是用你的性命为代价,你也愿意?”
“臣,愿意。”苏文浩的声音不大,但是却异常的坚定。
“皇后娘娘,我儿年幼不懂事,我,我愿意,这条命不值钱,您要我做什么,我去做。”
一旁的苏阳一听说,沈天娇要让苏文浩以性命为代价,去换取全家人的平安,他顿时慌了。
他一把年纪了,这条命要与不要都没有那么得重要了,但是他儿子不一样,他儿子如今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要好好的活着才是。
沈天娇看着自己面前,这两个都愿意为了自己家人,舍弃自己性命的人,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
在这些世家大族之家,人人都尊崇利益至上,很多人为了自己,不惜去伤害自己最亲最爱的人。
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当作是自己的踏脚石,让他们为自己铺路。
今日这般感人的情景,倒真的是少见。
“行了,起来吧。”沈天娇让苏文浩去做的事情,的确是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应该还不至于会要他的命。
毕竟这苏文浩看起来也是个很机灵的人,机灵的人遇事总会变通的,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够平安的度过危机,化险为夷的。
“本宫不要你们的命,但是你们自己的命要靠你们自己去挣。”
“至于挣不挣的了,那可就是你们的事了。”
“不过本宫可以提前给你们一个恩典,除了你们两个之外,你们其余的家人,本宫可以送他们先离开京城,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
“等你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本宫会派人送你们过去一家团圆的。”
事情还没办,恩典就已经赐下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苏家父子俩此时只有磕头谢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