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暴力基因在苏醒的正德帝
一番问询后,回到公馆住所的薛虹正准备走到桌前正要研墨书写奏折,将自己的打算提前同正德帝汇报一番,忽然鼻间嗅到一股浓烈的脂粉气息。
薛虹停下手中的动作,疑惑的看向老马。
老马呲着牙,挑了挑眉神情极度猥琐:“薛大人,方才在酒宴上的那名女子被底下的人送过来了,现在就在里间躺着呢。”
“躺着?”
薛虹从桌子前的座位起身,带着老马走到内间,只见床上一道曼妙的背影盖在锦背之下,身躯似山峦般起伏。
一头乌黑长发半开,晕染在榻边。白瓷般的肌肤同乌黑之色泾渭分明,动人心弦。
薛虹虽然有些不喜,但还是耐着性子道:“你,起来穿上衣服。出去。”
“大人容禀,小女子……”
“我最后说一次,也给你留下最后的尊严。穿好衣服,自己出去。”
庞之芸转过身来,泪眼婆娑,梨花带雨,轻咬薄唇看着薛虹:“小女子虽出身名门,家道中落……”
薛虹一瞬间汗毛倒立,厌恶感达到顶点:“老马,卷铺盖扔马车上去,到时候自有人过来带她走!”
这tm是大明吗?多少年了,还是这点手段。卖茶女都知道欲擒故纵。这落后的版本还想让他上钩?
你就拿这个考验干部??哪个干部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
还不如来点真金白银养眼呢。
薛虹自家有黛玉在,论颜色少有人能越过黛玉去。
能做到正三品官职的,谁缺美人啊?只要薛虹想,不论男女,自荐枕席的可以从京城排到城外去!
老马无视对方的容貌,直接把放在一旁的一堆叠放好的罗裙往被子上一扔。然后伸出大手拽住铺在最下面的铺盖一卷。
连人带被卷成了一个卷,然后就扛到了门外,交给两个锦衣卫扔到马车上去。
随后老马又麻利的跑了出去,取回来一床新的被褥铺在榻上。
薛虹此时也研好了墨汁,开始落笔。
“今臣至地方,初查现状,愚以为地方之所以势大,有赖于羁縻土司之政。
昔日本朝初立,太祖以仁心怀万民,乃休兵止戈,设立羁縻。此后百年,各地相安无事,乐享太平。
然云无常形,水无常势,今又数十载,地方土司已亡天恩,愧圣意。
势力错综盘恒,实乃我大明之毒瘤。
弊端既现,已遭奸佞浸染。动乱方出,不平祸患无还。今新政布广,仁德正传。
陛下意在开千秋未有之大业,安可留此隐患。
是以臣请圣谕,废羁縻土司,改土归流。百族归一,共尊天子……”
羁縻一词由来已久,既指笼络、束缚,又指怀柔等等。
大白话就是中央政府对于一些民族众多而且乱的地方,短时间内难以同化。
便只施行名义上的管理。平常我不找你们要赋税,但你得按时上供,必须听话。我让你揍谁你就得揍谁!
只要能保证听话,那哥就不揍你。你关门过你的小日子就行了。出事了大哥罩着你。谁敢欺负你吱声,哥让他飞起来!
这一套管理手段唐代时才修建成熟。到了元明清三代算是发展到了鼎盛。
清末时期的土司,甚至对治下拥有随意生杀予夺的大权,与皇帝无异。
最后被新华夏机械降神,直接干碎。
……
“嗯?有意思,西藏、准噶尔、叶尔羌以及旧元庭残部最近有些过于活跃了。
是因为气候异常的原因,还是说……”
正德帝看着下方呈上来的密报,一双漆黑的瞳孔不断反射着幽光:“吩咐下面,继续深探。朕倒要看看,有没有人想要找死。”
今年正德帝再次完成了一项新的策略。
以蒙制蒙!
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去世,一时间群龙无首。
加之近些年隆庆帝的互市举措,以及恩威并施的手段,使得不少蒙古小部落纷纷倒向大明,希望可以得到大明的庇护,在这个气候越发恶劣的时代存活下去。
正德帝将土默特地区的蒙古诸部大半都收编在册。
创立三名抚蒙指挥使,设三卫,每卫五千七百名轻骑兵。
这些彻底归附于大明的部落,将会得到不同的互市价格。而粮食的供应数量也大大提升。
这三卫的职责一是拱卫大明边疆,监视其他部落及后金。二是负责替大明牧养牲畜。
正德帝还下敕降恩典,准许所有蒙古部落贵族中适龄男子入京学习。
并在土默特地区设立学府,重金聘请有学之士,愿意教化苍生的大贤过去开山门。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如今大明的绝对实力之下,以及吕宋、缅甸等地逐年变多的粮食输入量才能实现的。
而且工部联手户部试验数年的番薯、土豆两种新粮,已经开始在北方局部地区配合其他粮食轮种试种。
该踩的雷户部工部都踩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把注意事项交给百姓。
这两种玩意做军粮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只有在特定的保存条件下才能达到一年的保质期。
保质期方面和小麦、稻子、豆子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但这俩玩意不挑地,耐旱,产量还高。
这两样东西正德帝也吃过不少,一开始觉得新鲜,美味。但吃多了就会开始反酸水,反胃。
需要隔好一段时间,才会渐渐消除副作用。
但些许缺点,在便宜耐旱产量高优点之下,不值一提。
这两种粮食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抵抗北方灾荒,保住百姓的小命。要什么自行车!
而且这两种食物都是可以生吃的,对于底层百姓来说,简直不要太友好。连柴火的钱都省了。
红薯和土豆的不同做法和吃法也都被开发了出来。
比如制作粉条、晒干等等,都可以加长保存的时间。(粉条传说是孙膑发明的,最早明确的文字记载是齐民要术,只不过以前大多是绿豆粉。)
只要等后续第一批推广完成,朝廷对于北方赈灾的压力又可以小不少。
所以现在的正德帝对于西藏准噶尔这几个地方动静非但不害怕,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自己这边好不容易发育满级了,怎么着也得找两个沙包练练手不是!
只要对方敢动手,正德帝就有自信三七开!!
三个月,对方过头七!
除了西藏因为地理原因,想要收拾他们可能要费些功夫。剩下的准噶尔、叶尔羌,还有被赶到瀚海的旧元庭,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饭后甜点,餐前小菜罢了。
只要一想到大明在自己的手上要打的四海尽臣,正德帝便觉得一阵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果然,老朱家骨子里纯战士基因。没有一个不好战的。哪怕是看起来有文帝、明帝之资的正德帝也是如此。
正德帝放下手中的毛笔,踱步到窗边,越过深红色的宫墙看向天空中的明月,感慨道:“又是一年团圆节将近。也不知道景瑜在湖广那边情况怎么样了,能不能适应那里的条件。
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怎么连封折子都没递回来。王大伴。”
“奴才在。”
“这几天有景瑜的折子递回来吗?”
王承恩躬身无奈的道:“陛下,湖广旅途遥远,以薛大人的性格,到了地方还要勘察情况,将一切调查清楚后才会上折子给陛下呢,哪会这么快啊。”
正德帝摸着胡须一笑:“也罢,确实是朕着急了。
王大伴,你也注意些,一有景瑜的折子,无需内阁查阅,直接送到朕这里来。”
“奴才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