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抽丝剥茧
蓝容这一次的表现,在鄢道然的眼里还是“很识时务”的。
他在鄢道然跟自己谈话之后,连调令都还没有下来,就主动搬去了新的办公地点。
早就嫌他在眼皮底下碍手碍脚的鄢道然,还特意给他选择了一处“绝佳”的办公地点。
唐家山乡企业督导管理办公室,冷冷清清的在原来乡里的兽医站挂牌成立了。
不过鄢道然还是按照督导办公室的建制,非常“贴心”地还替蓝主任配了两个下属。
当然他们都是和蓝容一样,被鄢道然从乡政府里面给扫地出门的角色。
乡兽医站是一处荒废了好几年的建筑,还是乡里下属的几个部门安排人手,帮着蓝乡长把这个小院给打扫了出来。
因为这件事情鄢道然还安排了梅婷这个乡长助理,去查了一下这几个下属单位有没有动用公款,不过最终的结果却让梅婷大失所望。
这些都是蓝容曾经的下属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己买了一些涂料和砖瓦帮他一点一点打扫出来的。
“蓝乡长,这明摆着您就是被他鄢老王八,和那梅狐狸金给踢出来的。为啥您不和他们据理力争呢?就这么便宜了他们两人?”
老唐和老杜就是蓝容现在的两个下属,其实两人年纪也不算太大都是四十刚出点头。
大家之所以这么称呼他俩,是因为这两人由于得罪过鄢道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乡政府里的老板凳。
不过这俩也是属于煮不熟炖不烂的主,鄢道然一直以来也是又看不惯却也弄不死他俩。
趁着这次的机会鄢道然顺手就把这件事情也给办了,总之把他们给扔远一点眼不见为净。
“来这里不是挺好吗?”
“说的也是,今后咱哥儿俩就跟着蓝乡长您,在这儿喝茶看报等退休了。”
“喝茶看报?一个这么重要的部门,你们俩来喝茶看报等退休?”
啊?莫非蓝乡长被他们给气糊涂了吧,连我们都能看得出来这就是个混吃等死的部门,蓝乡长这是在想啥呢?
莫非都被贬到这地方来了还能再东山再起不成?
两人对望一眼又看了看蓝容,眼里不由地都流出了有些同情的目光。
“你们去一个人,到乡政府去一趟,把乡里这些企业的合同和协议都复印一份拿过来。”
“蓝乡长,您也太看得起咱了吧?您看就我这样去乡镇府要合同他们能给我吗?”
老唐并不是不愿意执行蓝容的安排,对这位蓝乡长他还是打心底里尊重的。
只是自己去乡政府要这些东西,那也要别人待见自己才行啊。
“你过去找一下党政办的唐主任,这些材料在他那边应该是都有存档。”
老唐朝着老杜努了努嘴,老杜也没耽搁起身就去了乡政府……
“听说这个唐建斌是梁宁推荐的,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
“他们能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八竿子也打不着啊。”
“你确定?”
“鄢书记,您就放心吧,我已经过问宋主任了,他连人都不认识这人。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就是上次梁书记过来的时候,唐建斌是负责给他们搬东西的。”
“我就说呢,他梁宁在咱们唐家山也不认识谁啊。”
在梅婷和唐家斌交接完了手上的工作之后,鄢道然才反应过来,他有些担心这个唐建斌会不会是梁宁的人。
不过看他那个见了谁都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也真不知道梁宁怎么会好好的推荐他。
这么看来也只不过是为了梅婷的事情,在会上那么随口一说而已,这个唐建斌还真的是他妈的走了狗屎运。
梁宁找到彭安瑜的时候脸色十分的凝重,进了彭安瑜办公室之后他开门见山:“彭县长,关于唐家山的一些问题我想要和您谈谈。”
唐家山的问题?彭安瑜饶有兴趣地看了梁宁一眼,请梁宁坐下慢慢说。
“彭县长,唐家山几家招商企业的资料,和协议我已经都仔细看过,其中有一些问题却一直没能搞明白,所以我想能够听听您的意见。”
“你说。”
彭安瑜此时已经从自己的办公桌后面走了出来,在梁宁身边的一张沙发上面坐下。
“这几家企业入驻唐家山,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效益都还不错。可为什么当初签订的协议上面,却是以零租赁的形式无偿经营二十年?他们不单是不能给乡里和县里带来任何的收益,每年的补贴款却还并不少拿。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想的话,那不是成了我们陇元花钱把他们请到这里,来开厂为他们自己挣钱?”
“那梁书记就应该还了解相关的补充协议啊?”
其实彭安瑜这是在提醒梁宁,他怕梁宁忽略了补充协议上面的内容。
“这些协议我都已经反复看过,二十年之后企业在唐家山投资的加工厂归县里所有。二十年以后这些本来投资就并不多的厂房和设备,到了那个时候还能值几个钱?”
“里面还有一项比较关键的条款,每年纯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这一笔钱是这二十年中我们县里能收到的分红。”
到现在为止梁宁算是彻底摸清楚了陇元县的脉,县里用了上面拨下来的扶贫款在县城建设了几个住宅小区。
然后把几个村里的村民给迁到县城,小区的这些住房就充当了他们的土地征收款。
转手县里再用这些征收进来的土地去进行招商引资,那协议里面百分之三十五的分红,收进来了以后再用于县里后续的发展。
看上去是不是有一点复杂,那我们就说得更简单一些。
县里用手里的土地去招商,这些资源就算是县里的股份。
这样一来县里每年就能够得到百分之三十五的分红,这样的操作比每年坐在这里嗷嗷待哺,等着扶贫款下拨要强上很多了吧?
看上去好像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往往看上去好像没有问题那就是出了大问题。
百分之三十五的分红在哪儿呢?
协议里面说得非常清楚啊,企业每年纯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
可要是这些企业连年都是亏损的呢?
又或者说这几个企业每年的纯利润就那么几万块,甚至只有几千块那又该怎么办呢?
政策是一项不错的好政策,可是在执行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现在陇元的局面就是县里从自己的口袋里面拿出钱来,去请别人到自己的地盘上来挣钱,别人挣钱你挣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