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不自信的索霓
和科尔把《太极张三丰》发行的事情谈完,蒋震廷又把视线转向王京。
无需多言,王京就主动的说起来:“熊哥那边和哥伦比亚唱片基本已经达成协议了,
已经能抽出时间管理红星/米高梅,所以我才回来的。”
麦当熊也在电话里把收购哥伦比亚唱片的事情给蒋震廷做了汇报。
索霓虽然想要收购哥伦比亚唱片作为自己大规模进入娱乐内容的跳板,但是它们并没有像蒋震廷一样的决心。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虽然现在看来索霓和红星的业务构成很像,但发家史却完全不一样。
索霓是靠电子制造业起家的,后续才开始发展娱乐内容,而且除了和哥伦比亚唱片合作成立个音乐公司,在这方面就几乎没什么大的投资了。
红星电子确实靠影视内容起家,之后才做的电子制造业。
这两种不同的发家路线,也导致了两个集团内部对于娱乐内容的信心和评估有很大的差距。
蒋震廷说到要收购哥伦比亚唱片,集团的几个核心人员除了表达震惊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抗拒心理。
但索霓就不一定了,娱乐内容在索霓集团内部盈利能力是没有得到证明的,高层的决策也是会被质疑的。
而且和红星集团现在几乎由蒋震廷一人说了算不一样,索霓是一家在倭国和美国都上市了的公司。
他们想要做一个决策,那是要考虑到各方投资者的意见的,同时还要考虑股民对于他们公司行为的预期的。
对于索霓来说,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多少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了。
虽然长期来看,内容和产品相辅相成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投资者中有多少人是愿意长期和索霓共进退的呢?
那些短期投机者会愿意为了长期利益牺牲短期的财报数据吗?
所以哥伦比亚唱片的收购战中,红星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势在必得的态势插足进去后,索霓很快就败退了。
他们谈了好几个月,才谈到17亿不到的收购价格,而且是以百万美元为基准,一分一厘的进行拉扯。
麦当熊第一次报价就直接在索霓的报价上提高了1亿多美元,以18亿的美元报给了哥伦比亚集团的收购项目负责人。
这一举动不仅惊到哥伦比亚唱片,也同时吓到了索霓。
索霓再一次咬紧牙根,破天荒的在18亿美元上提高了3000万美元的收购价格,仅仅半天的时间,麦当熊就将报价提高到了18.5亿美元。
索霓沉寂了一周之后,就向哥伦比亚唱片撤回了收购报价。
他们不愿意和暴发户模样的红星集团去争这个不知未来如何的哥伦比亚唱片。
之后就是麦当熊和哥伦比亚唱片双方进行拉扯了。
这个打法当然也是华尔街之狼,卡尔同志给出的建议。
他对于索霓和哥伦比亚集团的高层习性都有所了解,清楚索霓容易畏缩不前,哥伦比亚集团财大气粗,只想要甩掉唱片公司。
只要能打退索霓,那哥伦比亚唱片就自然会落入红星手中,在价钱上面兴许还能节省不少。
也正如他所预料的,18.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和当初预想的20亿美元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为了报答卡尔这位军师的鼎力相助,蒋震廷也把蒋天生同意就濠江博彩业合作进行谈判的好消息告诉了他。
至于咨询费,都是老熟人,蒋震廷也就没提,准备等他来香江,请他喝杯好酒就行。
“嗯。”蒋震廷只是点了点头,继续看向王京。
米高梅这一段过渡时间基本都是王京在负责,虽然明面上的动作不多,但是内部计划却不少。
王京明白蒋震廷的意思,就是让他继续汇报:
“《雨人》我和科尔已经看好了,就让它接档《刀锋战士》,预计一个月后就会上映,正好赶上圣诞节档期的尾端。
可把汤姆·克鲁斯他们高兴坏了。”
《刀锋战士》是圣诞节之前上映,刚好能趁上整个圣诞节的档期。
而《雨人》这部电影,是米高梅之前拍的,不算是亲儿子,而且还容易因为有所忌讳而不给什么宣发资源。
但是王京、科尔几人看了之后都觉得质量不错,就让它也蹭一下圣诞档期。
圣诞档期作为美国“春节”,宣发资源自然不会拉垮。
这对于对《雨人》这部电影更有信心的主创团队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尽管这部电影并没有人拿到票房分红的权利,但是一部好电影的成绩对于他们来说也十分重要。
“那汤姆·克鲁斯的片约呢?谈下来了吗?”蒋震廷对汤姆·克鲁斯比对《雨人》感兴趣多了。
“谈下来了,12年6部片约,每部片酬按15%递增。”王京有些得意。
“你是怎么谈下来的?”蒋震廷也有些好奇。
汤姆·克鲁斯现在在好莱坞也算是崭露头角,是有名的小鲜肉。
12年6部片约,很少有明星愿意签这样的,毕竟演员这行当,一朝爆火身价就能翻几倍的。
“偶像派演员,谁能保证12年6部电影内还依旧是大众情人?我们这样的制片公司能给他托底,
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却被你说的是我们占了便宜一样。”
蒋震廷第一反应是王京现在也太膨胀了,转念一想才发现,现在的汤姆·克鲁斯确实还只是偶像演员。
可还不是以后的那个好莱坞顶流大佬,演员代表。
米高梅现在虽然已经不是好莱坞6大一线制片厂之一,但有了红星影业的加盟,重回一线制片厂是指日可待。
现在自己才是代表着好莱坞的顶层势力。
他们和演员签下12年6部片约的合同,实质上是对这些演员一个极大的保证。
演员特别是明星演员,是个竞争力极大的职业,今天可能还是风光无限,明天就可能跌落谷底。
有些是因为自己作的原因,有些则是因为和同类型的演员竞争不过,拿不到好的资源就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
而偶像派演员,一向是各类演员中更新换代最快的一类。
毕竟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很专一的,总是钟情于年轻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