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好莱坞百晓生
“好。”王京点了点,又试探性的问着,“那制片人和导演,用我们的人还是找好莱坞的?”
蒋震廷提前规划《谍中谍》系列,就是默认了《007之杀人执照》的市场反响不如预期了。
为了避免电影上映之后可能对《007》和《谍中谍》的融资带来负面影响。
不如在大家都还普遍看好的时候就把《谍中谍》立项了,这样能把融资代价降到最低。
同时,因为不看好这部《007》,蒋震廷必然不会考虑使用《007》的班底来进行《谍中谍》的制作。
也就必定会建立新的团队,现在红星影业中能胜任系列电影的制片和导演并不多,而且基本都是香江人。
如果蒋震廷依旧以香江团队为主,建立团队,那么《谍中谍》这个系列就是香江的《007》,算是王京来管理的系列。
如果用好莱坞的团队的话,那无疑是将这系列交到了麦当熊的手中。
虽然都是红星影业,对于麦当熊和王京这样的高层来说,管辖权的划分也不会让他们的收益有多大的差距。
但是对于下面的人影响就大了,制片、导演、演员以及剧组的各类成员有了这种顶级剧组中工作的经验,能力一般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在市场上的接受度也会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谍中谍》系列,制作其他电影的时候,这些人也是能用的。
而这些人员班底,除非是集团的重大项目,蒋震廷亲自过问的那种,否则麦当熊和王京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共享的。
一方面是香江和好莱坞的制片方式不一样,另一方面两边的文化差距不小,互相借用容易拍出中不中洋不洋的杂交电影,反而事倍功半。
而王京自然是希望蒋震廷能把《谍中谍》系列交给香江的班底来拍,这不仅对他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还能让他更有面子。
蒋震廷也明白王京的想法,这人比他更像是社团的人,江湖气很重。
缺钱的时候为了钱可以完全不顾面子,有了钱之后,面子反而摆到了第一位。
尽管能理解王京,但他还是摇了摇头:“这部电影还是交给好莱坞拍吧,这种题材我们来拍不合适。”
美国是世界警察,这种在全世界各地执法(捣乱)的电影,只适合美国拍。
放到香江来拍,反而有些敏感,容易惹人说些闲话。
红星集团不仅仅只有影视业务,蒋震廷考虑的也不能仅仅是电影卖不卖座的问题。
蒋震廷发话,王京也放下了自己的小心思,转而考虑起制作的事情:
“好吧,不过导演可能就需要找外面的人了。”
“嗯,科尔,你有什么建议?”蒋震廷转头看向科尔。
论对好莱坞的了解,这个房间里最深的人。
“我?”科尔也是一愣,没想到制片还有他的事情,“是准备选动作片导演吗?”
“不是单纯的动作片,我需要导演能够兼容悬疑叙事,以及高科技作战,
这部分会有些类似科幻元素,可能还会涉及到不少的特效镜头,需要对特效有足够的设计和把控力,
动作方面肯定也会有,但这部分本身就是我们红星擅长的,
我们可以安排武指来协助,对导演本身要求不用太高,当然,如果有经验会更好。”
《谍中谍》虽然动作戏很多,但这并不是它的核心元素,猎奇的高科技和惊悚反转的剧情才是其核心。
当然帅哥美女也是这种类型片的标配。
“唔,既要叙事好又要特效厉害。”科尔感觉蒋震廷自从当了他老板之后,就喜欢给他出难题。
现在的电影,玩特效的本来就不多,玩的好的基本都是些技术疯子,这种人一般讲故事的能力都不太行。
这就是要让他找一个作文满分的理科状元啊,头疼。
但谁叫他是自己的老板呢,还是疯狂的进行头脑风暴,把好莱坞导演们的信息都回想了一遍。
思考良久,科尔灵光一闪,但又紧接着皱了皱眉,觉得不太合适,一时间又找不到更合适的,一番纠结之后才说道:
“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履历不算丰富,在好莱坞算不上一线的导演,不过我觉得他这人的能力不错,
对于特技的看法是非常开放的,还很擅长复杂叙事,满足你的要求,不过......”
“你们都在哪学的断句?赶紧说。”刚才王京这样吊胃口,现在科尔又来,蒋震廷实在不耐烦。
科尔连忙接过话口,解释道:
“不过他最近正在给福克斯拍的一部电影,传闻闹得不是很愉快,福克斯嫌他超预算太多,
他却觉得是福克斯太短视了,而且福克斯内部的消息,说的是他们并不看好这部电影的市场前景。
所以在商业把控上,他可能还有所欠缺。”
“名字,以前拍过什么?”蒋震廷言简意赅,如果是有潜力的导演,他大概能通过这两项回忆起来。
“詹姆斯·卡梅隆,拍过《终结者》和《异形2》,两部电影取得的票房成绩都不错,
特别是他的导演处女作《终结者》,650万美元的成本就收到了8000万美元的票房,算是一举成名。
后续福克斯把《异形2》交给他拍,不到2000万美元的成本拿到了1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也算是很赚钱的作品。
所以我认为他在商业把握上问题不大,福克斯传出来的消息未必就一定是准确的,
不过保险起见,我建议最好还是让一个懂商业、强势些的人做制片人,比如麦当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