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普陀山还是很灵验的
好了,我被罚完了。
一个“佛迷心窍引起的星号案”,就先讲到这里。
毕竟,骂一万个星号也解决不了当下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我这么生气,并不是......唉,算了,我还是不能骗自己。我这么生气,肯定是和我自己被骗过有很大的关系,不止“文殊菩萨”事件,还有“藏地喇嘛”事件。
本身这个藏地喇嘛,曾经是我和郑漂亮皈依了的师父,但是从我现在对他的称呼上来看,你应该也能多少猜出来一些,我们之间的瓜葛,比“文殊菩萨事件”要大的多的多,多到我撕掉了皈依证,在这本日记里,称他一声藏地师父,我都不愿意。
不是“师父”,是“藏地师父”,我都不愿意。
本身,“文殊菩萨事件”其实在我心里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只是联想到了“藏地喇嘛事件”和郑漂亮还有我的海英师父,因为这个事件受到的伤害,我才会这么生气。
只是,这个“藏地喇嘛事件”,发生在我出马后,所以还是得等我顺序写到了,再来讲。
我也早就再没想过要换一尊大一点的文殊像了。
虽然想起那个五位数的真金白银,我还是会偶尔肉疼;虽然到现在,我也不确定,我这两次五台山之行,文殊菩萨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见的我,但是,我知道,我见到她了。
佛本无相,佛像也不应分大小和结缘方式,佛像本身没有错,佛也没有错,错的是人心。
道家,仙家亦如是。
就像,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我,供仙家会不会不好。也有很多人跟我说,供佛,供道都能接受,但就是不想、不能也不愿意供仙。
很早之前我就说过了,好不好,不在佛道仙,在人心。
很多人一提到出马仙就觉得是骗子,甚至觉得供了仙家的人,到最后都得缺胳膊少腿,耳聋眼瞎,家破人亡,不得好死。
不是的,不是因为你供了仙家,仙家让你变成这样的。
而是你供了仙家,你拥有了某种能力后,你人心变了,你利用你的能力敛财,利用你的能力骗人,仙家被你带歪了,你才会承担你本来就应该承担的因果,你才会缺胳膊少腿,耳聋眼瞎,家破人亡,不得好死。
我一直在说,为什么出马仙叫领仙,领仙领仙,是人领仙,不是仙领人。
你人是什么样的,你的仙家就是什么样的,你正心正念,你的仙家只会跟着你正心正念,保着你越来越好。
你人心不正,歪门邪道,你的仙家就会被你带歪,及时醒悟过来的仙家也都会离开你,所以你才会看事越来越不准,你做的坏事越多,才会越快的遭到报应和反噬。
所以,不要把你自己本身的责任,都推到仙家身上,是你自己心坏了,不是仙家不好。
还有,我要说的是,不是一说到出马仙,就觉得一定是东北才有的。
末法时代,人心散乱,科技时代,开发严重,山川不宁,仙家无处安家。
时代在发展,神明仙家都在与时俱进,所以河南、河北、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南方北方,全国各地都有仙家,真正带仙家缘分的都可以立堂出马,只是不同的地方,可能说法不一样,称呼不一样而已。
只是,出马文化,确切的说,是仙家文化,确实是从东北流传开来的,而且我们也必须承认,东北那边的仙家文化确实比其他地方的更完善,更懂得怎样才能把仙家安置好。
而不是其他的地方,没有仙家一说,不能供仙家。
当然,是人,就有好有坏,出马仙更是一样,所以你要做的是,头脑清醒,分清好坏,而不是带着偏见看待仙家。
好了,我还打着坐呢,再写下去,该扰我道心了。
说回到,这些佛像的来历。
除了上面说的,莲花生大士、黄财神、绿度母、药师佛、文殊菩萨,我家里还供了,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和一个黄财神的唐卡。
观音菩萨,是我和郑漂亮一起去舟山-普陀山请回来的,她的旁边还放着一个铜质的观音灵签,跟人的手掌差不多大小,是我从网上买的,偶尔遇事不决时,会求个签。
说起来,普陀山还是很灵验的。
我和郑漂亮第一次去时,我的脖子上起了一个小疙瘩,刚好在领口的位置,所以总是磨着很疼,抹了很多药都不管用。
那次去普陀山,就求观音菩萨保佑,我身体健康什么的,回家后,洗了个澡,照镜子时,发现脖子上的小疙瘩掉了,也不疼了,就跟从来没有长过那个小疙瘩一样。
不过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确定,我脖子上的那个小疙瘩是被衣服领口给磨掉了,还是真的是观音菩萨显灵了。
总之就是那个小疙瘩掉的时间很玄学,所以我和郑漂亮隔了一段时间,又去了趟普陀山,还了愿。
地藏王菩萨,是我和郑漂亮一起去川藏甘孜,从那个藏地喇嘛那儿请回来的。
黄财神的唐卡,是一个朋友的父母觉得供在家里不方便,不想要了,结缘给我的。
写了这么多,你应该也发现了,我那儿会打坐,就跟这几章小说里的内容似的,思绪总是跑来跑去的,乱七八糟的,根本就静不下来,又怎么可能感应到自己的仙家呢。
所以,我收了心神,站起来,跟郑漂亮说:“我感应不到仙家们,但是我心里还是挺喜欢那个房子的。”
郑漂亮说:“那咋办,主要是太贵了,咱俩这两年工作都不太顺利,赚钱也不稳定,确实承担不了这么贵的房租。”
我说:“要不这样,我佛堂那儿去求个签吧,要是上上签的话,就证明仙家们还是想让咱们住在那儿的,我就再跟房东搞搞价,要是中平签或者下下签就算了,你觉得呢?”
郑漂亮说:“可以呀,那你试试呗。”
你看,人就是这样,遇事不决时,要么想问春风,要么想问佛祖,但最后,做选择的那个人还得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