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诗会为切入口
招募了这么多人?
听到裴行俭已经暗中招募了2500名探子,杜荷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
裴行俭这段时间不动声色,没想到暗地里竟然做了这么多事。
真不愧能臣之名!
而且裴行俭不仅重金贿赂这帮探子,还把他们的家眷都弄去相州,这能杜绝他们有二心。
现在刘洎担任相州刺史,王玄策担任相州长史,可以说相州已经成了东宫的地盘。
杜荷微笑着说道:“守约,做的不错!”
“你这段时间虽然没办法出去立战功,但是你所做之事非常重要,我会在太子殿下面前说明你的功劳。”
“待太子登基以后,我会向太子殿下举荐你为吏部尚书。”
什么!
吏部尚书!
裴行俭好像被一个天大的馅饼砸中,他的身子激动地颤抖不已。
按照大唐当前的官职配置,吏部尚书的是除了三省主官外,权力最大的官职。
裴行俭连忙站起来,恭敬地朝杜荷跪拜行礼道
“多谢韩国公提携!”
如果这句话是岳父侯君集跟他说,还真不一定有用,可这句话是韩国公亲口所言,那基本都能实现。
去年韩国公率兵出征,太子殿下召见他时,三句话离不开韩国公。
而且很多重大的事情,太子殿下都要他问过韩国公后再执行。
至于他岳父,殿下半字也没提过。
这就是差距!
“守约起来吧。”
杜荷微笑着摆了摆手,随后叮嘱说道。
“这段时间你得让探子低调一些,别让他们扯着东宫的虎皮,在外面为非作歹。”
“一旦有人暴露秘密,杀无赦!”
别看杜荷的语气淡然,这番话听在裴行俭心里,却如同刀子一样凌厉。
裴行俭脸色凝重应道:“遵命!”
接着两人又聊了片刻,随后裴行俭快步离开公主府。
杜荷也没有在这边多待,而是回后院找李仪。
后院。
寝房内。
杜荷看到挺着一个大肚子的李仪,正在和阴玉珊、玲珑两人织着婴儿衣物,他温声说道。
“这些小活交给婢女做就行,何须你们亲自动手?”
现在李仪和玲珑两人,她们已经怀着八个多月的身孕,再过一个多月就能临盆。
据孙思邈诊断,她们两人怀着的又是男婴,这让杜荷有些头痛。
李仪微笑着说道:“夫君,你捣鼓出来的女性贴身衣物深受公主、嫔妃和各大臣夫人的喜好,她们排着队找我们购买新式贴身衣物。”
“公主府的一众婢女,她们都在没日没夜缝制衣物呢!”
呃...
杜荷的表情微微一顿。
他一开始把这玩意做出来,只是为了让自己享福,没想到会这么快就传出去。
杜荷好奇问道:“仪儿,一套贴身衣物,你们卖多少钱?”
“500文。”
“什么!”
杜荷的嘴巴张的老大。
就那点布料,收她们500文?
虽然嫔妃、公主和大臣夫人都不缺钱,但是500文买新贴身衣物,其价格还是贵的有些离谱。
阴玉珊微笑着说道:“夫君,你可别惊讶,就500文我们还嫌卖便宜了。”
“现在找我们购买的人很多,单是高阳公主一人就买了50套,而且全都是布料最少的款式。”
好家伙!
还真有人花高价买。
现在房遗爱那货跟随席君买征伐薛延陀,高阳那娘们买这么多给谁看?
杜荷也没有说话,而是在一旁安静地陪着她们。
李仪一边指使杜荷干活,一边低声说道:“夫君,太子妃想让平安孩儿去东宫接受大儒启蒙,给李厥当学业伴读。”
今年杜平安已经3岁,他在李仪的悉心教导下,已经认识了不少字。
这也得益于杜荷弄出贞观拼音,否则那小子脑袋再聪明,也很难在这个年纪认字。
杜荷抓了抓头发道:“仪儿,那小子才3岁多,他能当李厥的学业伴读?”
学业伴读可不只是陪伴李厥读书,而是要给李厥解答学习的问题。
让一个3岁稚童,去指点李厥那个10岁的小霸王。
开玩笑呢?
李仪微笑着说道:“夫君,太子妃另有目的,她想让平安孩儿和李厥成为玩伴,以后作为辅佐李厥的重臣。”
“你也别小看平安孩儿,我看他的脑子比李厥好使多了。”
平时李厥来公主府玩,他就被杜平安耍的团团转。
一想到李厥那个贪吃的侄子,李仪心里就充满无奈。
杜荷点了点头道:“仪儿,这些事你决定就好。”
教育儿子之事,基本都是李仪在操心,他基本都没怎么管过。
“嗯。”李仪点了点头。
晚上。
临睡前。
杜荷跟李仪说道:“仪儿,大唐已经好几年没有举办重大诗会了,要不你和长乐公主组织一场诗会?”
“这场诗会就针对后宫嫔妃,以及一众公主就行。”
听到杜荷的话,李仪的眉头微微一动。
她低声问道:“夫君,你可是有要事要通过诗会来完成?”
“对。”
“那行,我明天让人去跟丽质姐姐说。”
李仪没有询问原因,而是直接答应这个忙。
这段时间不少公主也建议举办诗会,正好夫君又有要事,筹办起来也容易。
...
翌日。
杜荷处置完兵部的政务后,不紧不慢地往东宫赶去,并把晋王府在仲夏的行动,跟李承乾说了出来。
听完后。
李承乾脸色凝重道:“杜荷,你认为长孙无忌会派哪个嫔妃潜入东宫?”
杜荷轻声说道:“应该是那帮才人、宝林、御女和采女,而且这个嫔妃的身份,应该是关陇集团的某一个家族。”
皇宫的嫔妃很多,别说杜荷这个臣子,就连李承乾也记不全。
除了杨贵妃、燕淑妃、韦妃、阴妃和杨婕妤等人外,其他嫔妃都是属于小透明,数年都见不到一次面。
“嗯。”李承乾点了点头,他接着询问道:“杜荷,让武才人去勾引李治,你想好怎么操作了吗?”
杜荷把举行诗会的消息,和李承乾说了一遍,他顿时举双手赞成。
重大事情的商议,还是得创造见面的机会才有用。
否则留下书信或者证人,后患无穷。
离开东宫前,杜荷把裴行俭募集2500个探子的消息,跟李承乾说了一遍。
李承乾激动道:“守约不愧是孤麾下的第二谋臣,办事就是让孤放心!”
“不过2500人会不会少了点,要不增加至1万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