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发兵林邑,剑指南海!

杨安都有些佩服林邑国那位狗屁国主的勇气了,一个芝麻绿豆大点的小国,哪来的这么大胆子,敢跟咱杨某人硬刚?


就连裴行俨,听杨安如此说,也顿时就眼神火热了起来。


但东宫太监总管黄德听到这,却迟疑了下,然后才对着杨安再次问:“郎君,真打呀?”


当然他如此问,也并非他就是想维护那林邑国。


黄德可是杨广的贴身太监,从杨广还做晋王时,就跟着杨广了。


这样的关系,他所能维护的,也只有大隋皇室的利益罢了。


可也正因为这,他才想再确定一下。


毕竟杨安这边,可还在准备和高句丽交战呢?


如此情况下,黄德自然是有些担心的。


“你说呢?那林邑国主都敢公然违抗朝廷旨意了,这若是还不打,以后那些附属臣国有样学样,还能了得?”


“再说了,即便打,也有很多种方法打,不一定就要真刀真枪的打。”


杨安也这才瞥了黄德一眼,随后又一次催促道:“快点去,别磨蹭,念在你也是咱老杨家忠仆,这次我就不跟你计较了。”


“若是再有下次,这宫里,你就别待了。”


杨安说的是宦官干政这件事,这一点黄德肯定也明白。


故此听杨安这么说,也顿时脸色一变告罪:“是是是,郎君恕罪,还请郎君恕罪,老奴这就去让人传令,这就去。”


黄德说完这话,就慌慌张张的跑了,跑着跑着居然还摔了个狗啃,看的杨安也摇头哂笑,这才目光落在了裴行俨身上,沉吟问:“裴行俨,若是我让你领兵灭掉林邑国,你觉得多少兵马可以?”


杨安这是想看看裴行俨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人敌,如今成长到何种地步了?


毕竟这家伙,虽然在历史上名气很大,就连小说《隋唐演义》里的裴元庆,都得以他为原型。


可说到底,这些也都是以后的成就,如今他也还名声不显呢,杨安肯定得确定一下。


“回禀郎君,多少兵马这事,末将觉得,那得看郎君想以何种方式灭掉林邑国了?”


“郎君若是想铁血杀伐,七万兵马应该够了。”


“可若是围而不杀,先让他们自己乱起来,如此之下,五万兵马足矣。”


裴行俨这才思索了一下说道,说的杨安也眉毛一挑,然后陡然大笑道:“哈哈哈,裴行俨啊裴行俨,我还真没有看错你。”


“你果真有名将之姿,也确实够聪明。”


“话说你是怎么看出来,我有围而不杀之想法的?”


杨安对裴行俨的回答很满意,因为他其实就是这么打算的。


派遣大军先把那林邑国给围起来,让他们人心惶惶,产生内乱。


待内乱发展到一定地步,朝廷的大军再动手灭之。


虽然说这样的法子,好像有些丢面子,不够霸气。


可战阵之事,又岂能只为了面子?


那些参战士卒之伤亡生死,这才是杨安最在意的。


而若是这样的话,那他现在这个先乱后杀的法子,就是最好的,也是最符合利益的。


反正只要最后把林邑国灭了就行,灭了他们,这国威也就打出去了,谁还敢说朝廷弱不成?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灭了林邑国以后,杨安就可以利用该国作为军事要塞,剑指南方海域了。


这才是杨安一定要灭了林邑国的根本原因,谁让咱杨某人,缺少一个向南出击的港口呢?


既然缺,那咱就抢一个。


“回禀郎君,末将其实也未曾猜到郎君所想,末将只是根据兵法常识来安排而已。”


裴行俨也这才迟疑了下,然后对着杨安回道。


不过他这话,肯定就不是真话了。


他其实就是猜到了,但这事不能说呀。


做臣子的,若是猜到了君王心思,还向君王挑明?


那可就离死不远了。


裴行俨虽然只是武将,但这些为人臣子的本分,他还是懂的。


“呵呵,猜到也好,没猜到也罢,总之此战就这么打。”


“稍后等那些内阁大臣们来了,我会向他们提议,由你来统领大军,你可愿意?”


杨安肯定也明白,裴行俨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故此,他也没有太过为难裴行俨,只是笑了笑,随后便再次询问。


“能得郎君赏识,乃末将之荣幸,末将又岂能不愿?”


“还请郎君放心,末将定然荡平那林邑国,让他们的早禾,成为咱的自有之物。”


裴行俨立刻就抱拳行礼,杨安也这才满意笑笑,又和他闲聊了两句,便一起等着杨雄,房玄龄他们那些内阁大臣前来了。


不过也没等多久,大概一个时辰后,杨安就看见杨雄,房玄龄等一众人,风风火火的过来了。


刚过来,杨雄他们就对着杨安行礼:“臣等见过郎君。”


“嗯,免礼。”


杨安嗯了声,然后才看向杨雄问:“伯父,那林邑国有能让百姓增产之早禾,可他们却不愿给,此事该当如何?”


杨安这也就是随口一问罢了,毕竟和人谈事,他也得找个话题不是?


“能让百姓增产之早禾?林邑国还有这好东西?”


但杨雄却愣了愣,随后立刻就对着杨安说:“既然他们不愿意给,那伯父就亲自带兵去打,打到他们愿意为止。”


“安儿你让我们来,就是要说这事?”


杨雄此时,也大概明白杨安的用意了。


就连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也都看向了杨安。


“对,就是为了此事。”


“林邑国那早禾,据我所知,在我们的南方各郡县,一年可以两熟。”


“岭南那块,一年都能三熟。”


“这可是好东西呀,能活不少百姓性命的好东西。”


杨安颔首。


话刚说完,杨雄就眼睛瞪的老大问:“安儿所言可为真?那林邑国的早禾,当真能在我们的南方郡县,两熟或者三熟?”


“就是啊郎君,这事是真的?”


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也都兴奋的不行。


他们虽然不是那种喜欢动不动就派兵攻伐的人,但却也得分情况。


就比如现在杨安说的这事。


这若是真的,那别说派兵攻打林邑国了,即便把那林邑国亡国灭种,国土划入大隋,这都没问题。


不但没有,房玄龄和杜如晦,甚至都想亲自去征讨了。


谁让你们的东西太诱人呢?


能一年好几熟的早禾,这若是给大隋弄回来了,那简直就是百姓心中的万家生佛。


“那肯定是真的,不然我费尽心机,让裴行俨去林邑国要那早禾干甚?”


“还不都是为了咱们的百姓,能多一口吃食吗?”


“只可惜啊,那林邑国主不给面子。”


杨安也这才叹息一声说道。


“哈哈哈,他不给面子怕甚?”


“他不给咱面子,咱就打到他求着给咱面子,这能有多难?”


“安儿,此战就交给伯父吧?伯父也想带兵出征。”


但观王杨雄却大笑一声,随后立刻就主动请命了。


“郎君,我们也可以带兵。”


房玄龄,杜如晦,裴矩,裴蕴这些人,也都跟着要求。


大家都想去把一年多熟的早禾,给抢回来。


哦不对,不是抢,是带,带回来。


可杨安却只是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就笑道:“伯父你和各位内阁大臣就别想了,你们都是国之柱石,回头我亲征高句丽的时候,朝政还需你们帮着我二哥处理呢?”


“你们跑去打仗了,这朝政谁来处理?难道还真的指着我二哥吗?”


“此事我打算让裴行俨去,他毕竟已经去过一次了,对林邑国也熟悉些。”


“各位以为呢?”


杨安肯定不会让杨雄他们去打仗,因为他二哥主持朝政,着实让他不太放心。


“裴行俨?就他一个人吗?”


“是不是再给他安排一名老将带带?他总归还是年轻了些。”


杨雄他们,也这才看了裴行俨一下,然后对着杨安建议。


“带带也行,可是派谁和他一起呢?”


“礼部尚书裴仁基吗?让他们父子俩一起去?”


杨安愣了愣思索,他其实不太想给裴行俨配老将。


因为攻打那小小林邑国,完全没有必要。


但杨雄他们说的,也算在理。


毕竟裴行俨的战阵经验,确实是少了些。


“我看行,礼部尚书裴仁基能文能武,年轻时也曾南征北战。”


“如此,就让他和裴行俨一起去吧。”


“人都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咱这次虽然不打虎,但给那林邑国来一个父子齐上阵,也问题不大。”


裴矩听杨安如此说,也顿时就笑道。


“啊对对,臣也觉得让裴仁基跟着一起去,比较合适。”


裴蕴也跟着颔首,看的杨雄他们都一脸嫌弃,就差问一句,你们老裴家的人,怎么都如此不要脸?


一有好事就知道往自家人身上划拉?也不怕御史参你们?


但即便嫌弃,他们却也明白,礼部尚书裴仁基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故此也只能应声说:“臣等也觉得裴仁基合适。”


“好,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定下了。”


杨安也这才笑了笑,然后陡然严肃道:“令,礼部尚书裴仁基为南海道行军大总管,其子裴行俨为先锋,统兵五万。”


“即刻起整军备战,发兵林邑,剑指南海。”


“为朝廷,为百姓取回能一年多熟之早禾,诸位以为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