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出了问题算谁的?

徐晨光和冯宝宝以及周立文等人一同走出饭馆。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晨光啊,今天认识你真是太高兴了!以后咱们就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了,希望咱们这次项目能取得圆满成功。”

周立文笑着对徐晨光道。

“大家一起努力,肯定没问题。”

徐晨光微笑颔首道。

众人又闲聊了几句,便各自分开,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晨光,那个王主任找袁老师说啥呀?你真的要去帮他们搞那个项目吗?”

路上,冯宝宝好奇地问向徐晨光道。

“宝儿姐,王主任是想跟袁老师商量,让我暂时加入他们的专家小组,一起解决这边项目遇到的问题,这是好事呀,如果能成功,可以帮更多农民种好地,提高收成。”

徐晨光耐心地解释道。

“哦,那好吧,只要能跟你在一起就行。”

冯宝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道。

另一边,王主任来到农技站,找到了刚刚午睡起来的的袁老师。

两人相见,一番寒暄后,王主任便首奔主题,将今天遇到徐晨光以及希望他加入专家小组的事情说了出来。

“晨光这小子,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他愿意加入你们的项目那是再好不过了!我这边没问题,全力支持。”

袁老师听后,哈哈大笑道。

“老袁啊,那就太感谢你了,有晨光加入,我对这次项目成功又多了几分把握。”

王主任大喜,连声道谢。

“都是为了国家,说什么谢不谢的,我也希望你们能顺利解决问题,做出成绩来。”

袁老师摆了摆手道。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关于农业技术和项目发展的话题,王主任这才告辞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徐晨光就带着冯宝宝来到了约定的地方。

周立文等人己经早早等候在那里,看到徐晨光进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晨光,休息的怎么样?接下来咱们可要忙起来了。”

周立文笑着迎上来。

“都是为了工作,还能怕忙?”

徐晨光半开玩笑道。

众人寒暄一番,纷纷落座,开始详细讨论起改善土壤透气性的具体实施方案。

徐晨光将昨晚和王主任讨论的思路进一步细化,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示意图,详细讲解着每种方法的操作要点和预期效果。

“大家看,在铺设透气材料这一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土质和种植作物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比如沙质土,原本土壤就比较松散,可以选用适合保持水分的材料。”

徐晨光一边说着,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标注。

“小徐同志,这些材料虽然理论上效果不错,但成本会不会太高了?农民大规模使用可能承受不起啊。”

这时,一位干部提出疑问道。

“这位同志提的问题很关键。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建议地方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就像竹筒这个方法,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可以大力推广。”

徐晨光点点头道。

在讨论如何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时,大家又陷入了热烈的争论。

有人认为应该以定期松土为主,其他为辅,有人则觉得铺设透气材料更为重要,一时间,会议室里各抒己见,气氛愈发热烈。

徐晨光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观点,心中不断权衡着众人的建议。

“大家先静一静,我有个想法,大家都知道,不同的种植区域和作物生长周期都不一样,我们可以灵活调整几种方法的使用比重,比如说在作物播种初期,以添加改善土壤结构的物质和铺设透气材料为主,保证种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发芽,到了生长中期,加大定期松土的频率,促进根系的生长,后期,竹筒的肥料作用凸显,正好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忽然,徐晨光灵光一闪道。

徐晨光的提议让众人眼前一亮,纷纷点头赞同。

“晨光,你这思路真是绝了,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程度发挥每种方法的优势,还能避免资源浪费。”

周立文兴奋地说道。

经过一上午的讨论,大家终于初步确定了一套详细的土壤改善方案。

“小徐啊,这次多亏了你,让我们的项目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按照这个方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了。”

王主任看着手中厚厚的一叠资料,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王主任,放心吧,我相信只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试验肯定能成功。”

徐晨光胸有成竹道。

下午,徐晨光和专家小组的成员们来到了选定的试验田。

看着这片略显贫瘠的土地,众人都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众人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测量土地数据,有的准备各种材料,冯宝宝也在一旁帮忙递工具,忙得不亦乐乎。

“晨光,这竹筒插

多深合适呀?”

在准备插入竹筒时,冯宝宝突然问道。

“宝儿姐,大概插三分之二到土里就行,这样既能保证透气效果,又能让竹筒在腐烂后更好地为土壤提供养分。”

徐晨光沉吟道。

就在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试验准备工作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你们这些人在我们地里搞什么名堂,可别把我们的地给糟蹋了!”

只见几个当地的农民气势汹汹地朝这边走来,嘴里不依不饶的念叨着。

“老乡们,你们别误会,我们这是在做科学试验,是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收成。”

周立文赶忙上前解释道。

然而,农民们并不买账,一脸狐疑的看着众人,目光都有些不善。

“提高收成?我们种了一辈子地,还不知道咋种地?你们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指不定把地弄坏了。”

一个农民质疑道:“我们这里的土地本来就不肥,再让你们折腾一顿,出了问题算谁的?”

面对农民们如此强硬的态度,周立文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继续解释。

现场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专家小组的成员们都有些不知所措,他们也没想到,自己一腔热血的想要做点实事,第一个出来阻拦的竟然是这些他们想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