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养儿
难怪有句话叫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胡雪更是折腾的够呛,总是半夜起来就得喂奶,
她喂完奶,马六换尿布,
夫妻俩还挺配合,
换下来的尿布还得拿去洗,洗好了晾干,
一天天的折腾下来,马六还真就习惯了。
六三年,一月底,
又是一天深夜,孩子刚哭出第一声,马六和胡雪就很自然的醒了,
胡雪睁着朦胧的睡眼,抱起孩子一摸襁褓,
“没拉,干的,应该是饿了,你接着睡吧,”
说完,就给孩子喂起了奶,小家伙长的快,食量也大,一天要吃好几次,
幸好胡雪的储量也够,孩子也能带去上班,
不然还真愁人,
孩子喝完奶,又安静的睡了下去,胡雪忍不住轻轻刮了刮儿子的鼻子,
哼哼道:“你这小家伙,整天就知道折腾我和你爸,小坏蛋,哼哼,哈…………”
打了个哈欠,把孩子放好,又接着睡了下去,
临睡前,看着窗外落下的雪,又给孩子加了层小被,
心里嘀咕道:“要过年了啊,”
翌日一大早,马六和胡雪打着伞遮着雪,把孩子包裹严实,送去了四合院,
临近过年,马六和胡雪忙了起来,要过春节了,
大家都要采购年货,马六要去四处跑,拉货,
胡雪的供销社买东西的人也多了起来,孩子只能交给老娘带,
给孩子喂奶也只能麻烦大嫂了,还好孩子不认生,
马六他娘和大嫂也带着轻松,考虑到大嫂要一个人哺育两个孩子,
马六把给胡雪准备的好东西,悄悄搬了一些回四合院,
胡雪也知道,主要是防着四合院那些眼红的小人。
………………
大年三十那天,马六领完工资和福利,骑着自行车接上胡雪,
俩人拎着俩人单位发下来的一堆年货,回了四合院,老爹老娘还在这边呢,过年当然要回四合院过,
不止过年,其他节日也是一样。
到了四合院,胡雪把东西拿给婆婆,连忙进了里屋,
上了一天班了,实在想孩子想得紧,
一进屋里,就看到自家儿子安安静静的在婴儿床上睡着,
屋里也不冷,马六托人在四合院和小院都弄了暖气,
小家伙睡着了,胡雪也没打搅他,看了几眼,给小家伙拉了拉被子,然后便轻轻的退出了屋里,
老娘和大嫂已经在准备年夜饭了,胡雪也连忙去帮忙。
马六刚把自行车放好,就被老爹拉着去贴门神,对联,
不止马六父子俩人,院里几乎都在贴门神,对联,
父子配合,夫妻配合,反正都是一家老小齐上阵,
大的忙,小的闹,欢欢喜喜过大年。
不同于往日,今天家家户户都传出了各种香味,
馋得那些小孩哪怕在玩都不敢跑太远,生怕赶不上好吃的出锅,
那他们得悔死 ,一年到头就这么一次,少吃一块肉都觉得亏。
随着马六点燃鞭炮,马六他爹祭完老祖宗,年夜饭,开始了,
满满一桌子的鸡鸭鱼肉,牛羊肉,有荤有素,
哪怕胡雪这段时间吃多了好东西,也不禁食指大动,
这些菜几乎有一半是马六拿过来的,往年也是如此,
也不怕被别人看见,
一家子三个工人,大过年的吃点好的怎么了,
两个小家伙现在还吃不了东西,大侄子被马六他娘抱着,
马六他儿子被马六他爹抱着,两个小家伙一凑在一起,不知道在说什么,
你呜一句,我啊一句的,估计两个当事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马六老爹老娘抱着孙子乐呵呵的坐在主位,只是看着大儿媳旁边空着的位子有些遗憾,
孙子抱上了,儿子还有一个不在家,就好像一块完美的画缺了一角似的,
马六忙着干饭,难得不用照顾孩子,
再看马六他爹,一口小酒下肚,再逗一逗孙子,惹得马六他娘白眼频频。
吃完年夜饭,
孩子被老爹抱着,胡雪和大嫂在收拾残局,
马六一时间没事做,便朝着屋外走去,打算在院里逛逛,
顺便也消一下食,
漫无目的的走到中院,就看到傻柱打着嗝,满身酒气的从易中海家出来,
看了一眼贾家,人影绰绰,看来是没去易中海家掺和,
俩人会面,马六先打了个招呼,“柱子哥,你这是去一大爷家过年?”
“嗝…………对,我去一大爷家过年,还有雨水,老太太,嗝,呵呵,”
傻柱打着酒嗝,笑呵呵的回道,
啧,看来贾东旭没凉,改变还是挺大的,要不然去易中海家过年怎么少得了贾家,
人家现在贾东旭健在,自然没有必要去和一屋子老弱孤寡掺和,
人一家子和和美美过个年不香嘛?
马六心里随口感慨了一下,
“六子,你这是?”
“我随便走走,消消食,呵呵,”马六随口回了句,
“哦,那行,你自个慢慢逛吧,我先回了,”傻柱也没心思和马六多说,他现在酒意上头,正想回家睡觉呢,
看着傻柱有些摇晃的背影,马六心里思索道:这贾东旭凉了的命运都改变了,
傻柱这万年老孤寡的命就这么难改变?还是说傻柱真的命犯寡妇,
不是寡妇傻柱提不起兴趣?
随即马六又想起傻柱那张臭嘴,和他那奇葩的择偶标准,
心里也算了然,为什么贾东旭都能改变凉了的命运,
傻柱依旧是个老孤寡,
脑子里也是想起了原剧里何雨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傻柱想找到媳妇,起码五年内不用想。
啧,原来是应在这儿啊,前下日子还总听说傻柱花高价托某个媒婆去谁谁谁家说亲,
被人家姑娘撵了出来,就傻柱现在在这相亲界的名声,
谁家姑娘也不想相个亲就多一个影响名声的外号,
就现在这情形,傻柱还真就五年内都别想找着媳妇,
除非去农村,
估计傻柱就没改过他那臭嘴,要不然也不会有秦京茹的出场,
要知道自从有了定量粮,家庭条件再差的城里人哪怕娶城里寡妇都不会娶乡下姑娘,
因为乡下姑娘没定量,娶回来也是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