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山里怪事多
“没有带,开车来的,也带不上它们了。”n
两条狗个子太大了,车上装不下它们,让它们跟着跑过来吧。n
这大过年的,也不太好。n
过年了,去年帮着看了大半年的娃,让它们多歇歇吧。n
“车停哪里了?”n
“就停在了镇政府院子里,那边人少地方大,消停得很……这驮马还是从镇上借来的。”n
“那行,快洗洗手,咱们啊,准备开喝了。”n
一家人相处起来,早就没了陌生和距离感。n
见了面不会过分的热情,也不会有那种外人之间客套的推让。n
但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n
见到亲人就是高兴。n
苏丽改和郭新萍妯娌两个,她们不上桌。n
就轮流抱着康康和乐乐,逗弄他们。n
“哎呀,他们两个长得好快,现在有四个月大了吧,都开始咬人的手了。”n
“哈哈,两个小娃娃现在也长开了,你看看,乐乐这胖丫头,多像素素,康康也像素素多一点,倒是眉眼像凌子……”n
“是吧,两个小娃娃的模样跟睿睿不太一样哩,睿睿是越长越像凌子,在陈王庄那边的时候,那里的乡亲就老说……n
睿睿跟凌子小时候一模一样,就是胖了点,壮实了点。”n
这倒是真的。n
睿睿别看还小,但是骨架粗实健壮,比陈凌小时候要圆润壮实很多。n
尤其是身上有肉,胖乎乎的很可爱。n
陈凌小时候呢,就是个黑小子,眼睛黑亮有神,牙齿很白,笑起来很清澈。n
睿睿则是天天贼兮兮的,天生就带着调皮劲。n
这时候已经跟在王真真和两个小表哥的身后,去拽家里小黄狗的尾巴了。n
陈凌一帮大老爷们,就是在酒桌上推杯换盏。n
其实这种过年聚餐呢,大多都是谈谈心,敞开心怀的聊聊天,交流一下感情的。n
尤其大老爷们儿坐一块,谁不吹俩小牛逼,喝着酒,兴头上来了,更要大讲特讲的。n
“跟着凌子去了趟市里之后,见了见世面,我这才发现,现在这市场环境,真是太好了,真的真的不能去小看社会上的有钱人。n
那些有钱人,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是不敢花钱的。n
只要东西好,东西高级,沾点洋气的感觉,那真是不愁卖啊。”n
“这话对了,现在都说是不要崇洋媚外,但人家国外发达,造出来的东西就是洋气好看,让人看了,带身上就觉得特别有面子。n
那些有钱人可不是争相着去买嘛。”n
“不对,哥,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凌子之前弄得那个文化衫的那个想法的,罐头瓶改造之类的……n
总之很简单的东西,往洋气的东西上改一改,那就能赚大钱。n
跟崇洋媚外不是一回事,只要我们东西好,外国货也争不过我们的。n
用你们文化人的话来说,就是咱们要总结这次成功的经验啊。n
以后那些不好卖的东西就都加工加工。n
往洋气了搞。n
搞到咱们自己人都难分出来真假。n
到时候你看吧,绝对能赚钱的。”n
这次见了面,王庆忠就跟开了窍似的,说的话极其有见地。n
陈凌听了后就忍不住想笑。n
不愧是脑子聪明灵活的国人,这么早就想到了adecha的模式。n
当然最早的adecha,正规的是,国外转移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n
就是过来把低端厂子开在咱们这里,让国人做牛马打工。n
后来嘛,慢慢地,盗版的多了去了。n
一样的标,一样的流行款式,洋气不减分毫。n
价格便宜、还质量好。n
各行各业都这样。n
靠这种,很多人发家致富的。n
“二哥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n
陈凌笑起来:“但是么,像是文化衫那种捡便宜的事情是没那么多的,咱们以后还是要正规来做。”n
文化衫是什么东西?n
那就是次品,人家不要的布料和衣服,拿来改造的文化衫和挎包等。n
陈凌是去服装厂论斤收购的。n
一拉就是一拖拉机。n
当垃圾收的。n
这种捡便宜的事情,需要时机。n
专门去挑这种来做,那就干等着吧,等着天上掉馅饼,没那么多这么好事情的。n
“就比如说我年前给方便面厂子搞的新饮料,配方上的优势就不说了,那个其实是无所谓的……n
重要的就还是瓶子款式和质量上的。n
就是瓶身要洋气,流线型漂亮,一看就高级,喝完还能当杯子用。”n
陈凌说的是梁越民公司,在年前卖爆的饮料。n
这种饮料成本都很低的。n
每次一煮就是一大锅,那种设备的密封炉,直接灌装。n
要多少有多少。n
味道是浓还是淡,看水多水少,和糖分的比例罢了。n
倒是在瓶子设计制作上花费的成本会更多。n
“还有我那咸鸭蛋,在市里卖的相当的好,那是一天天积累出来的,熟客知道质量,好东西不愁卖。”n
陈凌那些鸡蛋鸭蛋,很多都是送礼的营养品,多送往医院,或者看望老人小孩来用。n
“但是,就在年前,我给我小徒弟送了一些,娘还提醒我给小徒弟榨了些核桃油,他们回了北亰后。n
做了点包装盒,就是挺漂亮的礼盒。n
结果听说他们有个朋友有专门收礼的房子,拿出去卖,那咸鸭蛋和核桃油能比咱们这边贵几十倍。”n
人靠衣装马靠鞍。n
现在陈凌也慢慢重视起来包装的重要性了。n以前他懒散,就是钱不够了就找点东西卖。n
比较随意。n
其实也是觉得想太多了麻烦。n
但是现在呢,生意不小心做大了,有的人去替他操心和麻烦。n
他只要‘出谋划策’,或者搞两个漂亮的设计图就好了。n
别的麻烦事,不用他去做。n
那自然怎么好怎么搞呗。n
毕竟他之前还觉得自己那些好东西,很多都卖亏了呢。n
比如鸡鸭蛋,后世的土鸡蛋比普通饲料鸡蛋贵一半。n
但是换做特供鸡蛋呢?n
陈凌自家的鸡鸭蛋不比什么特供鸡鸭蛋要好吗?n
以前那真的是贱卖了。n
过完这个年,他也决定,闲下来把这些都搞一搞。n
反正他现在是金字招牌,有的是人来给他办事,想要跟他合作。n
“好好好,庆忠现在也开了窍了哇,你和凌子一说起生意,我插不进话了,还捧我文化水平高呢,我这算啥啊。n
我现在这水平低的,都要掉到山沟里了。”n
王庆文举杯说道。n
大家就哈哈笑着喝酒。n
“大哥这话说的,各有各的擅长嘛,你让我们教学生,我们肯定抓瞎。”n
王存业这时候端着炒出来的卤猪耳和卤猪头肉上桌。n
这是他在陈王庄跟陈凌学的一手。n
这玩意便宜,还好下酒,卤过后能凉着吃,也能热着吃,炒完还别有一番风味,老头就特喜欢。n
这时候看到儿子和女婿谈的开心,他也连忙坐下来,开始加入谈话。n
“凌子现在也会说话带拐弯了,以前你可不会这么夸我……”n
陈凌听到大舅哥这话,心里翻白眼,以前是以前,以前你揍我那么狠,我能给你好话嘛?n
不过这话也就是自己在心里想想了。n
他笑着说:“大哥这话说的,其实你跟二哥都是出了名的有才,都是学习的料子,从真真身上就能看出来,咱们家都是有读书学习的天赋的。n
都是被以前的社会条件给限制和耽误了啊。n
我和素素就想着,等年后呢,看看能不能找个大学蹭一蹭课……”n
“啊?上大学?”n
两个哥哥瞬间目瞪口呆。n
王存业也停住了筷子愣住。n
“是啊,大哥以前不还自己写过散文嘛,等到时候整理整理,或者你闲下来的时候写点东西,我找人给你发表。n
你要能写点文集或者故事之类的,出版都不成问题。”n
陈凌笑呵呵的道:“大哥你的文笔可比我强多了,我可记得你写的那句话……尖叫声如同一把利刃划破长空,又在我们头上炸裂,残片纷纷射向远方……n
素素给我看那个泛黄的作文本,我拿着读了半下午,看得津津有味的。”n
王庆文以前写过点东西,别看是数学老师,但心里也有点文学梦的。n
他写的是小时候见证过寨子里一个长辈的葬礼。n
有点闹邪。n
鬼附身那种。n
还有下葬的时候,诈尸吓到人。n
但是大过年的,陈凌没有细说内容。n
只说了印象深刻的一句话。n
但仅仅就是这一句话,就让王庆文激动地不得了:“你,你还能记住我写的内容……”n
哪个人不想自己被认可呢。n
王庆文也不例外,又接着问:“我最近还真有想写的,但我那些散文,别的老师都说是无病呻吟,真能发表吗?”n
“能,放一百个心。”n
陈凌一脸肯定,举起酒杯:“来,喝,你只管写就是了。”n
王庆文的散文其实确实有点朦胧晦涩,沾点无病呻吟。n
但是小故事写的真好。n
灵异氛围十足。n
陈凌很佩服。n
他都觉得自己很有天赋了,语文成绩高中一直名列前茅。n
但文笔上比起大舅哥还是差了不少。n
主要是大舅哥认真,他可以用半年去写一篇故事,肯花费时间去琢磨和修改打磨。n
当然……n
那是没结婚之前了。n
现在有了陈凌的鼓励,他又重新燃起了信心。n
陈凌在这方面从不说假话,也不吹牛皮。n
有赵玉宝在,什么出版,发表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问题。n
再有就是……n
陈凌自己也想着,让他们本地的民间志怪传说之类的故事,未来可以在大舅哥身上发扬光大。n
狼巴子、黄喉貂,越邪性的东西越值得写。n
他缺乏这种想象力,是写不来的,他只会纪实。n
……n
推杯换盏,其乐融融。n
一直热闹到了下午。n
王庆文终于还是忍不住,也不在乎过年不过年的时候了,直接说:“隔壁的竹果县,我们常去,听说那边山里有东西在山里搭台子。”n
风雷镇在淩云县的最边缘,他们这里的人去淩云县城很少,都是去隔壁的竹果县。n
牵着驮马,走上半天就能达到,是很近的。n
“山里的东西搭台子?动物搭台?土台子吗?还是石头的?”n
陈凌一下懵了,不是,大哥,我是说对民间传说艺术加工的,难不成这种邪乎事,还真有啊?n
“土台子,人家说是精怪搭的,晚上不能从跟前路过,晚上路过的话,就会迷路转圈子,鬼打墙,走不出去。”n
王庆文一脸认真的道:“山里的怪事多了去了,爹知道的更多,你之前不是天天守着掏他的故事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