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心灯,无悔
“小子,能与老夫战到这种地步,可以算是读书人的第一人了。”
连番大战,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萧远山心里也慢慢地开始欣赏起来。
强者都是惺惺相惜的,就算是对手,战到最后甚至都有可能成为朋友。
“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
萧远山随后目光一冷,诸葛靖轩的出现,不管是什么原因,其结果就是动摇了王朝的统治。
所以他是万万容忍不得的。
诸葛靖轩眼神不变,依旧坚定,看着远处这位凌空而立的老者,他朗声说道:“山河依旧,承我之志者,必前赴后继,若后世之君不能革故鼎新,解决这个祸患,天下依旧是那个天下,但天下亦非那个天下。”
儒剑仙谢宣站在原地,听到此话,他轻轻一叹。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话音未落,萧远山与诸葛靖轩已经再度交手,海上生明月的异象,威力极大,就算是萧远山施展秘法后,也无法轻松应对。
但却不像叶无殇之前对诸葛靖轩对战时那般狼狈,隐约还占据了上风。
“师兄,他们两人谁的胜面大一些?”
司空长风转过身,看向君玉。
说实话,他还是比较欣赏这个年轻的读书人,只不过以他现在的境界,什么也做不了就是了。
“只是赢了萧远山也没用,叶无殇和许开山都没有出手,他落败是迟早的问题。”
司空长风手上一紧,手中长枪,有些不甘。
“难道我们只能在这里眼睁睁看着吗??”
百里东君闻言,安慰道:“长风,你看看周围.”
司空长风听到这话,举目四望,他发现这座太师府周围不知何时已经围满了人。
这些人的境界最低的都是逍遥天境,大部分都是神游玄境,只是他们的选择与自己一行人是一样的,都没有出手,而是站在一旁观看。
“师兄,他们是?”
百里东君晃了晃手里的酒葫芦。
“这一场打斗恐怕已经将天启城中九成以上的神游玄境都吸引过来了,但有一点,他们之间的战斗咱们是插不上手的,所以也只能看着。”
“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事便没有转机了,若是这一战,几人两败俱伤,那到时候究竟会鹿死谁手可就不一定了,这也是为什么,萧氏老祖和叶无殇以及许开山就算是动手,也没有竭尽全力,而是有所保留的真正原因。”
听到这个解释,司空长风不由一愣,只是随后他又一想,还真的是这个道理,只要他们还在围观,出手的这几人就不敢什么防备也不做,如此说来,这还算是真的帮了诸葛靖轩一个忙。
若是没有他们在,估计萧远山与叶无殇早就打的天翻地覆了。
时间一分一秒划过,萧远山也渐渐控制住了局面,虽然诸葛靖轩手段了得,但终究是一对二,又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也渐渐落入了下风。
君玉眼帘微阖,再度看向身后的小道士。“小道士,赵守一还没有回信吗?”
李凡松苦笑一声。
“君先生,师兄一般是不回信的,若是时机合适,他自然会出手,若是不方便,那就算是收到消息,恐怕也是无用功。”
忽然,萧瑟转过身,看向君玉。
“君先生,若是我想救下诸葛靖轩,先生可否代劳?”
叶若依听到此话,猛地抬起头,她的眼神变得惊疑不定,别人可能不懂这里面的东西,但是她知道,若此刻君玉出手救人,是自己的意思,那此事就牵联不到萧楚河的身上,毕竟对于他们这些半步归真境,谁也命令不了。
但救人若是萧楚河自己的意思,那就不一样了,萧楚河姓萧,是北离的六皇子,他现在要救人,岂不是在与朝廷作对,是在与萧家作对?皇帝绝对容不下他这样的皇子。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救人要承担的责任就不在君玉身上了,而只会在萧楚河身上,所以接下来,就算是朝廷不满,也只会将矛头对向萧楚河。
“萧楚河,你疯了??”
君玉有些意外,他淡淡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你确定??虽然有你出面,我的确不会被追责,但有一点你自己可要想清楚,你的父皇,也就是明德帝若是知道此事是你一意坚持,你知道他会怎么想你吗?”
萧瑟站在原地,陷入了沉默。
自己的那个父皇,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就算是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若是君玉真的能救人成功,恐怕自己会被皇帝给圈禁起来,当然,也有可能会被逐出皇室,自此与那个位置无缘。
“虽然是个办法,但我还是不建议你这么做!”
君玉想了想,出声说道。
“君先生,要想改变天下,势必会得罪很多的人,这里面有自己人,也有敌人,若是因为困难就退缩,还谈何革故鼎新,还天下一个公道。”
萧瑟拄着手里的天斩,目光深处有一抹神光悄然绽放,修行有诸多的关键,但其中有一条非常的重要,那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路,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面对抉择,萧瑟能够选择的路有好几条,但符合他本心的那条路只有一条。
救下这个读书人,这个敢于向不公亮出自己长剑的读书人,对方更像是于黑夜之中绽放的那朵昙花,他不允许这样的人凋零。
就在萧瑟下定决心要救人的时候,心湖深处,一点灵光在不觉间已然亮起,心灯依次被点亮,萧瑟这才发觉心头之上一层尘埃好似被某种力量拂去。
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通达,就如同在习练功法,那种灵光一现,然后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在一瞬间豁然开朗。
“和尚,这次你没得说了吧??”
君玉嘴角一弯,看向身旁的面壁和尚张义虎,张义虎轻轻一叹,既然是萧瑟的坚持,那他出不出手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毕竟事情最后皇帝要找的人也不是他,而是此事的主使之人——永安王萧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