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李斯的盘算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同时也是嫡子,所以理所应当的被大家认为是太子的第一候选人。
多年来,很多大臣都劝秦始皇早立太子,甚至有些人直接就把扶苏的名字写在了最上面。
但很可惜,秦始皇始终都没有做出选择。
因为性格柔软,喜爱文学的关系,所以很多大臣都认为秦始皇是开国之君,而扶苏是很理想的守成之君,这样的选择不是很好吗?
只有像李斯这样看得清楚的大臣,明白秦始皇并非不喜欢扶苏,而是不喜欢扶苏的性格。
一旦有一天扶苏能够变得像秦始皇一些,那么太子之位,非其莫属。
不过对于李斯这样的大臣来说,扶苏这样的皇帝上台了,对他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他是法家学派的,而扶苏和儒生走得更近一些。
难道真的要用当年被自己所唾弃的儒家学说来治国?那万万不行,李斯也完全不能接受一群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家人士来取代他。
从一虽然眼下秦始皇春秋正盛,一切都还是安全的,但是将来迟早有一天自己的官位是要丢下去的,李四知道必须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了。
如果能找到一位既可以支持自己的法家学说,同时又能被自己控制起来的太子,那就更好了。
在秦始皇的四个儿子里边,扶苏是肯定不会被他考虑的。
至于老二将闾和老三公子高,这两个家伙,一个不太爱说话,一个又太爱说话了?
尤其是那个公子高基本上朝廷里的大臣都和他有来往,这样一个人明显就是不甘于被控制的那种。
李斯想了想,决定还是把目光对准了老四胡亥。
光友胡亥还不行,自己说到底也只是朝臣能控制的,不过是朝堂的一番天地,如何才能把手伸到宫廷之内呢?那就要找一个宫廷中的人了。
李斯想到了中书令赵高。
虽然李斯此刻想的只是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野心,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膨胀发芽,到后来给秦国造成了一系列大的风波。
随着这一年年末对四位公子任命的下达,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不过在过年之前,秦始皇又收到了一件烦心事。
琅琊郡郡守向朝廷上书,郡内两大家族孔家和王家为了郡内一处铜矿而大打出手,最后酿成了上千人的大规模械斗。
因为这两个家族在郡内都属于是非常有势力的家族,所以郡守也无法管辖的住,最后只能请动了军队才勉强平息了下来。
毫无疑问,当秦始皇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气的差点就把桌子给翻了。
自从统一天下之后,除了朝廷之外,竟然还有人敢私自发生争斗,实在是不可忍受!
而且这两个家族紧紧只是为了一处铜矿就大打出手,并且还有上千人的战斗规模,这不可忽视!
而且这两个家族也属于名门望族,一个是孔圣人的后代,虽然秦朝并不怎么重视儒学,但是因为孔家在当地的影响力。所以还是给予了极高的尊重。
一个是琅琊王氏,和已故王翦的大儿子开创的。
(历史上琅琊王氏是在巨鹿之战之后,王翦的后人逃到山东琅琊开创的家族)
所以无论是哪一家当地的郡守,都不敢得罪,最后只好先让军队把这场事件给扣着,自己上报给朝廷。
这件事情让秦始皇非常的恼火,但同时这背后的隐情也没有逃过他的目光。
为此,他把琅琊郡郡守给叫到了咸阳。
太守的名字叫梁天霸,是秦惠文王时代的名将梁崆的后人,因为秦朝并没有什么察举征辟,更没有什么科举。
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是前辈做过管,他的后人也同样能谋到一官半职。
“梁崆,你向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两个家族可以动用其如此之多的人手?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当年寡人就曾经公告过天下,不得藏有私兵。”
虽然自己的祖宗曾经做过武将,但是梁太瘦明显不不什么胆子大的人,他看到秦始皇的第一眼就吓得战战兢兢,把头低了下去。
“回陛下的话,这些不是私兵,而是当地的香蜜,他们大多受雇于这两大家族,以租田耕种为生,为其摇旗呐喊。”
秦始皇眉毛一挑,显然是不怎么相信梁崆的话。
“你的意思是说,这两大家族有很多田地需要耕?以至于他们雇佣了超过上千名人手来替他们种田?”
“陛下说来,你可能不相信这些,出来帮他们械斗的人还只是冰山一角,即便是他们斗得最厉害的时候,也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原地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