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扮演曹操!
杜宇和马莉是白穆打算找的小品演员。
没错,白穆准备在蓝莓台春晚上表演一个小品,小品的名字就叫做《今日的幸福》。
白穆在里面扮演郝建,杜宇扮演前夫哥,马莉则扮演郝建的老板。
“我和他们公司的老总张名接触了一下,对方一听说是穆哥你邀请他们两人去蓝莓台春晚演小品,立刻就同意了。”刘玲玲道。
“那就好,现在离过年也没多久了,你让他们抓紧赶过来吧,”白穆道,“毕竟我们还需要排练、审核等等,各项事情都需要时间。”
“好的,我再催一下他们。”刘玲玲道。
“对了穆哥,还有一件事差点忘了和你说,”刘玲玲一拍脑袋道,“昨天吴既导演打电话过来,说想邀请穆哥你参与拍摄他的新电影,《赤壁》。”
“马上就过年了,”白穆干脆道,“如果吴既导演时间紧张,你就直接推了吧。”
刘玲玲道:“吴既导演说正式拍摄放在年后,所以不会耽误。”
“哦?那倒是可以看看,”白穆来了点兴趣道,“吴导那边发了剧本过来吗,有说让我演什么角色?”
一般来说,扑街演员是没有资格先看剧本的,他们只能由公司和经纪人挑选剧本,最后不管你合不合适喜不喜欢都要去演。
不过白穆不是小演员,而是真正的一线大咖,甚至已经摸到了超一线的门槛,自然有资格先看剧本。
“剧本已经发到穆哥你电脑里了,”刘玲玲道,“罗导想让你演的角色是曹操。”
“主角吗?”白穆问道。
“是的。”刘玲玲回答道。
白穆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吃完早饭后,白穆便打开电脑,开始认真看起剧本来。
一两个小时后,白穆终于将它全部看完。
整个剧本以曹操为主视角,以赤壁之战为卖点,旨在展示出三国时期恢弘壮阔的一面。
剧本的质量不错,也是个大手笔、大制作,再加上又是扮演主角曹操,白穆有些心动。
因为在此之前,白穆还从没演过一个真正的枭雄、一个被无数人敬仰又被人唾骂的角色。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考虑许久,白穆最终决定接下这部戏,因为越有难度,他越想去尝试。
不尝试,就永远无法突破。
既然已经决定接戏,白穆就开始提前写人物小传。
不过在写人物小传之前,白穆心里至少需要对曹操有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于是他特地找来了《三国志》、《卑鄙的圣人:曹操》和《品曹操》等几本书籍,然后埋首看了起来。
整整两天时间,白穆几乎足不出户,才将这些书籍全部看完、消化。
走到窗边,白穆推开窗户,让微凉的晚风吹进来。
感受着晚风的凉意,白穆坐在书桌旁,拿出纸笔,开始写了起来:
“三国是一段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昏暗年代,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知涌现出多少盖世英雄,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其中曹操无疑是最亮眼的一个,他为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枭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对曹操最好的评价。”
“他出身于宦官之家,家境殷实,所以仕途是相对顺利的。”
“但汉王朝在历经了百年的辉煌后,宦官作乱,鱼肉百姓,生灵涂炭,江山社稷早已风雨飘零、穷途末路。”
“少年的曹操见到国家如此腐朽,痛心疾首,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朝廷已经是病入膏肓,曹操无力回天。”
“于是曹操成为了众多诸侯中的一员,从此天下变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凭借自己高超的军事手段,先后消灭吕布、袁绍等人,问鼎中原。”
写到这里,白穆停了一下,稍微整理了思绪,然后继续写道:
“曹操最爱美人,但这一点在那个特殊的战乱年代,自然无可厚非。”
“曹操爱才成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首《短歌行》,抒不尽一腔爱才之心。”
“赤壁大战曹操战败后,已经快六十岁了,此时的曹操已经是一个老人,当年的凌云壮志已不如当年。”
“他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司马家族一统三国,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然而回顾曹操的一生,就能发现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出如此丰富的人物了……”
白穆伏在案前,越写越多,越写越投入,因为他突然发现曹操这个人物实在太特别了。
无论是读《三国志》还是其他几本著作,都会觉得曹操这个人又可恶又可爱。
他打了赤壁,也打了官渡,他会杀高顺,但是却招降了张辽,他爱才,也杀才。
他奉天子以讨不臣,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有过梦想,最终也变得实际。
他重情重义,却也奸诈卑鄙,他会写诗、会识人、会爱家、会无理取闹,会突然犯傻……
难怪都说曹操长了两副面孔。
然而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这一生却未必活的快乐。
或许他唯一比较欣慰的,就是他有刘备这样一个大敌。
姑且不论刘备是真小人、伪君子还是真君子,就只是从他们的一生看过来,他和曹操就如同一张纸的两面。
刘备有野心,一开始就想匡扶汉室,曹操有梦想,后来或许因为是失望,所以变了心意。
曹操是被时代推到了风囗浪尖,而刘备一直在努力登上历史的舞台。
刘备一开始得到了关羽、张飞如虎添翼,后来得到诸葛亮又如鱼得水,最后身死兵败而志犹不灭。
再看曹操,他有多少幼年好友对他不闻不问,甚至到最后反目成仇、兵戎相见。
一开始曹操只有家族宗亲响应号召,到最后多少人让他心寒。
许褚夏侯惇在他墓前痛哭却不懂孟德之梦,贾文和虽懂,却一声不吭、只求自保,荀彧也懂,但是他一心向汉,在曹操去世之前便以死明志。
而等曹子建、陈群的九品中正一下来,曹操一直以来的努力就灰飞烟灭。
司马懿?
司马懿算得上什么,哪里又比得上这些人更让他寒心呢?
所以终其一生,他也不过只是半个成功者,半个失败者。
唯可惜可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