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演武功劳怎么分
两日后,闽浙福州总督府。
王懿德看着手中的电报。
朝廷已经下旨于咸丰四年二月初十在上海举行五方会谈和五总督演武。
会谈之事,他心中早有计较,倒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可这五总督演武就要费一番心思了。
直隶、闽浙、两广新军已成,参与演武也是情理之中。
可两江、两湖也参与演武,皇上是何意?
莫非是让两江、两湖领教新军威势,加快新军编练?
五方会谈与五总督演武其中有何玄机?
思考良久也没明白咸丰皇帝的用意,心想先确定参与演武的新军。
遂,他将刚到任不久的福建巡抚吕佺孙、福建布政使瑞宝、福州将军有凤召来商议。
三人传阅电报后沉默不语。
王懿德笑道:“三位大人有何高见?”
吕佺孙问:“不知大人是如何打算?”
王懿德一笑:“不能弱了闽浙新军的名头。”
“此次五支演武队伍,闽浙新军不说夺魁至少也要前三甲。”
吕佺孙说:“如此就简单了。”
“下官听闻台湾府艋舺团练也就是福建新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旅训练有素、军威齐整。”
“不如派他们代表闽浙新军参与演武,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王懿德没有说话。
有凤一叹:“吕大人有所不知,就在两日前艋舺团练兵将闹饷。”
“数十将士被处于鞭刑才将闹饷之事压下去。”
吕佺孙一惊:“还有这等事?”
“大人理应立即法办艋舺团练使以安军心。”
王懿德有些难以启齿,布政使瑞宝出来圆场:“吕大人有所不知,艋舺团练自创办以来从未拿过朝廷一文钱。”
“剿灭土匪海盗所耗军需银两皆乃艋舺团练自筹。”
吕佺孙又是一惊。
有凤说:“从传回来的消息看,艋舺团练欠饷有数十万两之巨。”
吕佺孙有些不解:“台北、鸡笼大兴土木,短短半年时间便从荒野之地变成如今的繁华城市。”
“下官曾听闻这艋舺团练拍卖土地获利颇丰。”
“如今多省皆有效仿之。”
“莫非这些人将其军饷中饱私囊?”
瑞宝笑道:“吕大人多虑了。”
“台北、鸡笼大兴土木不假,这中饱私囊或许冤枉艋舺团练了。”
“不说那些民房、商铺、学校,就说淡水河中那数里长的码头,造大船的船厂,鸡笼至台北的铁路,鸡笼的工坊,哪一样花费是个小数?”
“大人,下官以为艋舺团练欠饷之举实属无奈。”
王懿德说话了。
“三位大人,艋舺团练欠饷之事容后再议。”
“当务之急是选出二月初十北上上海五总督演武的新军。”
话音刚落,一个通讯兵跑进来:“报告总督大人,台湾府电报。”
王懿德有些诧异,看了三位大人一眼,直接喊道:“念。”
通讯兵敬礼:“是,总督大人。”
“下官已筹措银两买下智利军舰。”
“可随时与福建水师编队南下检查南洋过往商船。”
“艋舺团练电。”
顿时,王懿德大喜,立即下令福建水师南下协助广东水师拦截检查南洋来的商船。
他一声长叹:“值此百姓生死攸关之际,艋舺团练不顾自身窘迫也要支持朝廷防御瘟疫。”
“实在令本督汗颜。”
“知道艋舺团练花费了多少银两购买智利军舰吗?”
通讯兵敬礼:“报告总督大人,我立即发报询问艋舺团练。”
王懿德点了点头。
瑞宝一叹:“闽浙有今日之洋务,艋舺团练居功至伟。”
“此次演武理应有他们一席之地。”
有凤也说:“瑞大人言之有理。”
“大人,总督府不妨凑错些银两给艋舺团练。”
“此次上海演武,无需艋舺团练出兵一个旅,只需一个团即可,也算是总督府对艋舺团练洋务以来的一点回报。”
“大人以为如何?”
王懿德看向吕佺孙。
吕佺孙笑道:“大人,有大人说的没错。”
“有功则奖,有过则罚。”
“艋舺团练对闽浙洋务居功至伟,理应重奖。”
“否则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王懿德点头:“如此也好。”
“瑞大人,不知库房中还能筹措出多少银子?”
瑞宝说:“如果没有南洋瘟疫之事可筹措出三万两,如今只有不到一万两。”
“挤一挤、挪一挪应该能凑够一万两。”
王懿德在心中盘算,一万两,一个团一千人,每人有十两银子,或许可以一试。
就在这时,通讯兵回来:“报告总督大人。”
“艋舺团练回电。”
“购买智利军舰花费总共八万四千两银子。”
四人一惊,异口同声问道:“多少?”
通讯兵说道:“报告诸位大人,八万四千两银子。”
王懿德脸上一阵羞臊,挥了挥手。
他实在无脸再说筹措银子请艋舺团练出兵参与演武之事。
其他三位大人亦是如此。
片刻后,有凤笑道:“诸位大人不必如此。”
“艋舺团练演武不成,还有出兵南洋之机会。”
“相信艋舺团练会明白诸位大人一片苦心。”
有此一言,三人皆喜。
遂,瑞宝说道:“如此的话,第一军第二师第五旅如何?”
“郑振缨乃闽浙新军最先成军之将,亦是最先阅兵和演习之将。”
“皆是头彩,演武无他有些说不过去。”
有凤点头:“郑振缨阅兵演习皆新军第一,理当有他一席之位。”
“否则必定寒了将士们的心。”
“可这份功劳由第二师第五旅独揽恐其他将士不服。”
王懿德问:“有大人有何高见?”
有凤说:“福建新军有一军三师。”
“不妨每个师抽调一个团,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吕佺孙有些担忧:“若是如此,三个团互不统属,会不会相互之间较劲坏了大事?”
一时间,四人沉默。
想要功劳均分,便要在三个师各抽一个团。
三个团互不统属,若是在皇帝面前丢了脸面,别说功劳只怕头上的乌纱帽都不保。
若是不均分,其他两个师心中自然不服。
这可如何是好?
四人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遂搁置再议。
此时,叶名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他将心腹们召集到总督府,商量来讨论去始终无法回避这份功劳究竟是独揽还是均分?
心腹们一心想要一份功劳,可选谁就成了伤脑筋的问题。
叶名琛一叹:“诸位大人当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吗?”
柏贵、穆特恩、屈超群、崔大同、洪大顺一干亲信皆是摇头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