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瘟疫下各显神通

1854年2月爆发的婆罗洲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印度群岛,无人知晓这场瘟疫究竟持续了多久。

各个有名城市死亡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偏远地区和原始森林中的部落死亡人数更无法统计。

初略估计,瘟疫致使整个东印度群岛人口减少六成之多。

海路是最有效的隔离措施。

此次瘟疫从感染到发病死亡最快三天,最迟六天。

无数船员水手死在逃离的船上,这也造就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幽灵船出现。

反倒是一些土著逃入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中侥幸活下来,只不过也是屈指可数。

婆罗洲爆发大瘟疫的消息也很快传到大清。

大清广东、福建水师通力协助,数百艘大小战船在中国水域日夜航行,拦截一切从南洋来的船只。

大舰在外海巡弋,小船就在近海巡逻。

如此严密排查,拦截到数十艘从南洋来的商船。

这些商船上不乏有感染瘟疫者。

水师官兵也不可能上船甄别检查,遂想出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将这些商船全部驱赶到东沙岛,能在岛上坚持半个月活下来者便可乘船离去。

否则一律击沉。

婆罗洲打唠鹿。

当廖二龙察觉到打唠鹿发生瘟疫的时候,瘟疫已经席卷整个打唠鹿。

他甚至都来不及通知在城中的手下撤离就不得不带着在城外训练的人马躲入山中。

心腹朱凤华看着已不足半数人马甚是心痛。

他隐隐猜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早有征兆。

为什么突然间让中国人撤离?

八千荷兰军队来报仇这个借口无懈可击,可荷兰人真会派出八千军队来婆罗洲吗?

如果真能派出八千军队,为什么不早派来彻底占领婆罗洲,而要等到死掉这么多军队才来?

难道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作这一切?

会是谁了?

是朝廷吗?

这时,有人来到他身边说:“朱先生,总帅有请。”

朱凤华来到廖二龙面前拱手:“总帅。”

廖二龙一叹:“凤华,坐吧!”

“你对现在的局势怎么看?”

朱凤华说:“总帅,我们只有向内陆撤离才有活路。”

“撤到瘟疫还没有到的地方,抢够补给躲藏起来等待瘟疫过去再出来。”

廖二龙又看向其他心腹:“你们有什么意见?”

心腹们相视而望,轻轻摇了摇头。

若是荷兰人,这些心腹肯定二话不说提刀就干。

可这是瘟疫,杀人于无形,总不能看着这千余手下白白去送死吧!

很显然众人同意朱凤华的建议。

于是,他们立即制定撤离路线。

撤离的第一站就是孟嘉影,如果孟嘉影已经爆发瘟疫,绕道而行到帕里吉,想办法在帕里吉获得少量补给之后继续向内陆挺进至帕库。

一旦到了帕库就完全进入土著人的地盘。

这又是一条血雨腥风之路。

究竟有多少人能活着重新回到打唠鹿不得而知。

吕宋马尼拉。

利箭带着利刃突击队成员还在马尼拉执行任务,并未撤离。

自从铜箭小队在达古藩大开杀戒,西班牙人就加强对马尼拉港口的戒备,似乎是防止有人偷袭马尼拉。

从西班牙的一系列布置来看,他们似乎并不知晓是谁在达古藩大开杀戒。

其目的是什么?

这天,一艘西班牙商船来到马尼拉,他带来了婆罗洲爆发瘟疫的消息。

消息很快在马尼拉传开。

只是马尼拉的百姓似乎并不在意,毕竟婆罗洲远在千里之外,离自己实在太遥远了。

更有甚者,甚至不知道婆罗洲在何处。

西班牙殖民当局也并未采取任何措施。

他们明显低估了瘟疫对吕宋岛的影响。

无数逃离的土著将瘟疫从婆罗洲带到棉兰老岛,再从棉兰老岛北上吕宋岛。

也有从东印度群岛源源不断来的商船在吕宋各个港口靠岸。

当吕宋南部港口八打雁出现第一个死于瘟疫的人时,吕宋已难逃瘟疫魔手。

在马尼拉码头执行任务的利刃突击队成员箭头听到婆罗洲爆发瘟疫,心中一惊立即返回据点。

众人听到婆罗洲爆发瘟疫也是大惊。

利箭问:“箭头,港口情况如何?”

箭头说:“西班牙人防守非常严密,每一艘船他们都要仔细搜查才可进出。”

利箭说:“如此说来想从马尼拉撤离已经不可能。”

“北上达古藩撤离可能也来不及了。”

“只需要一艘带有瘟疫感染者的商船在达古藩靠岸,我们从达古藩撤离的路就断了。”

箭杆问:“队长,我们该怎么办?”

利箭说:“找个地方躲起来,等瘟疫过去再出来。”

箭杆问:“就我们现在这个据点不行吗?”

“这里有吃有住,躲个十天半月一点问题也没有。”

利箭摇头:“不行。”

“在如此炎热的气候下,瘟疫一旦爆发定会极快肆虐马尼拉,到时马尼拉必定尸横遍野、恶臭熏天,只要有风吹来,你我在此躲避也难逃厄运。”

“只能出城找个地方躲起来,待瘟疫过后再出来。”

铜箭说:“马尼拉北二十里有家客栈不错,不如我们去那里吧!”

利箭问:“客栈临路?”

铜箭点头:“是个交通道口。”

利箭摇头:“这个地方也不行。”

“马尼拉爆发瘟疫后城中百姓定会四散奔逃,交通道口必定有无数百姓经过。”

“其中不乏瘟疫感染者。”

“我们要找个方圆至少五里无人烟的地方才行。”

箭尾说:“方圆五里无人烟的地方,那就只有海上最合适。”

“否则就只有深山老林,可深山老林补给是个问题。”

一时间,众人陷入沉默。

良久,箭头说:“我有个办法。”

众人一喜:“什么办法?”

箭头说:“我们把装备和情报藏起来。”

“然后租一条大船驶入马尼拉湾中停泊。”

“为了更逼真,我们可以雇一些土著人干活,男女都有。”

“只要我们存储足够的补给,在马尼拉湾停上三两个月也没问题。”

话音刚落,箭杆击掌大呼:“好,这个办法好。”

“队长,我赞成这个办法。”

利箭笑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众人皆无意见。

于是,有了办法,说干就干。

众人分头行动。

先是租了一艘能容纳三四十人的大船,然后又雇了六七个杂役,再储备了大量的粮食。

蔬菜瓜果和肉类不易保存的食材以后只能在马尼拉湾沿岸的村庄补给。

到了晚上,利箭便带着队员和三男三女土著人登上大船。

船主按照利箭的要求驶出港口前往马尼拉湾西部二十里的地方停泊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