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终极问题
有了这个,大唐的战船建造才不会被木制龙骨卡脖子,他只会被钢铁产量卡脖子。
然后就是关于钢铁产量,众所周知,大唐十一道内,是没有优质的钢铁的。
唐横刀打造所需要的镔铁,主要是从红海都护府和里海都护府两大都护府运过来的,这两大都护府,才是大唐的钢铁产量中心,除此之外,在南洋群岛地域,至极南大陆,也同样拥有大量的优质铁矿石。
这些都是大唐将来增加钢铁产量的基石。
只有拥有大量的钢铁产量,大唐才能拥有足以支撑工业革命的巨大的钢铁需求。
这些都是必须需要的,没有钢铁产量,怎么铺设铁质轨道?怎么建造全身钢铁的巨大火车头以及车厢?
甚至,怎么对精耕细作需要的铁质农具进行普及。
乌兹钢和大马士革钢,这两个地域的产钢,今年的唐朝朝廷,已经下令全力供应精耕细作农具的供应。
把精耕细作实行下去,让土地粮食产量上起来,然后剩余出大量的生产力,好让孩子去读书,让人去工厂干活。
这些东西,都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大唐的事业进行发展。
上林苑书院中学部的会议室内,李恪再一次嘉奖了这些孩子们,为他们注册了专利,并且又分发了学院奖励,那就是酒精度数不高的果子酒,水果,小吃,还有糕点,甜点等等。
“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李恪看着这些孩子说道:“了不得啊,解决了铁船航行问题,以后铁船都可以在水上航行了,这可是不得了啊,开天辟地头一件大事!来,喝了!”
孩子们也端起果酒,一点点的喝下去:“多谢先生夸奖!”
“先生,下一个问题呢?”其中一个孩子问道。
“你们想知道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李恪笑着说道。
“是啊,先生,下一个问题是什么?”孩子们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
“好,那我就公布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
李恪拿起桌子上的一颗苹果,把他平举出去,然后再放手,苹果从李恪手里缓缓落下,最终砰的一声,砸在草地上。
“好,第一个问题,这个苹果问什么会垂直的落到地面,而不会向上飞去,或者是东西乱跑。”
接着李恪有捡起地上的苹果,从葡萄串上摘下一颗葡萄,一手拿苹果,一手拿葡萄,一起放手,苹果和葡萄双双落地。
“第二个问题,苹果和葡萄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去,谁先落地?
就是这两个问题,同样是给你们小组腰牌,以及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我过来验收成果。”
说完,李恪就带着大伴李恪了中学部。
苹果为什么会朝着地面落去,这是一个终极问题。
关系到了宇宙一起宏观学说的开始,他能解释天体的运动,能解释日心说和地心说由来。
是近代科学发展的里程碑等等,总之,这是一座大门,一座格物的大门。
之前的浮力定律在它面前,不过是一个小儿科罢了。
力学的三要素,才是一切格物的开始。
这也是李恪在这里问的最后一个问题。
在后世有一个科学家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难得多,因为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偶然性了。
在这个问题之后,李恪就打算让这些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
这是成为一个格物学家的开始,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有后来的一系列发展,这是一个绝对的因果关系。
马车走出上林苑,朝长安走去。
李恪拉起马车窗帘,看着外门的漫山红叶说道:“大伴。”
“在。”
“已经是入冬了吧。”李恪感慨道。
“是啊,圣人,十月份了,已经是冬天了。”大伴回道。
“冬天了,这日子过的可真快啊,还没怎么感觉,就一下子到了冬天了。”李恪有些感慨。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李恪在这安天下的日子里,两年多来兢兢业业,一直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大唐的工农商三业发展。
只觉得总体还不错,也继续发展的优势。
也在着力改变有文化工匠的人口比例,要让这些工匠全部都变成一个个会做作业不错题的工程师。
还有就是朝堂官员上的事情,过了今年,江南两道的诸葛亮与徐庶也就回长安了。
毕竟江南两道的治理
已经踏上正路,已经不需要一国丞相去亲自操刀了。
但是,李恪依旧不会让朝廷里出现两位丞相的,所以还是会把他们三相排出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