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61章 幽燕义军

幽燕大地,群山苍茫,玉田县北的深山中,一处天然形成的谷地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的营地。篝火点点,营地内集结了数千名手持长枪大刀的壮士。他们多是附近的山民、渔夫、逃亡的农奴,还有一些辽兵旧部。

山风呼啸,却掩不住众人的怒吼与誓言。他们的首领,是一个五十出头、身形壮硕的汉子,正是辽国旧时的蓟州巡检使杨浩。他身披简陋的铁甲,腰间悬着一柄钝刀,满脸风霜,却目光炯炯。

站在杨浩身旁的,是智和禅师,一个披着灰袍的僧人。他双手合十,目光沉稳,如同看透世间苦难。智和禅师本是燕京一带佛教名僧,金国入侵后,他目睹百姓受苦,毅然揭竿而起,召集四方信徒参与抗金。

杨浩看着谷地中集结的人马,转身对智和禅师道:「大师,如今我们已有万余人,但兵器匮乏,粮草不足,难以久守,更遑论反攻。」

智和禅师合掌轻颂一声佛号,沉声道:「杨施主,无需焦虑。我们聚众起义,已是幽燕百姓的希望。只要义旗不倒,更多的人会加入我们。至于粮草兵器,山中自有办法解决,必要时还可从金军手中夺取。」

杨浩点头:「大师所言极是。只是金人凶狠,攻势迅猛,我们恐怕难以正面对抗。」

智和禅师抬眼看向远处巍峨的群山,目光笃定:「以山为屏,以民为盾,聚则成军,散则成民。我们虽处敌后,但幽燕之地民心未死。金人想要彻底控制此地,绝无可能。」

当夜,杨浩召集部下开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一名壮年汉子站起说道:「杨大当家,附近的玉田县城金兵不多,只有一小队守军,武器库里却存着不少兵甲。如果我们能夺下县城,不但可以扩充兵器,还能招募更多的百姓加入。」

另一名白须老人摇头道:「此计虽好,但城池攻打不易,若我们暴露行踪,金兵大队来袭,山寨便难以保全。」

智和禅师沉吟片刻,开口道:「施主们莫急。贫僧以为,此时不宜急攻县城,不如先从周边的小型据点下手。散兵游勇的金军是我们的目标,既能削弱敌军,也能壮大己方力量。」

杨浩点头:「大师所言有理。传令下去,明日分兵三路,夜袭附近的几个金军据点。务必迅速行动,不能久战,得手后立刻撤回山中。」

众人领命而去,篝火映照下,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战意。

次日夜,幽燕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中。杨浩亲率一队义军,突袭了玉田县城外的一处金军巡逻营地。他们用长矛削破帐篷,用火把点燃粮草,混乱中将金兵斩杀殆尽,缴获了一批盔甲与刀枪。

另一队由智和禅师率领,潜入一座金人旗庄,将庄头及几名奴隶主杖杀,解救了数百名被奴役的汉人,并将他们带回了山寨。这些新加入的义军虽然尚未经过训练,但他们手中的锄头和镰刀,如今都成了抗金的武器。

三路义军均有斩获,返回时带回的不仅是粮草与兵器,还有士气的提升和对金兵的震慑。

数日后,杨浩站在山寨中央,望着新加入的数千义军,心中豪情万丈。他高声道:「兄弟们,我们都是大辽百姓,今日因金人暴政而聚义!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怕牺牲,定能将金贼赶出幽燕!」

「赶走金贼!」「夺回家园!」众人高呼,声震山谷。

智和禅师静静站在一旁,合掌低念:「阿弥陀佛,众生平等,自在解脱。但今日,为百姓而战,为正道而行,亦是我佛慈悲。」

随着义军的壮大,杨浩和智和禅师的名声迅速传遍了幽燕地区。更多的百姓逃离旗庄,前往玉田山中投奔义军。坐镇燕京的完颜斜也开始意识到,这片曾经属于辽国的土地,已然成了抗金的燎原之火。

而杨浩与智和禅师的玉田山寨,成为了这片烽火中的一个重要据点,等待着与其他起义军联络,汇聚成一股席卷金兵的滔天洪流。

而不远处易州西北的群山间,松涛阵阵,山风呼啸。一处被密林掩映的山谷里,搭建起简陋的营寨,插着几面用碎布拼成的义旗。数千青年壮士正在山中操练,他们动作不够整齐,武器也多是从农具和猎具改造而来,但眼中燃烧着坚定的斗志。

山寨中央,一个身材瘦削、眉宇间透着果敢之气的年轻人正站在一块高石上,注视着山下的演练。这青年名叫刘里忙,年仅十八岁,却已成为易州一带反抗金人的义军首领。

刘里忙本是易州山村中一名普通农家子弟,家人世代务农,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五年前金兵南下幽燕,他的父母兄弟惨死于金人的劫掠之中,村庄也被烧为废墟。侥幸逃入山中的十三岁的少年,在残酷的生存中学会了猎杀和战斗。

「要活下去,就得反抗。」这是他从悲剧中领悟的唯一道理。

近年,随着原宋朝的河北大地跑马圈地跟幽燕连成一片,金国的统治越发残暴,尤其是在幽燕一带,对汉人进行严酷的奴役和剥削。刘里忙看着身边的山民和逃亡者越来越多,最终决定揭竿而起。他占据山岭,率领众人袭击金兵哨所、截获粮草,渐渐有了声望。

至此,刘里忙的队伍已发展到万人之众,成为易州附近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营寨中,刘里忙正在召集各路头领议事。

「今日操练如何?」他问道,目光扫过众人。

一个壮汉答道:「大当家,如今我们的人马虽多,但多是些农夫和猎人,能使刀枪的还不到三成,怕是敌不过金兵的铁甲骑队。」

另一个年长些的头领附和道:「况且我们缺少好武器,多半人还在用锄头和木棍。若金兵来攻,只怕难以持久。」

刘里忙点点头:「这些我都知道。但我们不是没有办法。」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木棍指着山下的几处金兵据点:「金兵虽然强,但分散各地,他们的旗庄和小型兵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以小股部队出击,夺他们的武器,断他们的粮道,不与他们硬碰硬。」

众人点头称是,士气渐渐高涨。

当夜,刘里忙亲率五百义军,突袭易州附近的一处金兵营地。那营地位于山脚,只驻扎了三十多名金兵,虽然防守严密,但人数不多。

「大家记住,不要恋战,迅速解决,夺了武器就撤。」刘里忙在行动前反复叮嘱。

义军从密林中悄悄接近,趁夜色冲入营地。金兵措手不及,很快被击溃。义军缴获了二十多套铠甲、五十余柄兵器以及一批粮草。

天亮时,刘里忙和队伍已回到山中,站在山顶看着火光映红的金兵营地,满意地点了点头。

战后,越来越多的山民和流民投奔山寨,义军人数再次增加。刘里忙将一部分人安排到后方从事粮草运输和兵器改造,另一部分集中进行训练,准备发动下一次行动。

山寨中,一名年轻的义军士卒对同伴说道:「刘大哥年纪轻轻,却有这么大的胆略,跟着他一定能活下去。」

另一人答道:「可不。金人占了咱们的地,抢了咱们的命,咱们要是不反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刘里忙听着这些话,心中百感交集。他明白,这些人不仅把他当成首领,也当成了希望。而他,必须为这些跟随他的人谋出一条生路。

随着义军声势壮大,刘里忙的名字开始传遍幽燕地区。许多被压迫的百姓将他视为易州义军的精神象征,纷纷向山中投奔。

与此同时,金国的地方守军也开始注意到这支队伍的威胁,易州附近的防线被迫调整,更多的兵力开始向这片山区集结。

刘里忙站在山巅,目光远眺。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但他不会退缩。他举起手中的长刀,指向远方,朗声道:「兄弟们,咱们的仇还没报完!金贼不灭,咱们决不回头!」

「金贼不灭,决不回头!」山谷中响起万众呐喊,声震四野。幽燕大地上,又一支义军的烽火熊熊燃烧起来。

此时营口棱堡营地内灯火通明,舟山军的核心将领正聚集在棱堡指挥室内。方梦华展开一张手绘地图,地图上标注了辽东到幽燕的各个地理要点和交通路线。她的目光停留在榆关以南的幽燕一带,那里最近传来了一个让她振奋的消息——幽燕地区出现了多支抗金义军。

「幽燕,是个关键的节点。」方梦华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深思,「那里是金人的后方,也是我们联络中原、牵制敌军的重要区域。如今义军纷起,正是我们争取合作的好机会。」

呼延庆点点头:「不过义军各自为战,恐怕很难形成合力。要让他们信任我们,还需要一点诚意。」

「诚意自然有。」方梦华微微一笑,随即对在场的人宣布,「传信北海商行的杨八,让他携带大批物资、银钞、军用券,从大沽口上岸,与幽燕各义军首领接洽。告诉他们,我们的目标一致:驱逐鞑虏,光复幽州,恢复自由,平均地权。」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次日,方梦华的信件通过船队送往北海商行驻地。杨八接到指示后,当即召集了商行中的一批核心成员。

「辽地义军的崛起是个契机,但我们不能光靠一腔热情。」杨八皱眉思索片刻,指挥道,「立刻备齐粮草、药品、铁器,以及明海银钞和粮草军用券,这些东西对义军来说就是生命线。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是真心支持。」

不久后,满载物资的船只从青岛港启航,沿渤海湾北上,最终在海河口靠岸。杨八带着几名随行人员和数十名护卫上岸,踏上了通往幽燕的旅途。

杨八的第一站是玉田山中的杨浩义军。这支队伍的名声已经在幽燕地区传开,他们拥有万人之众,却缺乏足够的武器和粮草,生活条件十分艰难。

在义军营地里,杨浩和智和禅师接待了杨八。

「杨老板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要事?」杨浩一边倒茶一边问道。他的语气中带着谨慎,对突然出现的外来者显然心存疑虑。

杨八微微一笑,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一只木箱,打开后露出一叠叠银钞和一包包军用券。

「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大当家,这是我们北海商行的一点心意,用以支援义军的粮草采买和武器装备。」杨八的语气不卑不亢,随后又补充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带来了方教主的一封信,希望能够促成与义军的合作。」

智和禅师接过信件,当场展开阅读。信中,方梦华直言幽燕与辽东义军的崛起是打击金国后方的关键,并提出建立联防体系,共同对抗金人的长远计划。

「联防体系?」杨浩念出这个词,显然感到意外,「方教主不仅想要帮助我们,还希望我们成为更大的抗金力量?」

「正是。」杨八点头,「你们的义军力量雄厚,但分散的抗金斗争容易被各个击破。若能整合辽东、幽燕、河北、河东、京东、关西、中原各地的义军,我们就能在金人的后方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杨浩听罢,沉思片刻,看向智和禅师。智和禅师微微颔首:「大当家,此事可行。」

从玉田出发,杨八一行又辗转抵达易州,与刘里忙的义军接触。刘里忙虽然年纪轻轻,但行事干练,听闻杨八带来了物资和合作的提议,当即召集手下议事。

「北海商行愿意支援我们义军,这自然是好事。」刘里忙对众人说道,「但我们不能光领他们的好处,也得拿出自己的诚意。若能与河东河北各地义军联手,我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杨八在旁说道:「刘大当家明鉴。若义军能与辽东、河北、河东绿林会互通声气,不仅能增强自身力量,还能借助我们的资源,在后勤上无后顾之忧。」

刘里忙点点头,拍案道:「好!既然如此,我们就试试这个联防体系!」

杨八的行动很快见效,辽东和幽燕的义军开始通过北海商行的中转,与河东河北绿林会建立联系。物资和情报在各地之间流通,义军之间的协调也渐渐紧密起来。

方梦华在营口棱堡中听闻此事,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这个开始足以让金国占领区的后方再无一处安宁。

「幽燕、辽东的烽火已经点燃。」她喃喃自语,「接下来,就看我们如何将这片火焰烧得更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