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94章 北路兵出

板桥古道尘土飞扬,宋金两军杀声震天。陈淬率部迎战完颜宗弼,双方兵锋相接,刀戟交鸣,铁骑奔腾,战斗自辰时持续至未时,血流漂橹,尸横遍野。

陈淬策马挺戟,直取完颜宗弼。完颜宗弼挥动镔铁镋迎战,二人马上传戟对镋,斗得天昏地暗。五十合过后,仍不分胜负。两军士兵亦在战场上互相冲杀,刀劈矛刺,箭如飞蝗,胜负一时难决。

正当陈淬全力压制金军时,完颜宗弼已布下伏兵,赤盏晖与挞不野领精骑从两翼突袭,宋军大乱。扈成见势不妙,慌忙率部撤退,宋军阵脚顿失,诸军纷纷溃散。陈淬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守钟山。

完颜宗弼率军紧追至钟山,将陈淬部团团围住。陈淬据胡床坐于阵前,面色沉毅,指挥残部奋力抵抗。他的声音在战火中如雷霆般响亮:「大宋男儿宁死不降!血战到底!」

终因兵力悬殊,宋军被金军彻底压制。完颜宗弼见陈淬势穷力竭,命人围住擒之,意欲劝降。

「陈淬,」完颜宗弼策马近前,冷冷地说道,「你武艺高强,若肯降我,可享荣华富贵,岂不美哉?」

陈淬仰天大笑,厉声骂道:「我陈淬食宋禄,受宋恩!为国尽忠,虽死无悔!今日战败,实力不济,非我宋军之耻,而是你金贼欺我多也!要降,绝无可能!」

金兵怒不可遏,将长刃架在陈淬胸口。陈淬面不改色,骂声如钟:「贼寇终有一日覆亡,汝等作乱中原,罪不容赦!」完颜宗弼怒极,挥手令刽子手斩杀陈淬及其从子陈仲敏。

钟山之上,陈淬伏尸血泊,但面容坚毅,死不瞑目。

金军攻势如潮,句容、溧阳相继陷落。润州守军寡弱无力,知府胡唐老仍誓死固守。然而,城中粮草已尽,百姓饥饿难耐。老幼扶携出东门欲逃,然被金军骑兵追杀,城中乱作一团,金军趁机破城而入。

胡唐老面对金军围攻,毅然决绝:「大宋忠臣,死不降贼!」完颜宗弼劝降,他却长叹道:「与其辱命于贼,不如为城池殉节。」言罢,自刎而亡。

完颜宗弼怒气未消,将目光转向润州通判杨邦乂。

杨邦乂被押至金军大营,面对完颜宗弼,昂首挺立,毫无惧色。

「你宋军皆已投降或被诛杀,何必冥顽不化?」完颜宗弼冷声道。

杨邦乂冷笑:「我宋臣食宋禄,忠心不改。大丈夫死有重于泰山,岂能为汝贼狗屈膝?」

完颜宗弼怒斥:「你一人之力能救大宋吗?何必徒增血债!」

杨邦乂闻言,咬破手指,在衣袍上书下「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十字。

完颜宗弼冷笑:「好忠臣,既然如此,我给你一线生机。」随即命人取来一纸,上书「死」与「活」两字,令杨邦乂选择。

杨邦乂接过笔,毫不犹豫写下一个「死」字,笔锋遒劲如剑。金军将士无不动容,然完颜宗弼面无表情,命人将杨邦乂押入营帐。

次日,完颜宗弼再见杨邦乂,愤怒道:「劝你不降,我便亲取你命!」杨邦乂盯着他,怒骂道:「女真必亡,苍天难容!你这豺狼终将自取灭亡!」

完颜宗弼大怒,拔出尖刀,刺向杨邦乂胸膛,剖其心而笑道:「大宋忠臣?今日我便断了尔等宋室的脊梁!」

杨邦乂倒地而亡,面色虽白,却满是凛然之气。他的忠魂,化作长风,飘荡在润州的每一寸土地上。

完颜宗弼纵横江南,屡败宋军,却未曾察觉,他的每一次暴行,愈发激起民间的愤怒。流亡士兵、义军与明教势力,正暗中集结,等待下一次反击的机会。

润州城破,宋军纷纷溃逃。统制扈成率部败退至金坛县,收拢残兵不足两千,士气低落,饥疲交加。他与另一统制戚方相遇,原本意图合兵防守,但戚方心怀异志,早已打定主意另谋出路。

戚方虽表面上依旧恭顺,暗中却已决意叛宋。他对部下说道:「现如今宋朝朝廷无能,战无可战,守无可守。我等身为残兵败将,何不投奔真正能抗金的义军?明教陆长老据太湖为基地,拥军而抗金,我欲投之,为百姓谋一条生路。」

他深知,明教北路军虽号称义军,但向来不信任叛将。若要赢得陆行儿的接纳,必须有所行动。而眼前扈成及其部众,便成了他计划中的「投名状」。

戚方暗中勘察扈成军队的驻扎地,发现其兵力松散,警戒薄弱。他当即召集亲信部署计策,命人假意向扈成献言:「敌军追击在即,咱们该尽快向宜兴方向转移,利用地势突围。」扈成信以为真,同意次日凌晨行军。

夜幕降临,戚方命手下悄然包围扈成营地。他率精锐弓箭手居高临下伏击,待到黎明时分,趁扈成军毫无防备之际,发起突然袭击。

「放箭!」戚方一声令下,箭雨如飞蝗洒落,扈成军营顿时大乱。戚方领人冲入营中,指挥士卒砍杀逃兵,直逼扈成所在中军帐。

扈成猝不及防,仓促上马迎战,怒斥道:「戚方!你竟敢叛国?」戚方冷笑道:「君已不能君,国已不能国!何谈弑叛?今日我送你一程,留你不得!」

两人于乱军中交战,戚方身先

士卒,力战之下亲手将扈成一箭射下马来,随后挥刀斩杀。扈成部众在指挥官阵亡后军心大乱,副将庞荣投降,多数被围歼,少数四散而逃。

事毕后,戚方收拢扈成军残部,将扈成的首级用木匣盛装,又将其军中粮草物资尽数缴获,向宜兴方向行军。

几日后,戚方抵达宜兴县外,主动联系太湖的明教北路军,说明来意。陆行儿亲自率部接应,见戚方献上扈成首级和一批缴获物资,问道:「戚统制叛宋而来,此为何意?」

戚方坦然答道:「我戚方虽为宋军,然屡战屡败,所依之国已无存。我仰慕江南明教忠义,深知金虏当前之敌,非宋廷所能敌。我愿归附明教,效犬马之劳,共抗金贼!」

陆行儿见他言辞恳切,又有实际行动,便答道:「既如此,我代方教主收留你,愿你归我教后矢志抗金,不负百姓所望!」

戚方部自此改旗易帜,编为明教北路军第四师,开始在宜兴一带活动。他对原扈成副将庞荣说道:「扈成部虽被我歼灭,但金军迟早会逼近。此地若要守住,须提前布防,广聚粮草民兵。」庞荣闻言颔首,安排戚方协助筹备。

宜兴城外,明教旗帜高扬,昔日的宋军溃将,今日已成为明教义军的一员。江南局势因这场变节,掀开了新的篇章。

完颜宗弼命大将赤盏晖引兵直取青城镇,宋军主帅两浙路宣抚使周望列阵迎战。然而赤盏晖麾下精兵悍将如云,趁夜施奇袭,宋军大乱。交战未久,周望阵脚不稳,所部死伤惨重,不得不下令撤退。赤盏晖穷追不舍,宋军死者无数,残兵狼狈退入江阴。

当晚,周望在宣抚使府中忧惧不安,幕僚劝他收拢败军,整顿守备,以图再战。周望却面如土色,摆手叹道:「金军势不可挡,此城再守不过徒增死伤。我今退往后方,召集援军再图大计。」

翌日,周望趁夜潜出江阴城,百姓闻讯,纷纷聚于街头相拦,跪地哀求道:「使君若走,吾等一城生灵必遭涂炭!请为百姓留一线生机!」周望视而不见,反以愤怒掩饰怯懦,厉声斥道:「城中兵力已尽,孤不走,难道坐以待毙?」言罢,扬鞭策马而去,徒留百姓怒骂声四起。

青城镇失守后,金军势如破竹,直逼江阴城下。守将郭仲威初时曾调集城中防御力量,组织抵御。然而,在赤盏晖猛攻之下,宋军七防御者带队迎战,但敌众我寡,终被打得大败,兵马退守城内。金军乘胜追击,紧随其后攻破城门,蜂拥而入。

郭仲威眼见城池难保,竟心生怯意,自知无力抗敌,索性放弃抵抗。他下令纵火焚烧库房,劫掠城中财物,并率亲兵杀出东门,奔常熟县避难。江阴城内顿时陷入大乱,残兵逃散,百姓哭喊声震天,四处弥漫着烈焰与硝烟。

当夜,完颜宗弼大军入江阴。金兵如狼似虎,搜刮金帛钱粮,掳掠子女人口。凡是贵重之物,尽数劫掠而去;凡是抵抗之人,尽被屠戮。城中百姓若未能逃离,皆被驱赶至城外,余下城池化作屠场。

为了警示周边各地,完颜宗弼下令:「此城不可留一人!不可留一瓦!」金兵依令行事,将整个江阴城点燃,熊熊烈焰直冲天际,映红夜空。火势延续三日三夜,烈焰百里之外犹可见,江阴城终被烧成一片废墟,残垣断壁间,仅余浓烟四起。

完颜宗弼立于城楼,俯视这一片焦土,目露冷笑:「以此为鉴,南宋何处可挡大金之师?让他们明白,反抗者必亡!」

然而,这场浩劫并未如他所愿完全震慑江南。相反,江阴城难民四散逃往太湖周边,投靠各地抗金义军,尤以明教北路军最得民心。一些宋军溃将如戚方,也趁机聚拢溃兵,以抗金为名,逐步壮大势力。

江南的烽火,并未因江阴城的覆灭而熄灭,反而在烈火焚烧中,孕育着更顽强的抵抗力量。

太湖之滨,马迹山上,风急雨骤,草木沙沙作响。陆行儿负手而立,面色凝重,远眺太湖茫茫烟波。他身后是一众明教北路军将领,气氛肃杀。

自金兵渡江以来,江南局势急转直下。润州失陷,建康危急,太湖周边州县人心惶惶。更有传言称金兵意图南进宜兴,再图秀州、明州,一旦江南门户尽失,太湖繁荣必将毁于一旦。

「诸位,」陆行儿沉声道,「今日唤大家来,是为太湖生死存亡之事!若我们明教北路军还坐视金贼长驱直入,江南百姓将何以为生?」

「马迹山与太湖北岸不守,秀州明州将无险可恃!」戚方上前拱手道,「金兵虽强,然吾等明教儿郎并非惧战之辈!」

一旁的徐明点头附和:「金兵正黑旗虽号称精锐,但这次所过州县,兵力已分散。我军若能先声夺人,断其后路,必能大挫其锐气!」

女谋士刘若仙点头,目光扫过众人,道:「此战不仅关乎北路军存亡,更关乎明教全局!世人只知方教主的舟山军、石敢当石左使的西路军、吕信陵吕护法的南路军,却未曾正眼看我们太湖的北路军。今日,我等便要以战功扬名,告诉天下,北路军亦是明教铁军!」

众将齐声应道:「誓与江南共存亡!」

风雨夜中,北路军迅速集结。陆行儿亲自点兵,将余

部分为三路:戚方和徐明率第三、四师为左翼,袭扰金兵辎重营地;缪威和太湖三龙率水军为右翼,从太湖水道偷渡金兵后路;陆行儿亲自率中军为正面主力,直取金兵前营,与其正面决战。

雨幕之下,火光点点,北路军将士披甲上马,挽弓列阵。陆行儿身披黑甲,立于阵前,大声道:「吾教立足江南,保一方百姓安宁。今日之战,虽敌强我弱,然若不战,金贼必将蹂躏吾土,汝等家园焉能幸免?但凡今日能斩金兵者,皆赏银百两;擒贼将者,封千户侯!战死者,吾教主亲为立碑,世世流芳!」

将士闻言,齐声呐喊,杀气冲天:「为明教!为江南!」

正黑旗统帅挞不野率部屯于金坛县,骄兵自恃,疏于防备。戚方率溃卒趁夜突袭辎重营,弓箭手藏于高地连射金军哨兵,引起敌军阵脚大乱。

挞不野急调后军应敌,未料缪威的水军早已从太湖水道迂回,断其粮道。水军战舰布满河道,火箭齐发,烧毁金军粮草与战船。

挞不野怒不可遏,亲率精兵突围,却迎上陆行儿中军正面阻击。战鼓雷动,喊杀震天,陆行儿手持长枪,马踏如飞,亲斩金兵十数人。明教战旗迎风招展,士气如虹。

金兵虽久战成名,但遭到三路夹击,首尾难顾,渐露败势。挞不野虽顽强抵抗,终因兵力分散,被陆行儿一枪挑于马下。正黑旗前军溃散,金坛县纳入明教控制。

战后,陆行儿率北路军入驻金坛县,收拢溃兵,招抚百姓,严令军纪不扰民。江南一带闻明教北路军大败金兵,纷纷传颂陆行儿「马迹山誓师,血战金坛」的英勇壮举。

消息传至润州,完颜宗弼震怒:「竟有如此之军?陆行儿此人,本旗主必斩之!」

而此时的江南百姓,却第一次开始以敬畏的目光看向这支北路军:「明教舟山军固然名震四海,然太湖军亦能与金兵争锋,实乃江南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