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01章 润州归程

永乐九年十月初八,方梦华立于浔阳楼,目光远眺东方,思绪却早已飞越庐山,回到了润州、金陵。

五个月了。

五个月前,明教北路军雷霆出击,攻克润州、太平府,金陵近在咫尺。五个月来,陆行儿等人已将金陵围而不攻,只因城内主持防务的知府夫人李清照,早已许诺只要她亲至,便会和平交城。

可她方梦华,终究还是让清照姐等得太久了。

如今湘赣已定,岳家军也与她达成了划赣而治的默契,江南西路的纷争可以暂且搁下,她终于能专心处理自己真正的正事——建立一个能与金国、南宋分庭抗礼的新国家。

而要建国,首先就要入主金陵。

「缪威,备船,回润州。」

缪威听闻此言,愣了一下,随即抱拳道:「教主,润州那边确实等了许久,如今金陵外围已在我们手里,只等您亲自过去接手。但……现在就动身?」

「是,现在就走。」方梦华语气坚定,「江南西路已无大战,湘赣局势也稳住了,这边的事可以交给石生、熊清他们继续收拢势力。本座该回去处理建国大事了。」

「可是,江州这边……」缪威仍有些迟疑。

「岳鹏举既已答应划赣而治,这里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争端。我们明国的根基在江东两浙,不在赣鄱。」方梦华嘴角微微一勾,「更何况,清照姐都快等急了,总不能再拖下去。」

缪威一怔,随即失笑:「教主此言不错,李夫人毕竟是诗词名士,当年被赵明诚困在官宦宅院,如今才得自由,怕是也不想久待金陵。」

「是啊。」方梦华轻轻叹了一口气,「这位才女姐姐,也是个身世坎坷的人。赵明诚这种怂人,金兵过江时丢下妻子缒城而逃,实在让人不齿。但清照姐能主动承担城防之责,又愿意和平交接,这份气度倒是让本座敬重。」

她语气一顿,神色一沉:「如今南北局势已变,明国立足的基础已打稳,入主金陵之事,不能再拖了。」

缪威点头:「明白!属下即刻去安排船只,明日启程!」

夜色下,方梦华站在江州码头,遥望北方的星空。

这一路走来,从达蓬山下修桥铺路,到舟山群岛确立东海霸权,再到江南明教的暗流涌动,直到厚积薄发立国定都,她在这个世界已经走了七年半。

方腊死了,南宋半壁仍在内耗不休,金国则步步紧逼。

但她已经从当年方腊的花瓶圣姑,变成了如今江东、东海的掌控者,即将进驻金陵,开启一场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建国的时刻,终于到了。

她低声呢喃:「清照姐,等我——」

江船当晚靠岸太平府,深秋的夜风带着江水的寒意,李婆备的北路军第五师驻地却灯火通明。

方梦华端坐于主位,看着眼前的两人——苗傅、刘正彦。

这两个名字,在她记忆中可谓如雷贯耳。

历史上的他们,在靖康之变后跟随赵构南逃,随后在建炎三年发动兵变逼赵构禅位给年幼的皇子赵旉,自己掌控朝政,最终却被韩世忠、张俊联手镇压,过程中的惊吓导致赵旉夭折和赵构阳痿绝嗣,宋室皇位回到太祖一脉。

可如今,时局早已不同。

赵构因为她的介入,改变了逃亡方向,也避开了苗刘兵变,在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人的策应下成功南逃江陵,赵旉也多半不会夭折,历史上宋孝宗的父亲赵子偁如今已经在自己麾下作为明海商会湖州代表而不在宋廷一方。

而眼前的这两人,却因黄潜善遇刺事件,提前反叛,杀了王渊,带着部属投奔明教。

时势已变,未来再难未卜先知。

「二位……」方梦华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过,缓缓开口:「本座对你们的事略有所闻。既然已然弃宋来投,那便是明国之人。说说看,你们可愿为新国效力?」

苗傅和刘正彦互相对视一眼,苗傅先拱手道:「属下等人,既然已降,便愿为教主效死。」

刘正彦紧随其后:「宋庭昏庸,奸臣当道,纵是忠勇之士,也难有容身之地。既然教主能容我等,愿听调遣。」

还挺会顺势而为的。

方梦华心中冷笑,苗刘二人,生性跋扈,颇有些脑后长反骨的特质。他们愿降,固然是好事,但是否真的忠诚,仍需时间考验。

她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既然如此,本座便交给你们一件差事——潜入淮西,接应明年春的北伐。」

苗傅一愣:「北伐?」

「不错。」方梦华目光幽深:「我明教立国之初,最紧要的不是和南宋死斗,而是北上抗金。如今淮南百姓受难,金人肆意掳掠奴役,大批江淮子民被送往山东、燕云。二位既然熟悉宋军,又有足够的手段,本座便命你们率两团兵力潜入淮西,一方面接应北伐战事,另一方面,尽可能救下那些被金人运往北方的百姓。」

苗傅沉吟片刻,抱拳道:「此事虽难,然属下愿往!」

刘正彦也点头:「如此一来,淮西或可成为北伐的前哨,属下亦愿效力。」

方梦华满意地颔首。

苗刘二人,论忠诚未必可靠,但论能力,倒是极为适合此事。

淮西,乃金宋之间的缓冲地带,方才经历过刘光世、王德等人疯狂的「拉丁」劫掠,又是金军反复蹂躏之地,百姓苦不堪言。若能在此埋下伏笔,为明年北伐做准备,便能在未来战局中占得先机。

「两位,淮西之事,便托付给你们了。」

她轻叩桌案,沉声道:「若此战能成,尔等便是开国勋臣。若办砸了……」她顿了一下,冷冷一笑,「本座向来不养无用之人。」

苗傅、刘正彦闻言,心头一凛,连忙拱手:「属下必不负教主所托!」

「好!」方梦华起身,「明日即刻动身,去吧!」

苗刘二人肃然应诺,退出军帐。

方梦华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北伐的棋子,已经落下。

她要看看,这两个曾经在历史上掀起惊涛骇浪的人物,若换一个局势,是否还能掀起波澜。

翌日晨光熹微,江风吹拂着润州北固山,山下的大江波涛汹涌,山上旌旗翻飞,舟山军的精锐将领与文武官员已整齐列队,等待着一位改变历史的领袖归来。

方梦华一身戎装,立于战船船首,迎风而立。她目光扫过江畔的北固山,心中泛起万千思绪。四个月前扬州战局底定后,当她决定以润州为据点,等待时机入主金陵时,这里还是明教北路军的一处前哨。而今,东南疆界已定,金陵在望,她的国度将于此地奠基。

船靠岸,近卫团的方杰率先上前,抱拳行礼,沉声道:「姑姑,润州全军已整装待命,金陵城内易安居士也已传来回报,入城仪式筹备已毕,随时可接管城防!」

梁红玉随后上前,行百花团军礼:「百花团八百女兵已进驻润州内城,确保主公安全。」

刘锜、彭无当、李宝、陈妙贞、卞五儿、小丁子等人依次行礼,各军、各营的部署井然有序。舟山军经过这场战争的洗礼,已从昔日江南的绿林义军,真正蜕变成为一支足以与南宋、金国分庭抗礼的强大军团。

随后,俞道安、邓荣、李天佑、司徒芳四位陆军师长,李海、呼延庆、郑世昌三位海军旅长也依次禀报军务,确保明军在陆上与海上的统治力。

方梦华环视众人,点了点头:「辛苦了,各位。」

她的目光转向另一侧,首席大法官包完、王士元与方敏站在二十人的开国筹备委员会之前,这群人多是吕将邀请来的太学同窗,负责设计未来的国家框架。和他们之后,则是杨八、管青娘、钱玉、陆朝西等人率领的明海商会股东代表团,这些人未来将在经济上支撑整个国家的发展。

「从今日起,我们不再只是流亡者、反抗军或是被逼上达蓬山的乱臣贼子。」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炯炯,「我们将建立一个新的国度,一个以公义与秩序为基石的国家。这将是我们的立国之地!」

众人齐声应道:「大明万载!」

此刻,北固山下,战旗猎猎,江风吹动着士兵与学者的衣角,划破历史的长空。大明已立,国运初兴,一个崭新的时代正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