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社木寨之战
赣西,袁州府(今宜春)。
一场雨后,乌云压顶,江南春意更浓。
府城内,仪门高张,旌旗如林,「大秦国」三字赫然其上。
刘光世身披锦袍,头戴缨冠,立于丹墀之上,面色森然。
城楼上,孔彦舟身着金国制式铠甲,带着二万「正绿旗」兵马护卫,威风凛凛。
而在台阶下,王德、郦琼、桑仲、李横四人分立两侧,身穿新封侯爵的金紫袍服,分别受册为「安南侯」「镇西侯」「武宁侯」「建忠侯」。
孔彦舟持金国诏书,大声宣读:「大金皇帝诏曰:秦王刘光世,昔于宋朝为良将,今体恤天意,顺从正统,允立江南国。封刘光世为大秦国主、江南国王、镶绿旗旗主;封王德、郦琼、桑仲、李横为四镇侯,分守疆土,永安一方!」
宣读毕,刘光世缓缓跪下受册,百官山呼:「大秦万岁!」
鼓乐齐鸣,烟火冲天。
江南西路自此易帜,「伪秦国」正式成立。
然,夜色之下,另一场密议同时展开。
刘光世屏退左右,只留心腹几人,与孔彦舟对坐小酌。
杯盏交错,孔彦舟轻笑:「刘国主,从今而后,江南便是大金的藩屏,汝可高枕无忧矣。」
刘光世双目微闪,举杯致意,口中却道:「承大金洪恩,光世自当效死。但江南多故,流民四起,盗贼蜂拥,尚需贵国多加庇护。」
孔彦舟哈哈大笑:「江南蛮瘴之地,大金兵马难以久驻。今后,刘国主自行整练兵马,安抚百姓,便是最好。」
话语中,已隐隐表露:金国不会真心援助。
刘光世垂下眼眸,心中冷笑。
「很好,正合吾意。」
他心知肚明,金人根本不会真心南顾,只是拿自己做一枚代主受辱的棋子罢了。
但他刘光世又何尝不是拿金人做遮羞布?
真正的指挥,仍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府,由蜀宋的秦桧遥控。
这「伪秦国」,看似臣服于金,实则內里仍是蜀宋的暗手。
更深露重,刘光世独自立于城楼,俯瞰灯火阑珊的赣江对岸的明境。
心中暗暗盘算:「方梦华,汝志吞天下,志得意满;吾今以伪秦之名,为大宋筑壁清野,隔断尔锋。中原未定,江南未靖,汝焉敢孤军深入?」
他嘴角浮起一丝冷笑。
天高云阔,江水东流。
一场更大的风暴,已在黑暗中悄然酝酿。
洞庭湖水,浩浩汤汤。
芷江以南,原本密布的田畴村落,如今化作万顷兵营,连水泊也搭起了连绵不绝的木寨与浮桥。
鼓声震天,旌旗蔽日。
一面巨大的黑底红字「楚」旗高悬在湖心主寨之上,独霸风雷。
主帅帐中,年轻的「大圣天王」杨幺端坐于高台之上,头戴紫金冠,身披织金袍,手握龙头拐。
两侧七十二将分班列座,威风凛凛,声势之盛,远胜当年水泊梁山。
帐下,「小义公」钟子仪手捧帛书,大声朗读新立军令:
「今大楚义军,荡灭腐宋,扫清荆南;有能斩宋廷贵人者,赏黄金百两,封列侯之位!有能夺地一州者,拜节度使,食邑万户!」
大帐外,数万义军将士齐声呐喊:「大楚万岁!大圣天王万岁!」
声震四野,山河动容。
阳武口之战,「火须翁」黄诚率火铳兵纵火烧营,「箕水豹」英宣突袭宋军中军,宋将程昌寓当场被斩,军心溃散。
下芷江之战更惨,「柳土獐」李合戎率千艘战船突袭,水陆夹击,数万宋军溃不成军。
江陵震动,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城上旌旗垂湿如丧,朝堂诸公,具是面如土色。
北方,金兵屯驻襄阳、郢州,南望欲渡;
东方,明国兵锋已越淮西,虎视黄州鄂州;
南方,洞庭湖大楚军舳舻万艘,连破荆门江口、金凤口,气势熏天。
三面受敌,孤城难守。
赵构仓皇下诏,命群臣避走四川,弃荆襄之地于不顾。太宰秦桧主持大局,率文武百官匆匆渡江,沿三峡入夔州,改设绍兴府为行在,江陵和整个荆湖北路交给岳家军全权负责。
朝廷一走,荆湖北路只剩下岳飞一系孤军苦撑。
岳飞亲率统制官王贵、牛皋、张宪、徐庆、宇文重庆等,严令死守鄂州、江陵,设「荆鄂防线」,誓与金军、楚贼血战到底。
岳飞手书军令:「荆鄂若破,则大宋亡矣!
将士听令:寸土必争,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军中传阅,士气稍振。
然而,新的隐忧却自南方暗暗滋生。
正当岳飞紧急部署之时,秦桧一封密信悄然送到赣西的伪秦「国主」刘光世案上。
信中言道:「今洞庭逆匪猖獗,岳飞跋扈,朝廷已无力制之。唯有借汝秦王之义兵,挥师荆湖南路,扫荡群匪,节制岳氏,两利之举。」
刘光世拢袖冷笑,对左右密谋:「岳飞一介匹夫,劳苦功高,迟早为朝廷所忌。如今洞庭未靖,正可趁机扩张我大秦版图,何乐而不为?」
于是,刘光世下令:命「四镇侯」之一——桑仲,率六万「镶绿旗」伪秦军,西出萍乡,进逼潭州,声言「共剿湖匪」,实则剑指荆湖南路。
桑仲麾下大纛高悬:「大秦破敌将军」。
镶绿旗军列阵严整,火器、骑兵、步卒齐备,已由孔彦舟半年训练精锐重整,气象已非昔日刘家军可比。
旗风猎猎,战鼓隆隆。
南宋残余势力、洞庭草匪、明国细作,闻之皆侧目。
湘水春涨,浪翻如雷。
江南梅雨未歇,洞庭湖水位暴涨,浩浩汤汤,吞噬田畴村落,横扫堤岸。
桑仲统领「镶绿旗」伪秦军驻守潭州,深恐洞庭义军趁势渡江猛攻,乃急派部将杜湛,联合王渥、赵兴,率兵出战。
四月初九,伪秦军一举攻破皮真寨,俘得洞庭将领「紫翼鹰」陈钦等八十余人,夺船三十艘。
桑仲自信满满,于潭州城楼上大宴三军,宣称:「楚贼势微,破之可待!」
又遣使四出,以「大秦破敌将军」之名,招抚洞庭诸寨。
然而,大楚军并未真正溃散。
杨幺暗令诸将隐忍不发,静待时机。
时至五月初,长江、湘江洪水齐涨,江湖成澜。
杨幺亲书檄文,调集水军,命「花臂狮」杨钦、「角木蛟」周伦、「沱江鬼」李彪等诸将,乘巨舫破浪而下,直扑社木寨。
社木寨本就地势低洼,新陂桥早被洪水冲断,守寨宋军无船可退,孤立无援。
五月初三,暴雨如注。
社木寨四野成湖,楚军大纛远远可见,如林舟齐头并进,鼓声震天。
杨钦立于楼船之上,大喝一声:「大圣天王有令,荡平卖国逆军,一船不留!」
数千水军,卷江倒海,猛攻寨门。
许筌率领五六百守兵拼死抵抗,箭矢如雨,血流成渠。
然水势汹汹,寨墙溃塌,舟中弩炮齐发,守军死伤殆尽。
许筌力战被杀,社木寨遂陷。
桑仲闻变,惊惶失措。
杜湛、王渥、赵兴等各自溃逃,潭州城中人心惶惶。
桑仲自知镶绿旗军初成,根基未稳,若再力战,恐连潭州亦难自保。
于是仓皇退守岳麓山,急电求援。
而刘光世在袁州闻报,大怒失色。
刘光世拍案痛斥:「桑仲无能,坏我大事!
若再拒绝与岳飞合兵,恐楚匪之患,反成我刘氏之祸!」
无奈之下,他只得亲笔致书岳飞,措词谦卑,言辞恳切:「今湖贼乘水肆虐,秦、宋两军皆受其苦。愿弃前嫌,两家合力,剿荡群寇,扫清荆湖!」
信使连夜疾驰,穿过连绵大雨,送往鄂州岳家军大营。
岳飞读罢,沉吟不语。
张宪、王贵等诸将愤然道:「刘光世平日挟制我军,今失利乃来求助,何必理会!」
唯独牛皋横眉一笑:「剑锋利钝,试过方知。君侯不如借此机会,握其兵权,立威荆湖,岂不美哉?」
岳飞放下书信,目光如电,缓缓道:「大敌当前,不计小怨。命军司议定章程,立誓同心剿贼!然刘贼之兵,须归我节制!」
一语落地,诸将齐声应诺。
雨声淅沥,军营中火把连天。
岳飞提笔回书,言简意赅:「共剿湖贼,誓不两立。今荆湖有难,义不容辞。然军政一统,听本帅节度,庶几成功!」
书封火漆,驿骑星夜疾驰而出。
荆湖战云,因一场洪水,局势剧变。
天下,将迎来新的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