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第422章开拓河西
第422章开拓河西此时的科举制度虽然经过了唐朝改革,但是科举制度依旧有很大弊端。
比如此时的科举制度使用的是不糊名的方式,也就是说试卷上考生的贯籍、名称是等等阅卷之人都能看到。
除此之外,考生考试之前,需要行卷。所谓的行卷就是将自己的文章诗词托关系送给那个达官贵人看,那些达官贵人看了之后,愿意帮你行卷就会将文章展示出来。
这个行卷是官方承认的。同时也是那些官员们操控科举的方法之一,没有行卷的基本上是不可能上榜的。
周朝的科举制度延续唐朝的制度。
这种科举制度实在是太容易徇私舞弊了,对于考生来讲一点都不公平,李察想要改革制度,科举制必然是要经过严格大改的。
作为国家抡才大典,关乎朝廷的未来,这科举考试就必须公平!公平!还他妈的是公平!
万千小民能够提升阶层的机会太少了,科举这种重要的途径就必须公平!
在郭荣的支持下,李察的科举改制被快速推进,首先就是科举制度的改制被下发到各个州县,并且命人张榜公布,同时派遣官差亲自前往所有村落告知。
仅仅是这一条想要做到就很不容易,毕竟天高皇帝远,那些差役到底去没去,你也不知道。
因此李察还派遣大量巡查官员,前往各地州县进行巡查,一旦有一个地方没有传达到或者传达错误,州县上下官吏尽数受罚。
与此同时,各州县开始筹办州学、县学,并且李察也开始将工坊印刷出来的书籍向天下各个州县进行派发。
每一所州学、县学都会分派几百册书籍,剩下的则是在各个州县进行低价出售。
与此同时,工坊还在大量印刷这些书籍,只要印刷的数量足够多,成本就会不断压低。
在对科举进行改制之后,接下来,郭荣和李察开始对节度使制度进行改制。节度使最早是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开始大量分派的。
当即唐朝疆域广阔,为了让边镇有足够的自主权来应对敌人的进攻,李隆基决定册封节度使。节度使最开始只是不重要区域总管统兵、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后来又兼任了屯田的营田使,到了后来又加上了采访使。集齐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到了后期之后,节度使更是成了一方诸侯。节度使可以自行募兵,征税,管理地方,并且还能够任命官员,可以说几乎和小朝廷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样的制度下,节度使自然是做大了。
现在周国想要一统天下,节度使的权利自然是需要削弱的,要不然没过多久大周就会再次陷入藩镇之乱。
李察和郭荣商讨了一番之后,开始对节度使的权利进行限制。
之前通过盐引开中制度,郭荣收回了军队的后勤粮饷权利,节度使同样如此。所有的粮草、军械都需要朝廷统一拨付。
接下来,郭荣趁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威望剧增的时候,开始将节度使的民政权利剥离收回,各地节度使不能再插手民政,各州县官员的任命权收回朝廷。
周国的节度使数量已经很少了,此时推进削弱节度使的权限已经不那么敏感了。
而且以中央禁军的实力,和他现在的威望,节度使也不敢反抗。首先被下令剥夺民政、后勤之权的就是宋州节度使赵匡胤。
接着赵匡胤被调往扬州防备南唐,郭荣没死,赵匡胤自然不敢造反,只能老老实实的前往扬州。
再解决宋州节度使之后,郭荣又将节度使财权撤销,不再允许节度使征税,改为朝廷统一征税。
其他的节度使也纷纷被削去财权,最后节度使只剩下调兵的权利。同时因为周国内部稳定,不再是边镇的节度使开始裁撤,改为度支使。
度支使负责的是进行开荒屯田。原本的军队一部分裁撤,分发田地让其耕种,另一部分则是抽调入京进行整训。
最后除了负责幽州防御契丹和北汉的李筠等少数几个节度使外,其他的节度使尽数裁撤。
节度使制度再这之后也会逐渐被彻底裁撤,以后的边军也不再会拥有募兵、征税、任命官员的权利。
李重进和韩通率领三万步骑收复河西,此时的河西大半区域被甘州回纥部落占据,凉州则是被当地豪强所控制。而凉州此时还是名义上的河西节度使。
当初张议潮做梦都想要的河西节度使,被唐宣宗李枕随手丢给了晖州数千士卒。张议潮率领归义军收复凉州,打通了河西返回长安的道路,结果长安朝廷直接命令归义军让出凉州,将其教给了晖州军,并授予其河西节度使。
然后又支持甘州回纥,这这些兵甲都没多少的回纥人占据甘州,并且还非常贴心的赏赐他们盔甲弓箭上千套,让这些回纥人来对付归义军。
原本占地千里,汉民百万的归义军直接就被拆的七零八落。
李重进和韩通率领的三万步骑来到凉州,凉州的那些地方势力根本不敢抵抗,立刻就出城投降了。此时的凉州局势已经不稳了,凉州因为多年战乱,再加上前唐朝廷的乱搞,汉民人数已经不足三分之一了。
城外已经是党项温末等游牧民族所占据,凉州城外原本数十万亩良田,到了现在居然只剩下几万亩,剩下的已经成了游牧民族的草场。
看到这一幕,李重进和韩通大怒,立刻指挥大军对这些胆大妄为的胡人进行讨伐。
三万步骑就算是再中原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更何况是在河西这片土地。
三万步骑横扫而过,直接将那些温末和党项人打的打败。一战斩首上万,俘虏数万温末和党项人。逼的那些温末部落和党项部落纷纷前来求和。
接着韩通按照郭荣的命令,对这些温末和党项人进行编户齐民,然后征调他们部落精壮随军,同时命令所有部落头人将儿子送往东京汴梁。
那些部落头人根本不敢反抗,面对三万大军的压迫只能同意,此时的温末部落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胡人,很多温末部落都是吐蕃崩溃时期,大量汉人奴隶反抗聚集在这里的。
这些人的先辈主要是河西节度使后裔以及其部将的后裔,同时还有一些凉州突厥后裔。只不过因为当年前唐的操作,这些人不愿意归唐,所以自称温末。
郭荣给李重进和韩通的命令中,明确让他们降服这些人。因此在击败这些温末部落之后,韩通开始将这些温末人恢复汉姓,同时全部改为汉名。要求其束发、右衽,改回汉人习俗。
在大军的逼迫下,绝大多数的温末人都改回了汉名,同时束发右衽,重新说汉语。
接下来,郭荣还会将这些温末人迁往河北幽州,以填补当地人口,再从关中抽调人口,前往凉州充实当地的人口。
尽快让汉人数量超过当地胡人数量。
与此同时,再收复了凉州之后,西征大军再次出发,这一次大军进攻的正是甘州回纥。甘州回纥当初得到了前唐支持后,迅速扩张,实力已经和归义军相差无几。
此时的甘州回纥已经占据甘州、肃州,将归义军逼迫退回了瓜、沙二州,人口超过三十万。可以说在河西之地,实力强横。
当然,这些回纥部落看上去强大,但是比起西征大军并不算什么。西征大军击败了温末和党项人,直接整掉了三万骑兵作为仆从军。
加起来一共六万大军,而甘州回纥在看到大军来袭,征调了全部男丁,这样凑出来了不足十万人。
面对西征大军,虽然甘州回纥有十万人,但是其中有一半都是老弱,剩下的人中披甲的更是不足万人。面对六万西征大军,占不到丝毫便宜。
李重进和韩通直接命令侧翼的三万温末党项骑兵进攻,温末和党项骑兵和甘州回纥骑兵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韩通亲自率领一万骑兵,绕道右翼进攻甘州回纥薄弱之处,一举击溃甘州回纥。然后大军压上,甘州回纥大败,死伤惨重。
紧接着李重进率军进行甘州,回纥人不善守城,很快甘州就被攻破,甘州回纥最后只能投降。
消灭了甘州回纥,归义军重新与中原连同。
郭荣在命其休整之后,决定继续西征,打通西域。
与此同时,李察开始也开始对周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教授了上千弟子,这些弟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之后,懂得了大量治理地方的经验,接下来李察开始任命这些弟子官职。
这些被李察传授过知识的弟子,被分派各地,中枢对地方的控制权立刻提升了,李察撤换了大量当地豪强,从这些人手中夺回了县城的控制权。
在掌控了县城之后,李察之前所推行的制度才能真正的铺设开来。
这些人到了地方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百姓分田,并且鼓励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