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第424章丝绸之路和洛阳

第424章丝绸之路和洛阳河西。

正午,艳阳高照,甘州城外,甘州回纥可汗药罗葛仁裕率领甘州回纥皇室成员,以及甘州、肃州户籍名册、前唐敕封的官印等出城投降。

就在不久前,甘州回纥汇集十万大军于西征大军决战,结果李重进、韩通率三万步骑,三万轻骑营进攻,大破甘州回纥。

甘州回纥被阵斩三万,俘虏三万余人,剩下的被打破了胆子,逃回了甘州城,紧接着李重进、韩通率军围困甘州城,外无援军,内里士气低落,甘州回纥最终乞降。

李重进同意甘州回纥投降,然后将甘州回纥可汗一家连同皇室成员派兵护送到了汴梁。对于这些人的处置,只有郭荣有这个资格。

原本李重进还有一些和郭荣争一争的心思,毕竟他是先帝郭威外甥,郭荣是先帝养子,两人的关系说不上谁更亲近,但是在上一次凤凰降临之后,郭荣威望鼎盛后,再没有这个心思了。

所以僭越的事情他自然是不会干的,更何况身边还有韩通这个郭荣的心腹。

在攻灭的甘州回纥之后,河西之地已经被周国占据了大半。接下来李重进直接派人前去给瓜州沙州,要求归义军上表臣服周国。

此时的归义军在数十年前被甘州回纥击败后,只能在瓜州沙州苟延残喘,如果没有意外,他们最终会亡于西夏,直到三百多年后才在次回归中原王朝。

但是这一次有了李察的到来,这些归义军提前数百年回到了中原王朝。

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在见到了李重进的使者之后,知晓大周已经统一北方,天下即将再次一统,当即表示愿意归附,并且亲自带着瓜沙二州户籍名册,以及归义军旗幡亲自前往甘州拜见李重进。

归义军当初归附前唐的时候,差不多是他们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后来因为内斗以及唐朝的不信任,内部争权夺利异常惨烈。

相互厮杀让归义军元气大伤,到了现在只能苟延残喘。

最后在遍地胡人的河西之地,委曲求全,夹缝中生存,在得知中原天兵到来,一个个激动的就像是在外受委屈的孩子,看到了家长一般。

可以说,归义军是整个天下最希望中原天兵到来的了。

甘州。

“君不见,汉军终,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崔战云!”

此时正是晌午,艳阳高照,甘州城外大营中,数千士兵正在操练,战歌嘹亮,旌旗招展,无数男儿高声齐唱军歌。

这首军歌自然是李察交给西征大军的。

西征并不是一个好差事,西域的环境非常差,出了河西之地,就要面对千里荒漠,若是没有足够的意志和勇气,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万里征程。

李察给他们军歌,就是想要给他们塑造一个军魂,现在看来,效果很不错。

此时就在这个时候,远处飞奔而来一队人马,这些人打着归义军节度使曹的旌旗,大约有一百多人,很快就来到了军营附近。

当听到军营中传来的热火朝天的操练声音,看到那些士兵后,曹元忠不禁感叹道:“中原天兵到来,咱们终于有依靠了!”

“相隔百年,再闻乡音!没想到我居然还有一天能重回中原!”

周围的归义军也是纷纷痛哭。

曹元忠带着随从来到甘州,拜见了李重进,李重进热情的招待了归义军众人。郭荣再出征的时候,就已经再三叮嘱他,要让他善待归义军。

李重进先是安抚了曹元忠一番,然后拿出郭荣的给归义军的圣旨,对归义军进行褒奖,然后让曹元忠入朝觐见。

曹元忠高高兴兴的带着圣旨还有随从,在李重进派兵护卫下,入朝觐见。

归义军开始和融入西征之中,作为河西一方势力,归义军对河西、西域的情况很了解,此时的西域已经被喀喇汗国占据,并且喀喇汗国还开始向于阗国、高昌回纥进攻。

喀喇汗国在改变信仰之后,得到了中亚不少国家的支持,他们准备将信仰向东方传播。

现在西征大军的目标就是恢复汉唐故土,建立西域都护府,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大军占领河西之后,并没有继续西征,而是开始在敦煌、沙洲、甘州、凉州驻军屯田。

同时恢复河西的山丹军马场。作为华夏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对于中原王朝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有了这个山丹军马场,中原王朝的就有了足够的战马,可以轻易出征塞外,草原民族就要被中原王朝吊打。

周国在收复了河西陇右之后,得到了山丹军马场,立刻就对山丹军马场进行了重建。

西征大军准备在河西之地屯田一年后,再进行西征,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河西气候,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囤积粮草。

从敦煌继续向西之后,就需要穿越千里沙海,这种环境下,大军通过极为困难,所以必须进行良好的计划,并且分批次通过。

所以进行训练很有必要。

时间过的很快的,甘州回纥可汗和归义军节度使相继到来,让郭荣很高兴。郭荣下令让甘州回纥分批迁徙到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命令甘州回纥全部改汉名,学习汉语,移风易俗。

同时下令,禁止甘州回纥之间同族通婚,二十多万甘州回纥在河西算是一方势力,但是拆分到了中原,连一个小水花都溅不起来。

在下达迁徙甘州回纥的命令后,郭荣再次下令从河南、关中、山东抽调三万户百姓,迁徙到甘、凉二州。

甘凉二州汉民不足,如果不填充汉人,这里的统治不会稳定下来。

同时甘州凉州这里自然环境还不错,水源也充沛,可以轻松耕种数十万亩土地,同时还能进行放牧,经营好了,养活数十万人不是问题。

所有迁徙前往甘凉二州的百姓,到了这里可以获得百亩之地,耕牛一头,马一匹,羊五头。可以说只有来到这里,立刻就能颇有家资,比起中原强多了。

看到朝廷奖励如此丰厚,这才有不少人主动报名,但是到了最后依旧没有成功凑齐三万户,毕竟愿意离家迁徙河西的人终究只是少数。

李察只能强行迁徙。

三万户百姓迁徙前往河西,与此同时,李察开始和郭荣商量迁都洛阳。

东京汴梁虽然繁华,有运河四通八达,商业极为繁荣,人口鼎盛,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巨大的缺点。

汴京无险可守。

开封这个地方周围都是平原,骑兵只要突破河北,就能够长驱直入直抵开封。除了没有战略优势外,开封城内部过于狭窄,并不适合作为首都,同时开封距离黄河很近,此时的黄河已经成了地上河,一旦黄河决堤,开封很有可能被淹。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开封地理位置并不适合开拓西域。实际若是要开拓西域,长安更适合,但是几百年发展下来了,长安附近因为唐朝的过度开发,砍伐树木,水土流失严重不足,已经不怎么适合作为帝都了。

因此,综合考虑之下,洛阳更适合作为帝都,洛阳有洛水于黄河相连,虽然没有开封运河畅通,但同样有运河相连,漕运也算便利,并且洛阳周围有关隘防护,比开封毫无遮挡强多了。

再加上洛阳距离西域更近,更适合开发西域,重启丝绸之路。这么看来,洛阳非常适合作为帝都。

至于说以后进行海洋贸易同样可以,从洛阳通过黄河河运入海,同样能够推行海洋贸易。

因此李察在和郭荣商讨一番之后,开始准备迁都洛阳。不过在迁都之前的,还需要对洛阳进行修复。

此时的洛阳早就不是当年大唐东都了,经过唐末五代十国战乱,洛阳城几乎被毁灭,围绕洛阳发生的几次大战,将这里变得破败不堪,早就没有了帝都风采。

于是李察亲自派人玩去洛阳重建。同时招募大量流民前往洛阳开垦土地。

洛阳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开垦种植,李察抽调大量钱粮前往洛阳城营造宫殿,开封的宫殿城面积太小,洛阳城既然要重建自然是要进行合理规划。

除了皇城之外,李察还要求建立官邸,这些官邸是准备给朝廷高官准备的。建造官邸有很多的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官员们暗中串联。

官邸会统一建造,这样让官员们统一居住,只需要一个派遣一些人进行守卫,官员们想要串联基本上就会被皇帝知晓。

这对于皇帝来说很重要,同时建造官邸也是给那些清廉官员机会。要知道帝都居住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就现在的开封城,随便一处院子就要一两百贯,而距离皇城近一些的院子,已经提高到了五六百贯,即便是以官员的俸禄来看,也不是一比小数目。

那些官员连一套宅院都买不到,这让他们心理如何平衡,指不定就要开始贪腐,或者以权谋私,所以官邸也是给那些人寒门出身的官员一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