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立秋:出事了

这段日子,村里老人的心情都不平静。

一阵风头过去,村里还是时常有人来,周末的时候尤其热闹,只是没有之前那样多。

习惯了热闹,一下子人静下来了,心倒是不平静了。

空闲时候,几人仍旧聚在路寮里。

麻将不搓了,只是煮点茶,吃点花生瓜子。话也没从前那么多了,只是闲聊几句,其余时间就安静地坐着。

吴文明出来的多了,阿太出来的少了。

阿太病了。

李阿四说,这是心病。

阿太想子女了。

王永梅说,那她怎么不回巴西去?

李阿四抽着烟,闷闷地笑。哪是说回去就回去的?她话说得好听,自己是回来养老的,实际上,就是子女嫌她,赶回来的。嘿,除了比我多几块铜钿,她也没别的好处。

讲完他又扭过脸去,看着站在不远处抽烟的吴文明,有些恨又有些羡慕。

“还是这老小子运道好,到底还有儿子给他送终。”

今日下午,村里游客不多,王永梅两个老嬢嬢搬了家伙到路寮这边,骨牌凳上放一张大圆篾,两个老嬢嬢各坐一张竹椅,包山粉饺。

这山粉饺包好了,要冷冻,装进泡沫箱,装上干冰,寄到上海去。

上次那对上海老夫妻回了上海,没几天,老阿姨便寄了一大箱子的礼物来,有国际饭店的蝴蝶酥,西洋参礼盒,给村里的几位老人送了羊毛衫,给刘清宁和李妙妙的是两条漂亮的丝巾,名牌,一查价格,吓一跳。

刘清宁急忙打电话回去推辞,说食物可以收下,丝巾实在太贵,不能收。

老阿姨坚持:“再贵的东西,怎么贵的过救命之恩?要不是你们,我先生这条命就没了。我儿子女儿都说感谢你,等我先生的身体好了,再来看看你们,当面感谢。”

推辞不过,还是收下。

思来想去,自己没有值钱的东西回礼,想起那天对方在店里吃山粉饺,赞不绝口,于是做了一些,又添上村里自己做的粉丝、番薯干给对方寄过去。

没过多久,老阿姨打电话来,不好意思地问,自己家的亲戚吃了山粉饺,托她来买,能不能一次性多买一些。

就这样,虽然山海相隔,云上村的山粉饺和粉丝番薯干,意外地打开了上海市场。

秋意渐浓。

趁着秋意,李妙妙在网上联络上县城一个玩无人机的,花了一点钱,请对方过来给云上村拍了一段航拍,剪了一个晒秋的视频,放上网,又火了一把。

王永梅不理解,说这村子都要成别人的了,还给人家做广告干什么?白白浪费。

刘清宁说,外婆,正是因为云上村要成别人的了,我想趁着村子还没大变样,记录下村子的样子,以后大家想村子了,都可以拿出来看看,多好?

其实还有一句她在心里没说出来。

征迁的事还没尘埃落定,该赚的钞票还要赚点来,以后外婆自己有钱捏在手里,就算她回马德里去,外婆回二舅家住,二舅妈也会客客气气。

这是她从纸板婆的事上,从陈今越那里学来的道理。

吴楚楚问她,要是村子征收的事真能成,她有什么打算。

从前的答案或许会不一样,可自从那晚坐在竹椅上跟阿太聊完,她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父母在处才是家。

吃过晚饭,天早早地暗下来了。

初冬的村里,夜很静。

窗外下着雨。

这个初冬多雨,这场雨已经下了一个星期,到了今天傍晚,更是扯天扯地地下起来。刘清宁想,陈今越今晚又要为防汛失眠了。

自从上次在镇里聊完,两人再没见过面。

这段日子,他很忙。

晴时忙秸秆禁燃,下了雨就忙防汛。镇里干部本就不多,又被县里专班抽去了几个。

这年11月,青田县办了一件大事。

11月17日,世界华侨进口博览会暨青田进口葡萄酒交易会在青田县开幕。

来自六十三个国家的近千名参展商,带着全球各大酒庄的一万多款葡萄酒和西班牙哈蒙、东南亚水果参展。

青田世界红酒中心挂牌成立。

在新闻的照片上,刘清宁发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陈显华。

他回来了?

夜深了,刘清甜端着一杯刚煮好的奶茶上楼。

李妙妙坐在电脑前整理照片和视频素材。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她给云上村拍的照片视频已经存满整个硬盘。

用王永梅的话说,村里蚊子都给她拍遍了。

最近每天晚上李妙妙都在电脑前整理这些东西,她说村子要没了,这个“家”也要散了,理点照片出来,做个相册,以后翻起来也是个回忆。

理着理着,又红眼睛。

要是以前也能多给阿婆拍点照片就好了。

“舍不得,是不是?”刘清宁把奶茶递给她,在一旁的懒人沙发上盘腿坐下。

李妙妙喝一口奶茶:“有什么舍不得的,这个破村子,连杯奶茶都点不到。”

口是心非。

“想好了吗?离开云上村之后去哪里?”

李妙妙点头:“联系好了,回杭州。”

“做什么?”刘清宁知道,妙妙和以前的公司签了死约,未来十年内都不能在网络上露脸参加相关的商业活动。

“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的摄影工作室缺人,他看了我给村子拍的视频,说我很有天赋,只是缺乏系统的学习,可以去他公司帮忙,边做边学。”

说起来,在云上村这段日子的“履历”倒开辟了她的另一条职业道路。

刘清宁点点头。

听起来不错。

小屋里静了一会儿。

“我听陈今越说,老吴叔的事情他们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只等整理好相关的资料。只是这段日子太忙,只能先放一放。”

“真好,吴鑫知道了肯定开心。”

“你和他……”

“八字没一撇呢,只是我单箭头暗恋而已,他也不知道我的感觉。”

这些日子在云上村,从廊桥修复工程到云上中秋集市的筹备,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她确实对吴鑫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觉,但她并没有开始一段关系的打算。

那是太重的责任,而现在的她负不起任何责任。

刘清点头。

是,有些关系如果注定没有结果,那便不必开始。

不久之后,她就要回马德里,从此以后,山川相隔两万里。

“哎,你看这张照片。”李妙妙从成堆的照片里翻出一张来,是合影,中秋集市的前一天,舞台前的玉兔抱月大彩灯通电亮灯,十分漂亮,陈今越就提议大家一起留个念。

阿四叔,阿太,万斋婆,老吴叔。

外婆,刘清宁和李妙妙。

陈今越和吴鑫,还有其他镇里的工作人员,一起站在舞台前的玉兔抱月大彩灯前留下了这张合影。

那时候还不知道村子在不久之后就要被征收,照片里大家都在笑,笑得开心极了。

“把它放在相册的第一张。”

“好!”

“还有这张阿四叔,你看他笑得多搞笑……”

“那天他在追大黄,你记得吗?大黄调走了他晒在外面的酱油肉。”

“对!”

这晚两人一遍挑照片,一遍回忆村子里的点点滴滴,直到天边泛白才各自去睡。窗外雨声淅淅沥沥,刘清宁睡得很熟很熟,直到枕边的手机坚持不懈地响了一次又一次,她挣扎着睁开一只眼睛一看,是吴楚楚打来的。

两人平常联络不少,但都是微信往来,刘清宁直觉有事,连忙接起来。

“你听说了吗?陈今越出事了。”吴楚楚说。

刘清宁全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