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过了惊蛰,天气逐渐转暖。

城里的人潮也慢慢涌动起来,只是位于海拔500米高山上的云澜依旧冷清。

清早起来,刘清宁带王永梅老嬢嬢下了一趟山。

进了门,李丽琴正在做早饭,见两人来,忙从锅里盛了两碗番薯丝粥,让两人吃了暖暖肚子。

“舅妈,现在镇上的那些餐馆民宿,都还不能开门吗?”刚才一路从长街上过来,两边的店铺开得零零星星,兰香面馆也是大门紧闭,大门上年前贴的红对联被雨水浸透,墨汁湮出一片污渍。

“开倒是让开,只是你看看这街上,有几个游客?没生意,开了也是白开。”丽琴摇头,看了一眼屋子,眉头紧锁。“这人生事,做梦一样。之前还以为村里要拆迁,要盖那个什么华侨风情园,今年肯定是个赚大钱的好年,谁想到现在是这幅光景?”

李丽琴重重叹气,手里锅铲在锅里碰出“当当”响。

这屋子原本只是毛胚房刷了白漆,去年王立峰夫妇拿了十几万块钱,将一楼到四楼重新装修了一遍,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还没回本就偃旗息鼓了。

为了这事,前些天文静日日跟立峰吵架,说他放着好好的工作辞了,跑来干这赔本的买卖,现在倒好,没赚到钱不说,那点积蓄都赔进去了。

立峰辩驳,说我哪知道会有这样的事?亏也不是亏我一家。

文静说,别人家怎么样我不管,你亏了我的钱,得赔给我。

李丽琴心疼儿子,忍不住插嘴,说你哪能这样。哦,两夫妻做生意,赚了是你的,赔了是他的?

这一下,夫妻拌嘴升级成了婆媳矛盾,文静正月里就收拾行李回县城,再没回来过。

“今天你表哥去县里复诊,她问也不问一句。要不然,我也不用麻烦你来送。”李丽琴的话里话外,都是对儿媳妇的埋怨。

“都是一家人,不麻烦。”

一家人吃过早饭,刘清宁开车,载着李丽琴和王立峰去医院。

眼下这形势,医院也不是随便能进出的,她把两人送到之后,便开车到对面老城区,买了杯奶茶,随便走走逛逛。

县城主干道人潮涌动,已不是一个月之前严阵以待的形势,但沿街商铺半数仍挂着锁。茶馆的藤椅倒扣在桌上,足浴店玻璃门内积着灰,咖啡馆,西餐厅,大半仍旧未开门营业。

繁华中仍可窥见荒凉景象。

这些天,国内的情况好转,反倒是海外的情况开始急剧恶化。

前几天,接受了海外华侨口罩捐赠的南方玻纤向海外捐赠了一百万现金。

来的路上,李丽琴一直在唠叨,说立峰不是块做生意的料,这么多年就没一桩生意能成的。

立峰顶嘴,说这次的民宿生意难道不是做的挺好的?现在的情况,谁又料得到?别说我,宁宁也一样!

李丽琴一掌拍在儿子的头上:“乱放屁。宁宁比你能干。宁宁你放心,熬过这段,云澜肯定会好起来的。我就不信,这人还能一直被关在家里不出门?你看过年那阵搞得这么大阵仗,现在该开工的开工,该出门的出门了吗?”

刘清宁知道李丽琴这话是在安慰自己。

云澜这些日子不好过。

这场百年难遇的变故彻底搅黄了华侨风情园项目。

年后刘清宁去找陈显华,对方一改之前的态度:“你知道的,我是个商人,投资只会出于经济上的考量,眼下国内外形势动荡,现在投文旅项目绝非明智之选。”

六位数的拆迁费落了空,从云上村到整个云林镇,刚燃起的希望转眼成空。

李阿四骂得最难听:“到底不是云上村风水养出来的,对村子没感情,需要征地时满嘴“血脉同源”,现在翻起脸,比台风天的云跑得还快!呸,洋墨水养不出赤子心!阿囡,还是你最有良心!”

刘清宁叹了口气,良心可不能当饭吃。

听说原本打算与陈显华合股投资华侨风情园的那家企业,在这次的变故中损失惨重,隔壁县的项目原本打算春节开业,更是出师不利,未战先溃。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动不如一静。

这段时间,虽然政府已经允许农家乐和民宿正常营业,但出于对健康的考虑,大多数人对出行还在持观望态度,层层的防护要求亦将人的脚步困住。

前些天核算账目,年前中西餐厅积压的食材损耗、春节黄金周大规模退房潮,加上每日近万元的固定开支,不到两个月,已亏损超二十万元。

“别说你了,城里的那些酒店,过年几天亏得是血本无归。”吴楚楚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不无感叹。

原本春节便是酒店餐馆的营业旺季,从国外回来探亲的华侨将酒店住满,几乎是一房难求,年夜饭的收入更是大头,连平日里的布草间储物间都腾出来用作包厢。

吴楚楚奶奶那个老嬢嬢,有退休金,每年春节都做东,在酒店订一桌年夜饭,今年出了这样的事,年夜饭紧急取消,改在王美莲家吃,将两夫妻忙得一个措手不及。

今年各家都是如此,酒店不许开业,冷冷清清,原本订了年夜饭的,年前都纷纷退订,那些备好的海鲜蔬菜烂在后厨,老板们的心都在滴血。

是啊,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刘清宁的日子更是难熬。

银行每月雷打不动的还贷压力之外,更棘手的是与村委会签订的协议——按合同约定,年底需向村民支付首笔经营分红。以当前形势推算,别说兑现分红承诺,到年末清算时恐怕连她的本金都已经亏光了。

有好几次,外婆劝她,说阿囡,要不还是把云澜关了吧。你两个舅舅和大姨那里,外婆去说。这些钱,就当我老嬢嬢花掉了。银行的贷款,我们再想办法慢慢还。

瓯江畔的春风裹挟着消毒水的气息,把口罩边缘吹得簌簌作响。

虽说阳春三月,可这笼罩在城市上空一层看不见的阴霾,仍叫人心里不安。

她不想当逃兵,不到最后一刻,总想再试一试。

微信“叮”了一声。

远在浦东机场的陈今越发来了一张飞机飞过蓝天的照片。

又是“叮”地一声:“起床了吗?今晚的直播准备的如何?”

刘清宁回了一张瓯江江景。

“早上送立峰表哥到医院复查,一会儿回去。直播嘛,万事俱备,今晚六点开播,记得捧场。”

眼见民宿生意持续萧条,账面赤字越滚越大,刘清宁和妙妙最终决定试水直播带货。

这事倒是李丽琴先提出来的。

“我看网上那些直播买山货的,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屁股往那一坐,讲就是了。我买过好几次什么红心番薯,还真不如我们自己镇上种的好吃。阿囡,你们两个这么会拍视频,好好做做宣传,我负责采购,我们肯定干得比他们好!”

这话给了刘清宁启发。

与其坐等转机,不如主动出击。眼下这条路一时走不通,那就再开一条路。

好在这方面,她们倒不算“白手起家”。

云澜的抖音账号已有近十万粉丝,小红书账号更是积累了二十万关注者,在同类型文旅账号里,算是成绩不错。

原先在账号里,他们也买过云上牧场的农产品,只是那时候是将卖货作为一个副业,针对的还是来过云澜的“回头客”,靠的是客人的口口相传的宣传,真要做直播卖货,仅靠口口宣传便显得十分不够了。

直播卖货这方面,李妙妙是“专家”,从前她当网红,就干过直播卖货,对直播平台的研究也很深入。

目前直播卖货主要的渠道是小红书和抖音,两个平台风格不同,小红书是“信任电商”,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为主,消费能力强,也愿意为品牌和品质买单,抖音则靠沉浸式场景引爆流量,适合大力度的促销,以薄利多销取胜。

去年为澄清舆论风波,她们就曾在两个平台直播过,虽然当时纯粹是为发声,并未想到今天会走上直播卖货这条路,却意外积攒了直播经验与观众基础。经过分析,两人最终把今晚的首播战场定在调性更契合的小红书上。

这一个月来,她们陆续投放了十余支预热视频、

老吴叔竹林掘春笋的晨露,外婆和万斋婆土灶烘番薯干的炊烟,李丽琴走访农户的选品实录,还有阿四叔古法杨梅酒在陶瓮中泛起的涟漪,阿太在华侨历史陈列馆里,口音纯正的巴葡为网友娓娓讲述云上村的华侨历史……每个画面都浸润着云上村的山岚,将产品故事酿成看得见的乡愁。

今早查看数据时,直播预约人数已突破四位数。

刘清宁不懂,但妙妙说,这个数据对云澜这种刚刚开始运营直播的账号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是首战告捷,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就看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