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向大明称臣

千里之外的太原城内,此时却是一片紧张气氛。城内外百姓都被征调修筑城防,挖深护城河,加固城墙。各处大顺军也在向太原城收缩,准备与玄军决战。

工地上,百姓们挥汗如雨。有人抬着石块,有人运送木材,还有人在城墙上忙碌。监工的顺军士兵不时呵斥催促,鞭子抽打声此起彼伏。

六七月间,三方势力诡异地陷入平静。玄军占据北京后,驻守太行山西麓防线,南线止步威远府等地。大顺则收缩兵力至陕西和太原一带,准备与清明两家决战。

太原街头,蓝袍顺军往来不绝。有的押送粮草,有的巡逻盘查,还有的在征集民夫。街边店铺大多关门闭户,偶尔开着的也是门可罅无。

晋王府内,李自成正立于案几前,凝视山西地图。

如今局势与往常不同,玄军势头不似从前凶猛,而大明却隐有中兴之象。大同府仍在明朝掌控之中,云藩王朱慈炯、三边总督王永吉,以及两位总兵司马铭、高第镇守于此,实力不容小觑。

“皇爷!”一个亲信匆匆进来,“咱们派去的使者又被杀了!”

李自成眉头皱得更紧,手指在地图上敲击。

又一个亲信进来:“王永吉他们还想和鞑子联手对付咱们!探子来报,云藩正在和鞑子谈判封爵之事。”

“不如退回陕西吧。”一个将领小心建议,“山西这边实在难以立足”

李自成沉默不语,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大同明军的存在让他面对玄军的压力减轻不少,但对方的态度却让他头疼。若是大同投靠清廷,他在山西就更难立足了。

“报,山西宁州又有叛乱,当地士绅联合流民,打出清君侧的旗号”

“禀报皇爷,安城一带民变不断,百姓纷纷投奔大明”

“陛下,太原城外又有人打着大明旗号在劫掠,已经有三个村子被”

听着手下七嘴八舌的汇报,李自成心中烦闷不已,脑海中不由回想起不久前在北京城的情形。

那时他还是意气风发,觉得手握天下,可谁知道风云突变,转眼间就沦落到如此地步。

“都给额闭嘴!”李自成猛地一拍桌案,茶盏翻倒,茶水溅了一桌。殿中顿时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一名小太监连忙上前收拾,手却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李自成瞥了他一眼,那太监吓得差点跪倒。

这些天来的遭遇,让李自成心中充满了苦涩。前脚刚离开北京,后脚就从天下共主变成了过街老鼠。那些曾经争先恐后来投诚的山西官绅,现在一个个都摇身一变成了大明忠臣。

“可笑!”李自成冷笑一声,“真是可笑至极!”

他的独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目光扫过殿中众人。这些墙头草,三月里还在排队投顺,转眼就翻脸不认人。若是他们早点当忠臣,大顺军也不会这么容易打到北京去。

殿中气氛越发凝重,众人大气都不敢出。自从北京撤回后,李自成的脾气变得阴晴不定。尤其是李岩和他媳妇背叛之后,他对河南籍将领更是多有猜忌。

一名将领站在角落里,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是河南人,这些天来饱受猜疑的目光,让他如芒在背。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宋献策和顾君恩联袂而来。

“皇爷,臣等有要事禀报。”两人行礼后,顾君恩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朱家太子在山东有了新动作。”

李自成的眼神顿时锐利起来:“说!”

“他已在登莱七卫站稳脚跟,还让李岩、红娘子去招揽云岭群雄。”顾君恩顿了顿,“最有意思的是,孔家后人孔胤植写了《讨伐鞑虏书》,说鞑子要毁孔林拆孔庙,要灭我华夏文明。”

李自成眉头紧皱:“这是何意?”

宋献策上前一步:“皇爷,朱慈烺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军师何出此言?”

“朱慈烺现在是太子摄政,早已控制住了皇上。他这是要逼父退位,但此举大逆不道,必遭士林唾弃。所以他需要一个外敌,来转移读书人的注意力。”

李自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可这与额有何干系?”

顾君恩目光闪动,上前一步:“皇爷,此时正是我们向大明示好的好机会。”

“示好?”李自成冷笑一声,“额派去大同的使者都没了音信,江南那边就会善待额的人?”

“江南不同。”宋献策沉声道,“朱家永王和五皇子还在我们手中,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李自成沉吟片刻:“朱慈烺巴不得额杀了他的弟弟,好让他坐稳龙椅。”

“正因如此,”顾君恩眼中精光闪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若他敢杀我使者,我们就以德报怨,放了他的弟弟。这样一来,反倒显得皇爷您宅心仁厚。”

李自成捋了捋络腮胡,若有所思。

“皇爷不妨向大明称臣。”宋献策突然说道。

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在殿内炸响。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不敢置信地看着宋献策。

“称臣?”李自成独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声音陡然提高,“额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现在又要向朱家称臣?”

“这只是权宜之计。”顾君恩赶紧开口说,“拒绝接受大明的册命,您依然是大顺的皇帝。现在最要紧的是把祸水引向江南,让明清两家自相残杀,我们好在陕西休养生息。”

“如果没法跟大明和谈,”宋献策补充道,“到了十月,云藩必与鞑子联手攻打太原。到时陕西也难保。我们在中域立足未稳,根基太浅,经不起这样的打击。”

李自成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

殿内的气氛越发凝重,众人屏息凝神,等待李自成的决定。

良久,李自成终于叹了口气:“军师说得对,鞑子确实是额最大的心病。那该如何开口?”

“皇爷不妨求封秦王,”顾君恩道,“要陕西全境,太原、商丘、许昌三地,江陵的襄阳府、永阳府,山西的平阳府等地。”

“开封不要了?”

“开封残破,又临近鞑虏,还是交给大明吧,让他们自己跟清兵斗去。”

李自成点点头,目光投向殿外的夜色:“那派谁去江南?”

“臣愿与王承恩同往。”顾君恩拱手道,“另外,可以让臣带上左良玉之女左梦梅,还给左良玉,顺便与他定下互不侵犯的密约。”

李自成独眼中精光闪动,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他重新坐回龙椅,目光扫过殿中众人:“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殿中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低下头,没人敢发表意见。

“既然如此,”李自成深吸一口气,“就依军师之言。”

顾君恩和宋献策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色。

“臣这就去准备国书。”顾君恩躬身道。

“去吧。”李自成挥了挥手,“记住,措辞要恭敬,但不可太过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