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尔衮的烦恼
两种朝服的臣子们整齐跪地。空荡荡的御座边摆放着一把椅子,大家就向端坐在椅子上的多尔衮叩首。多尔衮眉头紧锁,目光扫过跪伏的臣子们。他心中的烦恼可比历史上的自己要多得多。历史上的多尔衮此时正在顺利完成大清国的迁都重任。而现在的多尔衮却在面对艰难的时局。
西边几百里外的大同府,朱慈炯手握数万精兵,城防坚固,还有边墙为依托。若要强攻,不是伤亡惨重,就是耗费无数粮草。多尔衮记得上次派人去试探,损失了近千精锐,连城墙都没摸到。
“这个代王,倒是有几分本事。”多尔衮恨恨地想着。
云陵方向的卫河入海口,那座海沙堡更是让人头疼。虽说只是个小岛,但没有水师的玄军根本无从下手。岛上的明军火铳技艺精湛,若不能调来红夷大炮,恐怕折损几千真满洲也难以拿下。
真满洲可是大清的根本,岂能轻易消耗?多尔衮有些无奈:“等冬天吧,等卫河结冰了再说。”
太原的李自成也不安分,居然还在集结兵力,一副要抗拒天兵的架势。若是他躲去陕西也就罢了,可山西这块地方却不能不要。探子来报,李自成正在招兵买马,似乎想要重整旗鼓。
“这个流贼,倒是不知死活。”多尔衮冷笑一声。
晋地山川纵横,地貌壮美如诗,乃兵家必争之地,若不能拿下,北京城就永远笼罩在李自成的威胁之下。多尔衮记得当初攻入北京时,城中百姓对李自成的痛恨。但现在,似乎有不少人开始怀念那个“闯王”了。
更让多尔衮烦心的是,衍圣公孔胤植这是抽了什么风,居然说大清入关是为了挖他家祖坟。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多尔衮或许还不会太在意。但孔胤植不同,他是孔圣人的后裔,在读书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孔子坟头能有什么好挖的?”多尔衮望着殿外的阴云,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死的时候儒家都没什么地位,这里能有啥值钱玩意儿?”
可偏偏朱慈烺信了这荒唐话,还跟孔胤植联名发了讨伐檄文,要保名教,卫孔子。这一纸檄文,在江南士子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原本对大清还抱有期待的读书人,现在也开始动摇了。
更糟的是,朱慈烺任命史可法为七省总督,驻军山东。这一来,大同那边的代王八成不会跟咱们合作,山东方向也得防着点。多尔衮想起那个在海州兴风作浪的少年,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这小子,真会给我找麻烦。”
朱慈烺在海州逗留近两月,整顿登莱七卫,大办团练。还在汝宁府封了唐藩,把鲁藩移到青林,给予两藩极大权力。这些举动,无不显示出他想要经营海上力量的野心。
最让多尔衮担心的是那支留在海州的水师。辽东、燕西、朝鲜的海岸线,都在他们的威胁之下。前些日子,就有水师船只出现在旅顺口外,吓得当地官员连夜发急报。
收回思绪,多尔衮环视殿中群臣,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召集大家来,是为了那《讨大清檄》一事。”
他用流利的汉语继续说道:“孔胤植污蔑我大清要挖孔圣人的坟,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咱大清对孔夫子还是很尊重的,将来咱们还得靠科举选人才,怎会做出这等事?可朱慈烺却信了这话,非要与我大清为难。在座的都是咱大清的忠心之臣,不论满汉,说说该如何澄清此事?”
他故意用轻松的语气说话,仿佛在说一个不懂事的晚辈,但眼底的寒意却出卖了他的真实情绪。
殿中一片沉默,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轻易开口。自从洪守畴死后,大部分投靠大清的汉奸都变得谨慎起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摄政王。”范文程打破了沉默,他缓缓出列,拱手道,“奴才以为,得安排个读书人去南方走一遭,让他们亲眼看看我大清是如何尊重儒臣,尊敬孔孟的。”
多尔衮的目光落在范文程身上,这个老狐狸总算开口了。范文程是他最信任的汉臣之一,但这个建议,似乎有些冒险。
“摄政王,小的孙之獬愿意去江南传话!”一个剃了辫子头,穿着明朝官服的中年官员突然站了出来。
多尔衮看着这个主动请缨的仪部侍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你愿意去江南跑这一趟吗?”
“我可是大清的钦差,自当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去江南宣诏。”孙之獬的声音坚定了几分。
多尔衮这时不禁想念起洪守畴来。现在根本没人跟他透露大明官员的真实情况,范文程这人虽然有点本事,但终归不是大明权力核心的亲信。对大明官员的情况不够了解。
“你们这些汉族大臣倒是说说,孙之獬这么去靠谱吗?”多尔衮的目光扫过殿中的汉臣。
骆养性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列道:“王爷,孙大人要是打着宣谕的旗号去江南,恐怕连兖州都到不了,就会被朱明太子给杀了。”
“本王也觉得不妥,朱慈烺确实凶残。”多尔衮微微颔首,“那咱们总得找个合适的名头吧?”
“这个”骆养性低头思索片刻,突然眼前一亮,“听说朱明那位太子曾打算跟王爷家的姑娘结亲,不如让孙侍郎以和亲使的名义去趟江南。”
多尔衮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和亲?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即便朱慈烺不答应,也不好直接杀了使者。而且,如果真能和亲成功,对大清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十五。”多尔衮的目光落在自己的亲弟弟多铎身上,“你意下如何?”
多铎微微躬身,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十四哥,汉人常说"谈婚论嫁",这婚事本就该好生商议。朱家太子将来也是要当皇帝的人,配得上咱们东莪。”
话音刚落,周围的满臣们纷纷点头附和。
多尔衮思索着,自己膝下无子,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自然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朱慈烺虽是大清劲敌,但能在乱世中保住半壁江山,足见其能力非凡。如能好好对待自己女儿,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王爷!”
一个尖锐的声音传来。多尔衮抬眼望去,只见兵部侍郎金之俊从汉臣中跨步而出,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激动和焦虑。
“臣以为和亲之事万万不可!”金之俊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多铎眉头一皱:“为何?”
金之俊深吸一口气,声音提高了几分:“如今战事频频,北方各地连年闹饥荒,全靠江南接济。自李闯作乱以来,云陵米粮断绝,以致北地米价飞涨。若不能得到江南,漕运不通,北地必乱!”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为北地百姓计,还请王爷出兵南下,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