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上学堂

回到家后,柳芸没有休息,直接去找韩木匠。敲门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

“谁啊?”韩木匠的声音透着困意。

“是我,柳芸。”她说,“麻烦您给三郎四娘各做一个灵翼书箱。”

门吱呀一声开了,韩木匠披着外衣出来:“这么晚了?”

“孩子们后天就要上学了。”柳芸解释道。

韩木匠虽然已经躺下,但听说是为了孩子上学,立刻答应下来:“明天一早就做,保证不耽误后天上学。”

第二天,柳芸一个人去山里采石,把孩子们留在风车磨坊看韩木匠做书箱。

等她拉着石料回来时,两个小书箱已经做好了。崭新的木头散发着清香,轮子安装得整整齐齐。

三郎和四娘爱不释手,在院子里推来推去,轮子咕噜噜地响。其他孩子也围着书箱转圈,眼里满是羡慕。

“阿娘,我的书箱是不是最漂亮的?”四娘骄傲地问。

“都一样漂亮。”柳芸笑着说。

夜幕降临,柳芸坐在灯下,仔细检查准备好的文房四宝。新买的毛笔,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上好的宣纸,摸起来细腻柔滑;砚台虽是便宜货,却也打磨得干干净净。

孩子们早早就睡了,但兴奋的气息依然在屋里飘荡。柳芸轻手轻脚地给每个人掖好被角,在昏黄的灯光下,默默注视着他们熟睡的面容。

天边泛起鱼肚白,柳芸便带着四个孩子和韩银贵出发了。

没时间整早餐,几个孩子啃着昨晚准备的米饭团子。

包子馅料加了酥肉,香气在清晨的冷空气中格外诱人。柳芸看着孩子们的背影,不由得想起昨晚忙到半夜才把这些准备妥当。

“冷的更好吃。”四娘抱着饭团,小脸蛋被塞得鼓鼓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阿娘,你做的饭团比村里李嫂的还香。”

“就你嘴甜。”柳芸伸手揉了揉四娘的脑袋,目光柔和。转眼看向其他三个孩子,“慢点吃,别噎着。”

大郎咽下嘴里的食物,擦了擦嘴角:“阿娘,你还是别费这个心思了。到时候我们自己准备早午饭就成,反正也习惯了。”

话音刚落,就被二郎在腰间掐了一把。大郎龇牙咧嘴地看向弟弟,却见二郎朝他使了个眼色。

“行啊,”柳芸轻笑着应下,“零花钱照给,饿了还能去镇上加顿餐。不过你们得记着,钱要省着点用。”

三郎缩在角落,默默地啃着饭团。他总觉得这后娘对他们太好了,好得让人有些不习惯。

马车行至岔路口,又搭了两个邻村的孩子。柳芸收下两个铜板,心里盘算着这一来一回的成本。

清晨的阳光渐渐温暖起来,马车颠簸着驶过田间小路。四娘靠在大郎肩上打起了瞌睡,二郎和三郎小声讨论着今天要学的新课文。

半个时辰后,青石镇到了。

车夫早在上官道路口等着,见柳芸车上蹦下七个小孩,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这是要办个小学堂吗?”

“舟子大哥,你这车板得加宽了。”柳芸笑着说,目光扫过周围陆续赶来的村民,“以后去镇上学堂的孩子只会更多。”

转头叫过大郎四个,柳芸收起笑容,神色严肃:“记住,禁止欺负他人。”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要是被人欺负了,回来跪搓衣板!”

四个孩子面面相觑,这后娘还真是与众不同。往常遇到这种事,要么是一味地让他们忍让,要么就是煽动他们打回去。

“保证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四个孩子异口同声,脸上带着少有的坚定。

“去吧。”柳芸拍拍他们的背,目送着孩子们爬上牛车。

“阿娘再见!”四娘兴奋地挥手,小脸因为激动泛起红晕。

牛车渐行渐远,柳芸站在原地,直到再也看不见孩子们的身影。她驾车返回,却觉得院子里空荡荡的不习惯,干脆去了风车磨坊。

可心里总是放不下,一会儿担心他们听不清课,一会儿又怕他们因为带饭团被笑话。手中的活计总是出错,连最简单的木料都量错了尺寸。

“你这是怎么了?”韩木匠放下手中的工具,“平时多冷静一人,今儿这是上火了?”

柳芸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木料的纹路:“这该不会是分离焦虑吧?可那也不是我亲生的啊。”

“亲不亲的,日子过久了,感情自然就有了。”韩木匠笑着摇头,“你看你现在,比他们亲娘还操心。”

午饭时分,韩木匠妻子送来两人份的饭菜。柳芸却食不知味,一碗饭翻来覆去地扒拉,脑子里全是孩子们的模样。

韩木匠专注地在木板上画着灵翼书箱的样式,准备用那块黄花梨试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木板上,将纹路照得清晰可见。

“咱们是不是该多备些木料?”柳芸突然问,放下了筷子。

“这生意冷清,用得着吗?”韩木匠头也不抬地应道。

“你想啊,开学了,学堂里那么多孩子,都得用书箱。”柳芸的眼睛亮了起来,“现在收木料,价格便宜,等开春了肯定涨价。”

韩木匠眼前一亮:“对啊!这可是个商机!”

“走,下午去收木料。”柳芸站起身,“你那黄花梨先放着,咱们先把普通的木料备齐了。”

两人锁了门,转遍村里收木料。年后各家都有砍伐的存货,价格比外头便宜不少。柳芸一边砍价一边记账,很快就收了不少上好的木料。

眼看快到放学时间,柳芸赶紧去接孩子。到得早了,在路口等了好一会才见牛车载着一群娃娃回来。

车上挤满了带着书箱的孩子,四娘稳稳地坐在他们的书箱上,三个哥哥护在周围。看到这一幕,柳芸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阿娘!”龙凤胎远远地就喊,声音清脆悦耳。

接孩子上车时,柳芸发现少了个书箱。她仔细数了数,确实是少了一个。

“二郎,你的书箱呢?”柳芸蹙眉问道。

“卖了!”二郎一脸得意,从怀里掏出五钱银子塞给柳芸,“阿娘,我有个重磅消息,回家再说!”

柳芸狐疑地看着手中银子,心说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银子倒是不少,可书箱怎么能随便卖了?

赶车回家时,柳芸心急火燎,把银贵颠得够呛。马车在坑洼不平的路上颠簸,银贵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三婶,我”银贵脸色发白,话都说不利索了。

“哎呀,难受怎么不说?”柳芸这才懊悔,连忙放慢车速,“明天慢点走,你要是不舒服就和我说。”

打发走银贵,柳芸把银子往桌上一拍:“韩二郎,从实招来!这书箱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