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二郎卖书箱
柳芸心头一惊。
她火急火燎地抓过桌面上的文件浏览,手指微微颤抖。纸张上的墨迹还未完全干透,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仔细一看,竟是十五张工整的订单。每张订单上都写明了收取定金的数目,约定的交货时间甚至还按了手指印。
字迹虽然稚嫩,却格外认真,一笔一划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些都是灵翼书箱的订单?”柳芸有些不敢相信,她的目光在订单和二郎脸上来回游移。
二郎得意地点点头,露出缺了门牙的笑容。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脸上,那副得意洋洋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三郎和四娘见状赶紧伸手捂他的嘴,生怕他那副模样吓到别人。两个小家伙手忙脚乱的样子,惹得柳芸不由莞尔。
堂屋外,天空渐渐阴沉下来,远处传来隐约的雷声。柳芸望了望窗外,淡淡地说道:“明天有雨。”
二郎的笑容瞬间凝固。他知道,墨和纸都是贵重物件,可不能让它们受潮。一旦遇水,不仅书箱会变形,里面的书本更是会遭殃。
“大哥,帮我再装几天书呗。”二郎可怜巴巴地看向大郎,眼睛眨啊眨的,像只讨食的小狗。
大郎正在整理账本,头也不抬地说:“一天两文钱。”
“你”二郎咬牙切齿,眉头皱得像个小老头,“行吧!”
柳芸挥手让孩子们去准备晚饭,自己则仔细清点起桌上的铜板。铜板上有些已经发黑,有些还泛着新铜的光泽,显然是从不同的人家收来的。
一百五十铜板,平均每单十文定金。虽然订单上没写总价,依照二郎首个书箱换得五钱碎银这般推算,这批订单的利润相当可观。
柳芸摩挲着手中的订单,粗糙的纸张摩擦着她的指尖。
这灵翼书箱比风车磨容易经营多了,不需要复杂的安装和售后。而且体积小,运输方便,利润可观。若是能和南下的蓝仁再次合作,这买卖就更有奔头了。
最重要的是,做书箱远比采石安全。她再也不用亲自带人去开采石块,能省出更多时间照料田地。想到这里,柳芸不由得松了口气,肩膀的伤痛似乎也减轻了几分。
“阿娘,开饭啦!”龙凤胎的欢快叫声打断了柳芸的思绪。
她连忙收起铜板,腾出桌面。厨房里飘来阵阵香气,大郎二郎一起熬制了一锅稀粥,配上青菜和腊肉片。
咸香的腊肉配上清爽的青菜,就着热粥吃下去,让人胃口大开。三郎和四娘吃得腮帮子鼓鼓的,像两只小仓鼠。
“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柳芸轻声提醒道,眼里满是温柔。
晚饭后,大郎开始准备明天的干粮。发好的面团散发着醇香,二郎则在一旁准备馅料。他们要赶在天亮前做好明天的口粮,免得耽误做工的时间。
腊肉和晾晒过的细笋被切成碎末,混合在一起,香气四溢。二郎的刀工虽然不够利索,但胜在认真。每一刀下去都格外小心,生怕切坏了珍贵的腊肉。
包好的肉饼下锅炸制,金黄的油花滋滋作响。香味顺着夜风飘散,连院子里的老影狗都忍不住竖起耳朵,鼻子抽动着。
这香味一直飘到了柳芸的房里。她本想着明天收麦子的事情睡去,却被这诱人的香气勾得坐了起来。
来到厨房外,就见两个大的在忙活,两个小的眼巴巴地看着。灶火映红了他们的脸,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大哥二哥,好香啊!”三郎咽着口水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肉饼。
二郎夹出一个刚炸好的饼子,三郎伸手就要抓。“烫死你!”二郎一巴掌拍开他的手,语气虽然严厉,眼里却满是关切。
看着三郎委屈的样子,二郎还是心软了。他单独盛了一个放在案板上,“吹凉了再吃。”
四娘将饼撕碎分块,先和三郎尝了尝,又夹起一块送到专心忙活的大哥嘴边。她总是这样细心,照顾着每个人。
酥脆的面皮裹着咸香的馅料,再配上脆生生的笋粒,让人回味无穷。
厨房里传来阵阵香气,炸饼的滋滋声不绝于耳。
大郎动作娴熟地将面团揉搓成团,再摊成薄片,小心翼翼地放入滚烫的油锅中。
“大哥,我也要学!”四娘探头探脑地往厨房张望,眼巴巴地看着锅里金黄酥脆的饼子。
“太晚了,快去睡觉。”大郎头也不回地说道,手上的动作却不停,“明天还要早起呢。”
三郎拉着妹妹的手,“走吧,大哥忙着呢。待会儿饼子凉了,大哥会给我们装进饭盒的。”柳芸本想进去帮忙,看到这一幕却驻足不前。
她的长子才十二岁,却已经懂事得让人心疼。自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大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总是默默承担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夜渐深,。大郎将炸好的饼子分装进木匣饭盒,每个人的份量都一样多。他仔细地将饭盒盖子打开晾着,又拿罩子遮住,生怕招来老鼠。
“大郎,”柳芸轻声唤道,“让娘来收拾吧。”
大郎摇摇头,“娘,您去休息吧。我检查完门窗就睡。”
。她走过去,轻轻抚摸儿子的头发,“大郎,你也是个孩子啊。”
大郎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娘,我没事的。”
待收拾完毕,大郎领着已经困得直打哈欠的弟弟妹妹们洗漱,这才回房歇息。
清晨,院子里的公鸡准时打鸣。柳芸推开窗,果然如她所料,今日下起了雨。细雨如丝,纷纷扬扬飘洒,带把油伞便足矣。
“娘,雨不大,我们自己去学堂吧。”二郎提议道,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柳芸摇头,“不行,路上泥泞。我赶马车送你们。”
待孩子们用完早饭,柳芸便赶着马车,将他们送到青石镇。看着车夫接走孩子们后,她才调转马头返回。
回到匠坊铺,柳芸将二郎带回的十五只灵翼书箱往韩木匠面前一放。那书箱通体漆黑,边角镶着铜饰,做工精良。
“嚯!”韩木匠一个激灵从地上蹦了起来,瞪大眼睛打量着书箱,“这这是你家二郎弄来的?”
“嗯。”柳芸应了一声,心中却有些纠结。这孩子生意头脑确实好,可卖掉自己的书箱赚钱这事,她还是不太赞同。
韩木匠搓着手,仔细打量着书箱的做工。
一只书箱的木料成本不高,用的都是玉泉镇常见的杉木,只有拉杆和轮子用了些好料。他掰着指头算了算,“算上工时,本钱不过百八十个铜板。”
“你家二郎,跟他爹一个德行,都是忽悠人的好手。”韩木匠感叹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佩服。
柳芸轻笑,“这话我就当你是在夸他们了。都说五钱银打底有主顾,那就这个价如何?”
“不如加到五百八十文。”她提议道,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韩木匠搓了搓手,“太贵了些,五百六十文如何?”
“成!”
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开工。
虽然柳芸不擅长精细活,但锯木板还是没问题。在韩木匠指点下,一个出料,一个做机关,配合默契。
上漆这活还得找人,柳芸便去请了兰娘。起初兰娘推辞,说家里农忙。但当柳芸许诺一件十五文的工钱时,兰娘眼前一亮,背着孩子就来了。
为了赶在选士考初试结束前多做些存货,三人加紧赶工。兰娘看着堆积如山的木料,不禁咽了咽口水。果然,五天后活儿还剩一半。
“这可如何是好?”兰娘愁眉苦脸地说,“再这么干下去,怕是赶不上交货。”
柳芸想了想,“兰娘,你去找个帮手来。工钱我出。”
兰娘眼睛一亮,立刻找了个短工来帮忙。终于在二月十号,四十只书箱全部完工。
兰娘揉着酸痛的手腕,急着要回家,“祖母怕是要念叨死我了,好些日子没能侍奉老爷子用饭。”
柳芸赶紧结算工钱,一两碎银加几串铜钱。兰娘接过钱,喜笑颜开,“柳娘子,下回还有这样的活记得叫我!”
待料子晾干后,柳芸和韩木匠将书箱一一组装。四十只黑底粉白纹样的书箱整齐排列,煞是好看。
十二号晚饭后,柳芸叮嘱二郎:“明日去学堂,记得告诉同学们准备尾款,后日我亲自送货。就说看在同窗情分上特意打折,市价六百多文的藏书箱,只收五百六十文。”
二郎眼珠一转,笑道:“阿娘放心,我一字不落地告诉他们,让他们记着这份情。”
“小人情而已,实力不对等时,过了反倒显得谄媚。”柳芸提醒道,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严肃。
大郎二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小两口还是一脸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