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裴氏穿诰命礼服进宫
一只穿云箭射出后,纸鸢坠落,但它身上挂着的数千份单子也随即倾泄下方。
更多百姓捡到单子,愤慨议论。
“老天爷啊,穆家军可是镇守北疆的柱国之军,竟然全军覆了,要是匈奴铁骑再次入侵,我们镛国就完啦!”
“我的儿子在穆家军啊,怎么牺牲两月了也没人给我们家报丧,天理何在,兵部尚书为什么隐瞒军情数月……”
“我家五郎也在穆家军中,穆家军向来百战百胜,怎么会全军覆没?匈奴人屠杀了我们的十几万军士,现在要来和亲,他们怎么有好心休战,一定有内情,谁能给我们公道啊……”
“朝廷既不给战死沙场的军士发丧,也没有给我们家人发抚恤金,朝廷就是这样对待英烈的吗,太寒心了,以后谁还愿意去保家卫国……”
眼看民愤沸腾,禁卫军首领赶紧命令禁卫军驱赶民众返家。
“不许捡!不许念!快回家……”
禁卫军手持兵器驱赶人群,倒是引起更大民怨。
“你们禁卫军有这本事对付我们老百姓怎么不去北疆杀匈奴?”
“你们也是百姓子弟,你们没有族亲兄弟在穆家军吗?难道为冤死的亲人讨个说法也有罪吗?”
“……”
百姓的问责声声敲击禁卫军士兵的心中。
京都谁家没有族亲在穆家军中?
谁不敬佩穆侯这位开国功臣。
一时间,京城街巷出现了大规模的骚乱。
不少穆家军军士家属相邀到京都府衙击鼓鸣冤,状告兵部尚书瞒报军情。
穆凌云和穆凌志两兄弟早已跪在这里,一身孝服,慷慨陈词,既为长嫂暴毙申冤,又为父兄蹊跷兵败北疆痛斥兵部尚书密不发丧,欺君罔上。
“家书中断两个月,我们长嫂昨日请乔大人去兵部尚书秦大人那里打听消息,不成想消息没打听到,人忽然就没了,还是中毒身亡,连乔大人夫妇也葬身火海,肯定是被人谋杀的,我们穆家好冤啊——”
“可怜我们穆家一门忠烈,以后就剩孤儿寡母……”
两个孩子哭得肝肠寸断,孤苦无依模样,叫百姓无不动容。
赵府尹方寸大乱。
他为官多年,还是头一回遇到这么棘手的案情。
久居官场多年,自然知道兵部尚书敢瞒报军情,一定是皇帝授意,昨夜有刺客进皇宫御书房偷看军报,今日就出现了民乱。
定有关联!
皇帝没有旨意之前,他也不敢轻易审理穆家的案子,因此命衙役关了衙门,任凭外面喊冤声惊天动地也不敢开门审案。
百姓们愤然轮拳捶府衙大门,喊冤不停,“赵大人出来审案,赵大人出来审案——”
“大人,拖延不是办法啊!”师爷劝告道。
“进宫面圣吧,这么大的事,本官也拿不定主意。”
赵府尹换了身打补丁的官袍后,从府衙后门乘马车出去。
穆府里外已挂起了白幡,家丁和婢女们已设好灵堂,全府人的哭啼声伴着唢呐声催人泪下,响遍周遭街巷。
穆清宁和母亲裴氏从穆家大门出来,就被街坊邻居和无数赶来的百姓围着慰问。
“穆夫人节哀啊!”
“穆家满门忠烈,朝廷一定会给你们公道的。”
“……”
裴氏含泪哽咽,“多谢各位父老相亲关爱,今日老妇便进宫请见陛下,问一问穆家军如何兵败北疆的,也好让穆家军十几万忠魂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此时,她已穿上了二品诰命夫人礼服,端庄肃穆,只是满脸沧桑,泪眼婆娑,谁人见了都怜惜三分。
这是他夫君九死一生在战场上给她请封来的荣耀,她每踏一步都有人自觉为她让道,护卫安全。
因是要进宫请见皇帝,穆清宁不便穿孝服以免皇帝觉得是故意施压,便穿了一身月白罗裙,素面朝天,清丽哀愁,扶着母亲步行去皇宫,她们身后追随着数万敬仰穆家军的百姓。
“兄长,你看,就这样,我哪里能把她接回陆家,现在她穿孝衣,真晦气。”
人群远处,陆芸芸坐在马车上,从打开的车窗与骑马在侧的陆长延抱怨。
陆长延的目光只盯着远处那对母女,清冷绝美的穆清宁,忽然哑声问妹妹,“若是有一日我也这样惨死,你也能像她一样去为我申冤吗?”
陆芸芸闻言愣了一瞬,随即连呸几声,“兄长莫要说这样晦气的话,你一定不会有那样的一日,如今匈奴单于不是要来和亲了吗,你现在管着五大营,也不用去戍边了不是,还有,你要是娶了昭云郡主,我们一家都会更平安富贵……”
陆长延闻言并不觉得熨帖,反而觉得妹妹说得聒噪,虚伪。
低声一叹后调转马头,“我还有公务在身,你先回府吧。”
陆芸芸望着兄长骑马远去的威武背影,怔愣了一会儿,才放下车窗帘子。
“回府!”
“是!”
车夫掉转马头,艰难地从人群中挤出一条通道回陆府。
没多久,惹事的单子已被送到皇帝面前。
“就是那个刺客所为,一定是穆家人干的!”皇帝勃然大怒!
禁军统领贺峻霖如实禀报:“启禀陛下,据臣所知,穆家现在只剩下两个男丁,大的十岁,小的才八岁,穆侯的其他几脉兄弟子侄早些年都牺牲在战场了。”
他没有看过那份机密军报,也不知皇帝早已谋划清除穆家军,只从客观角度来据实分析。
“不是穆家人干的,还能是谁?你们这些窝囊废,一个刺客都抓不住,枉费朕养你们多年。”镛帝暴怒,一脚踹倒贺峻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