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只能先行这一步棋
睿王府。
影卫若风疾步进睿王寝室。
“禀报王爷,太子去御书房劝谏也没能拦住皇上下旨,还被皇上罚在东宫闭门思过一个月。”
萧景睿闻言震惊坐起,急切问:“外面如何了?”
若风据实道:“皇上下旨宣告天下穆家军通敌叛国,临时提拔张佑荣当禁军统领,他带人在宫门前斩杀了一批军属,就连穆夫人也被他当众斩首,宫门前血流成河......"
萧景睿听得一时急火攻心,口中咳出一大口鲜血,痛声道:“本王终究没能护住穆家!”
“穆姑娘有没有事?”
他口中的穆姑娘,自然指的是穆清宁。
尽管她已嫁做他人妇,在萧景睿心中,穆清宁永远是穆姑娘。
若风赶忙上前给他擦血,“王爷不必自责,穆姑娘没事,据说皇上是看在她是陆侯嫡妻份上,放过了她,让陆侯把人接走了,她应该能保全。”
萧景睿松了口气,“穆家那两个年幼的嫡子呢?”
“据说要流放三千里,裴太妃去太后那边求情,也无法。”
“没有经过三司会审就定罪,皇上还是一意孤行让穆家军背负了通敌叛国罪名,真是镛国之耻!”
“王爷当下保住身体要紧,只要穆家赢了民心,公道总有一日会来。”若风劝道。
萧景睿下榻穿蟒袍,“你退下吧,本王要去见太后。”
若风讶异,“请王爷三思,皇上棋子已落定,穆家被抄家流放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王爷此时去见太后也无用,若是皇上怀疑王爷与穆家有关联,恐怕不但于事无补,还要栽进去。”
“事在人为。”萧景睿径直大步往外走。
他要不动声色把穆青宁举荐给太后,凭她的医术,一定能拉拢住太后,不但能自保,将来还能有翻身之日。
否则只会被禁锢在陆长延的后院,任凭陆家人拿捏。
如今他还没有办法救她脱身,只能先行这一步棋。
萧景睿吩咐王府的管家把上好的人参补品和各种珍稀玩物打包备好,坐马车进宫。
睿王的马车经过街市,一路畅通。
掀帘一看,昔日热闹的街市已空无一人,各家紧闭门户,不少人家挂起了白幡,隐约可以听到恸哭声。
穆清宁的计策虽然为穆家军的冤案保存了翻盘的根基,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估计她母亲被杀也是始料未及。
此时,她一定内疚难当。
这一切,都是昏君无道!
萧景睿念及此,更坚定了要夺那个位置的决心。
即使要披荆斩棘,九死一生。
永寿宫,太后正在小佛堂诵念经文,有侍女进来低声通报:“启禀太后,睿王求见。”
太后放下经文,轻轻一叹,“如今,只有睿王才是真心实意关心哀家。”
她自己生的儿子立太子后没多久就夭折了,后来再无生育,便纵容其他皇子夺位,在快决出胜负时顺手帮了六皇子一把,扶他上位。
如今镛帝虽然面上恭敬她,但毕竟不是她生的,有时来问安都敷衍了事。
倒是睿王年纪最小,侥幸活下的,最尊敬她这个嫡母,每次进宫都会主动来问安。
“请他进来吧。”
宫女应声后引睿王进佛堂。
萧景睿亲自拎着装名贵药材和珠宝的匣子进去,躬身行礼。
“儿臣见过母后,母后近来身体可好?”
“好什么,一大早外头闹哄哄的,哀家整日都不得安生,头痛得很。”太后蹙眉道。
“给睿王赐座。”
宫女搬来软凳,萧景睿不着急落坐,一脸温顺关怀。
“儿臣也听说了此事,正是担心前朝的事打搅母后静养,特地来请安,带了些药材和翡翠珠宝,希望母亲能用得上。”
他打开礼盒,都是名贵的药材,珠宝虽然不太出众,但有一颗夜明珠有鹅蛋般大,甚是夺目。
太后看得心中甚慰,浅笑道:“睿王有孝心了,陪哀家用了晚膳再出宫吧。”
“好,儿臣也想多陪母后一会儿,儿臣自幼体弱,若不是母后看护着,儿臣早就不在了,在儿臣心中,母后是最亲近之人。”
萧景睿这番孝顺的话说得让太后更加受用。
“唉,你就亏在身子不弱,否则......”
下半句被她有意止住了。
但意思容易引人猜想,比如否则当年就扶持你登大位。
这种半真半假的话,萧景睿自然不会当真,当时年纪小,自然是争不过那些皇兄的。
朝臣也不愿有个奶娃子皇帝。
“太医怎么还没有把母后的头疾治愈,这医术,竟然不如民间的。”
“哀家这头疾也不是三两天了,太医院开的药服用后能好一阵,过不了几日又犯。”太后说到这里,想到他话里的意思,便问:“民间的大夫,医术竟然有比太医还好的?”
萧景睿不急不缓道:“儿臣听闻新封的陆侯他母亲原本也是有旧疾,患头风七八年了,三年前已是卧床不起,也请过太医医治都不见效,后来好像请了民间的大夫医治,如今已经大好了,今春还参加了许国公府办的寿宴。”
那次许国公府办的寿宴他以为穆清宁也会去,他便也参加了,没想到只有陆老夫人带着她的女儿出席。
许国公是太后的娘家兄弟,太后听了自然深信不疑。
“若是如此,昭云必定是知道的,明日哀家差她去问一问陆府请的什么大夫。”
因为镛帝历来是个薄情寡义的,太后忽然也疑心是皇帝授意太医院不给她彻底医治好。
就像睿王这样的,养成个病秧子,好掌控。
太后心里有了猜疑,自然会落实,当下就让侍女去宣昭云郡主明日进宫。
萧景睿陪太后用完晚膳出宫,带了不少太后赏的礼物,每一趟问安倒不会让他亏太多。
不过,回了王府,他便换了夜行衣。
若风见他要出去,担心问,“王爷这是要去见穆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