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不要再打主意

太后多年的顽固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燕珩听不得别人说自己朋友的不好,反驳道:“皇祖母,卫邀月是很好很好的人,扶光也不糊涂。您觉得,他们质疑崇王有反叛之心,仅仅是因为从前的那些过节,想要报复吗?”

太后的神情复杂又纠结,“哀家也不清楚哀家只是不相信,崇王他远离盛都,那么多年一直都安生度日,他怎么会有那样的心思?这些日子在盛都,他总是为皇帝分忧,干了不少的实事,难道这些,都是假的?”

“所谓当局者迷,皇祖母身为周家人,或许很多事情,未必看得清。”

燕珩到底是皇家子孙,连他也这样说,太后的心里终于是生出了些怀疑。

崇王入夜才回来,一进门就急着来给太后请安。

“太后这两日在白露寺里过得可还舒心?”

太后端坐着,面色带着浅笑,“一切都好。睦陵里可是出什么事了?崇王竟去了足足三日才回来。”

周恪起身,大摇大摆地坐下来,道:“噢,无事。还不就是那几块地的事情?有几个草民硬是不愿交出耕地,当地的官员碍于燕珩的威压,也帮着他们说话。”

太后还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没想到周恪居然还追究。

“不是说了吗?不过是几块地,另选就是了。”

“那怎么能行呢太后?”

周恪执着道:“睦陵是安葬咱们周氏先祖的地方,那建造在何处,都是要讲究风水的。臣已经找人算过了,就是那几块儿地最是合适,怎能说改就改了呢?”

太后重视周氏,但是民生面前,她还是分得清孰轻孰重的。

“逝者已矣,百姓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的。我们仗着权势占了乡亲的耕地,是要落人话柄的。恪儿,你如今是皇帝面前的重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燕氏皇族的颜面。损害百姓利益之事,可不符合皇帝做事的一贯风格啊。”

周恪的脸色明显沉了几分,“太后,咱们大老远来这一遭,不就是为了好好地为咱们周氏先祖安排好身后之事吗?生前,我周氏先祖为大景江山抛头颅撒热血,而今死后只是想要体面一些,却也不行吗?”

这一番话,戳到了太后的痛处。

她纠结又痛苦,不由地叹了口气。

“恪儿,若你真为着周氏着想,还是赶快成家,添个一儿半女,为周氏开枝散叶才算是大事。”

周恪勉强一笑,“不急,臣侄还年轻。”

“还年轻?你今年已四十有三了吧?皇帝在你这个年纪,都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了。哀家知道你一心为国,想着为皇帝分忧,不过眼前不是还有太子和玉宁在吗?孩子们都大了,能够为燕氏江山分忧了。你呢,也该有个正经的家,有孩子为你分忧,给你养老啊。”

太后的苦口婆心,周恪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他满脑子都是太后一口一个的“燕氏江山”“燕氏皇族”,心里越想,脸上越是挂不住。

“恪儿?你在听哀家说话吗?”

崇王回了回神,“噢,太后说的是。”

他眼珠子转了两圈儿,试探性地问:“绥辉归入我大景,眼下疆土扩张,人口迅速增长,天下诸事皆压在陛下身上。虽说陛下洪福齐天,但毕竟年纪渐渐大了,难抵操劳。这燕琢身在储君之位已久,可是近来盛都内外都在传说是陛下与皇后娘娘感情不睦,且太子的身世”

太后警惕又像是警告地瞥了周恪一眼,“这些胡说八道的传言,你都是从何处听来的?”

“都是道听途说的流言罢了。不过人言可畏,所谓传言,或许也不全是空穴来风。太子是一国储君,若是身世存疑,恐怕日后会落人话柄啊。”

关于燕琢身世的传言从前不是没有,只是最近传得越发疯狂。

想到皇家的颜面和储位的稳定,太后也常常为此发愁。

“帝后不睦,储君又屡陷流言,这些确实不利于皇权稳固。不过皇帝并未提起过易储之事,想必他对太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周恪的眼底充斥着阴骘的光,“是。朝中有这么些忠臣可以为陛下分忧,想必陛下也不会急着处理此事。”

“嗯。再不济,也还有玉宁。这孩子从前看着是个柔弱女子,一心只有儿女情长,还差点被送去和亲。没想到,上了学堂之后,还真成长了不少。以前皇帝允许她摄政,哀家心里还有些顾虑,不过现在看来,这孩子还真让哀家刮目相看。”

周恪的心里防线突然被这番话给击溃了。

“太后,您觉得玉宁公主摄政是一件很好的事?日后若江山后继无人,您不会还想让公主成为这天下之主吧?一个女子,不老老实实地成婚,相夫教子,反而抛头露面地干预朝政,您可知朝中有多少的老臣已为此愤怒不已?”

他的语气几乎是在抱怨,像是控诉自己遭受了多大的不公。

太后震惊道:“为何不可?女子若是有才干,未必不如你们男人!那些老臣依仗着往昔的军功,整日多嘴多舌地给皇帝施加压力。然而真正正在为皇帝分忧,为景国解决问题的人,是这一辈的青年才干。玉宁和其他臣子一般,有真才实干。朝中也有以陆中丞为首的臣子极力支持她。崇王,你不要偏听则暗。”

也许是觉得刚才的话说得太激进,崇王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很快平静了下来。

“太后恕罪,是臣迂腐了。”

然而太后是个很聪明的人。

从刚才的那段对话之中,她能够看出,她平日里那个乖顺的好侄儿,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个绵羊。

想起卫邀月和燕珩的话,太后的心绪乱成了一团乱麻。

她按了按眉心,挥手道:“哀家乏了,你先回去吧。”

周恪很识时务地起身,刚要踏出门槛,又被太后喊住。

“慢着。”

太后没有看周恪,只是以一种上位者的语气,冷冷地吩咐着:“那几块地,你不要再打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