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姜冏归降
第五十二章 姜冏归降
是夜,李应大营中,闹事的飞熊军一个都没被放过,被杀得人头滚滚。
他们的头颅就这么被插在木桩上,立于军营各处,用以震慑心有怨恨之人。
更有不少飞熊军只是小声的抱怨了句,便被督护队的人抓去砍头。
毕竟是针对曾经眼高于顶的飞熊军,这让化身督护队的普通将士一个个干劲满满,甚至行动上更多了几分狠辣……
看到这些曾经地位高于自己的人落难,仿佛让督护队有了别样的满足感。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劣根……
就在大营各处掀起腥风血雨的时候,胡封也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而此时胡封的营帐内满满当当都是人,除了王传与杨志之外,原属于李暹的那些西凉兵将校也齐聚于此。
胡封面色有些凝重的看着大家,苦笑道:“兄弟们,事情可能与吾等预料的偏差颇大。”
西凉将领们闻言心中咯噔一下,他们可是知道此时帐外有多混乱,看到督护队的人,他们也得绕着走。
有位将领弱弱的问道:“可是跟外面发生的事情有关?”
胡封看了一眼说话的将领,随后又叹了口气,言道:“大将军……好似不打算放过曾经投敌的人。”
那将领急忙道:“吾等未曾投敌啊,吾等只是…只是……”
王传接话道:“只是被俘虏对吧?呵呵,可能在大将军眼里,不肯力战的我们下场只会更惨。”
王传这句话说出来,帐中众人顿时议论起来,焦躁的情绪正在快速蔓延着。
胡封又叹了口气,神色悲伤的道:“吾倒是无碍,毕竟吾是大将军的外甥,有这层关系在,大将军可能会处罚吾,但绝无性命之忧……只是在座的弟兄,吾…吾实在是……”
有将领怒声道:“吾等为大将一直都在拼死拼活,看看当初从长安出来的兄弟,后军整整八千人,如今主将李暹战死,副将龚义战死,八千弟兄只剩下咱们三千余人,都这样了大将军还不肯放过吾等吗?”
有人附和道:“说的对啊,吾等哪怕有过,但也有力战之功吧,这…这…这……大将军欲杀吾等,岂不是寒了将士之心。”
……
王传眼见氛围差不多了,于是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朝着胡封抱拳作揖,眼神真挚的道:“将军本可以隐瞒此事,待吾等回返长安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但将军不怕吾等叛变,在此危难之时,不计后果的告知兄弟们情况!将军真乃大义也。”
众将闻言,也对着胡封齐齐拱手道:“将军大义!”
只是王传的话让他们之中很多人眼神都火热起来!
对啊!
既然大将军容不得吾等,吾等反了就是,如今这世道,落草为寇那不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
胡封与王传视线交错一瞬,各自隐晦的点了点头。
随后胡封拍案而起,悲愤的道:“吾虽是李傕外甥,但吾更知义为何物。大将军欲杀尔等,吾绝对不从,既如此,咱不如反了,吾带着弟兄们,另谋一条生路。”
有将军道:“可是军中已无粮草,此时反了…只怕……”
杨志打断道:“无需担心,这李应的士卒本就是骑兵居多,再加上他们为了避免飞熊军闹事,也将飞熊军的战马收缴统一管理,吾等只要袭了马营,这万千战马那就是移动的粮食,足够咱们与主…呃……足够咱们寻找一处落脚点了。”
杨志差点将“与主公汇合”脱口而出,幸好他机智的改变了口风。
王传也被杨志惊出一身冷汗,他娘的,这个关键的时刻要是让这些骄兵悍将心中生疑,那今天的戏就白演了。
好在众将士都忽略了杨志的“口误”他们现在都在想着怎么拿下马营。
……
胡封思索片刻,眼神愈发坚定,随后他吩咐道:“如今只有制造足够的混乱,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吾意,咱们兵分两路,一路趁着夜色袭击李应中军,让中军大乱,另外一路前往马营,沿途放火,等马营的守备力量被调开,就夺马跑路……”
……
就在胡封等人紧锣密鼓的商议时,大营东向三十里外,姜冏正在打马狂奔,他的身后也仅剩下十几名亲卫了。
此时姜冏已经跑了大半夜,他感觉到胯下战马已经坚持不住,便缓缓放低了马速。
“此处有条小溪,吾等便在此暂歇一夜,明日在做计较吧。”
言罢,姜冏翻身下马,径直朝着溪边走去。
他的亲卫们也纷纷下了战马,有的落地后一个趔趄,栽倒在地就不愿起来了。
他们甚至一日夜都未曾进食了,营中本就断粮,又这么折腾了一夜,就算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姜冏看着眼前的情况,只觉得心中郁闷,他到现在还没搞清楚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样。
他可是李利的副将,飞熊军的一方军侯啊,自他从军以来,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就在姜冏唉声叹气时,忽然他觉察到了不对。
他猛然抬头望
去,只见不足一丈宽的小溪对面,一名少年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姜…将军,别来无恙乎!”
姜冏大惊,一个挺身站起,同时也拔出了腰间挎着的佩剑。
他的亲卫们也纷纷拔剑汇总过来,但是他们周围顿时火光大亮,数百骑兵从外到内,里三层外三层的将他们包围得严严实实,只怕他们插翅也难飞了。
姜冏看了眼包围圈,又转头看向少年,苦笑道:“阁下便是董瑜吧!”
董瑜“哈哈”一笑,拍了拍手上的尘土也站了起来:“算汝有点眼光,可愿降否?”
姜冏想都没想,便摇头道:“吾好歹也是名门之后,怎会愿意做那流寇,公子要战便战,某有死而已。”
董瑜脸色一沉,他娘的,劝服成功率再度减一……现在想想,他好像还从来没成功劝降过人呢。
就在董瑜准备先把人抓了再说,不曾想贾诩却走来打断了他。
贾诩给了董瑜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随后言道:“将军既是名门之后,就甘愿死在这无人问津的山林小道?”
姜冏沉默着,没有回话。
贾诩不以为意,继续笑道:“吾家主公乃是堂堂相国之后,虽暂无爵位在身,但吾家主公平白波,清君侧,守百姓,斩胡轸,早就威名赫赫,封侯拜将也是迟早的事情,又怎会是那流寇可比?”
“如今吾主以身犯险,拖住李傕数万大军,为的就是让十数万百姓得以安然离开关中北上。阁下既有勇武在身,何不追随吾主,一同前往并州,届时讨蛮夷定边疆,也不负汝这一身武勇啊。”
姜冏闻言眼射精光,他犹豫片刻,还是朝着董瑜问道:“敢问公子为何要救那十数万百姓?如果将军舍下百姓,想要北退简直易如反掌。”
董瑜摇了摇头,淡淡的道:“很多人都这么劝过,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吾等四方征战,总得明白为何而战!将军以为呢?”
姜冏咀嚼着董瑜的话,半晌忽然笑道:“公子既如此大义,冏又何惜此身,如蒙主公不弃,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董瑜闻言大喜,他急忙跳过小溪,走到姜冏面前一把将他扶起:“好、好、好,得将军之助,某大事可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