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四世三公
第五十三章 四世三公
随着姜冏归降,董瑜便招手让人将粟饼拿来,给姜冏与其手下分食。
姜冏等人自是一番狼吞虎咽,期间姜冏就自己的遭遇进行问询,贾诩自然是将这段时间的谋划尽数道来。
姜冏听完,看向贾诩的眼神都变了,这他娘的是魔鬼吧…原来阴谋可以这么用?原来人心也是可以计算?
董瑜对姜冏的反应自然是理解的,他也不知道贾诩脑子是怎么长的,这谋略那是一套又一套。董瑜自认也算聪明,但与贾诩比起来,那真的就有点……
董瑜心想,一个贾诩就让人如此头皮发麻了,那另外那些青史留名的大谋士,又会是什么样子?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荀攸…田丰……他们又会展现出什么样的风采呢?
想着想着董瑜就有些心旷神怡,他重生而来的这个时间点,大部分能臣名将都有了归属,但董瑜依旧想与这些人碰碰看,无论成败,也不枉此生了不是!
忽然董瑜想到了一处关节,便询问姜冏道:“将军啊,汝可有子嗣了?”
姜冏一愣,他如今虽然已经二十有四,但他却还未成婚。
姜冏不明白董瑜为何问这个问题,就全当是董瑜另类的关心了。
于是拱手道:“回主公,末将自一十六岁便离开天水前往洛阳游学,之后便从军南征北战,至今还未娶妻,不曾有子嗣。”
董瑜愣了愣,他是知道这个天水来的姜冏大概率就是姜维的父亲,但是他还真不知道姜维是哪一年出身的。
看来历史上,姜冏是在李傕和郭汜败亡之后,才回的天水。
之后就在天水娶妻生子,然后有了姜维!
只是不知道姜冏随自己去了并州,以后还会不会有姜维这个人。
不过想来应该差不了太多,他相信姜冏如果跟着自己,未来的成就肯定会比历史更高,那对姜维的教育肯定就更好了,只要姜冏生个儿子,他也有信心将这个全新的姜维培养得比原历史更加优秀。
……
就在董瑜和姜冏谈天说地时,李蔚也回来了。
只见他带回来的两千骑身上与战马上都绑缚了不少粮草,众人都是一副收获颇丰的样子。
董瑜与众将笑着迎了上去:“李蔚啊,咱只是让汝去佯攻,汝从哪得了这么多粮草回来?”
李蔚看到董瑜,赶忙翻身下马,见礼后,便笑着道:“末将本来就要回了,但是末将看到敌军竟倾巢而动,便想着机不可失嘛,于是乎末将就杀了个回马枪,直接把那李应的大营端了,反正能带的都在这里了,带不了的末将全都一把火烧了,嘿嘿……”
董瑜“哈哈”大笑起来,他拍手叫好道:“如此一来,那李应今夜恐怕要饿肚子咯。”
贾诩也笑道:“正所谓临阵变通,方显名将本质,李将军能如此用兵,未来必定是员上将。”
李蔚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转移话题道:“对了,主公,军师,吾劫营的时候顺便劫了个官员回来,还请主公发落。”
董瑜“喔~”了一声,饶有兴致的道:“将人带上来。”
不过片刻,侍中赵温便被推搡着来到董瑜面前。
董瑜双眸微眯,询问道:“汝是何人?”
赵温也算硬气,只见他挺直胸膛,傲然道:“老夫乃是司空赵戒之孙,卫尉、献侯赵典之侄、当今司徒赵谦之弟,老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是江南亭侯,朝廷亲封侍中赵~温~是也!”
董瑜睁大双眸看着眼前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好半天才消化完对方这么长的报名。
董瑜赶紧再脑海里寻找了一圈,还真让他找到了这个赵温的相关信息。
这家伙也算是一个传奇了,未来他也是位列三公之位,虽然没有实权,但人家可是大汉四百年唯一一个在三公之位坐了十五年的人。
董瑜也听出赵温的意思,这好大一串的报名,不就是希望得到优待么。
但董瑜可不吃这一套,他心中在想,如果有一天抓到了袁绍或者袁术,那人家应该怎么报名?
把四世三公的名号都报一遍?
董瑜淡淡的道:“汝可愿降?”
赵温瞪着董瑜,他都这么报名号了,这黄口小儿怎么敢的?
赵温怒道:“吾蜀郡赵氏何等名望,岂会屈膝于汝?”
董瑜不以为意的摊了摊手,自顾自的说道:“蜀郡赵氏?很有名望吗?那四世里面出了三个三公的袁隗如何?不也被吾父屠了满门?”
赵温顿时气得浑身发抖,他咬着牙指着董瑜,半天说不出话来。
董瑜也懒得和赵温浪费时间,下令将其带了下去,暂时就让他与周奂、崔烈去作伴,至于未来怎么处理,那就等以后再说吧。
现在杀这些人除了让自己名声更臭之外,一点好处也没有。
目送着赵温被带下去,贾诩凑到董瑜面前言道:“主公刚刚可是说错了。”
董瑜询问道:“哪里说错了。”
贾诩道:“主公说的四世三公,那可不是四代之人出了
三个三公,而是四代里面都有位列三公之人。”
董瑜一愣,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只听贾诩解释道:“袁氏之所以被称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因为其家族从袁安开始,便已经章帝的司徒了,其后袁敞为安帝时候的司空、袁汤为桓帝时太尉,袁逢为灵帝时司空,袁隗为灵帝时司徒……其四世均出现过担任三公的人物,故而称袁氏为四世三公。”
被贾诩这么一解释,董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四世三公是这么来的。
……
就在贾诩给董瑜解释何为四世三公时,三十里外的李应大营也爆发了大乱。
首先是中军大帐处喊杀声震天而起,李应虽无领兵大才,但今夜本就不太平,故而李应也将大量士卒安排在中军附近,生怕有个万一。
所以杨志率军袭击中军大帐时,还没靠近便被发现了,随后就是一番厮杀展开。
紧接着,大营四处火起,紧随而来的就是各处营帐发生营啸,一时间大营乱作一团。
接下来就是马营遇袭,囤积战马的营地本就是重中之重,李应放在这里的守备力量多达千人。
但随着营啸的发生,这些守军自个就先乱了,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批袭击马营的,还不是胡封的人。
而是压抑了许久的飞熊军……
当胡封亲自带队来到马营时,营中早就乱作一团了。
胡封见状大喜,他眼珠子一转,便呼喝道:“叛军作乱,随吾杀贼。”
……
于是乎,胡封及其手下逮着飞熊军就是一顿乱杀,然后赶着近万匹战马,就这么肆无忌惮的冲出营寨,扬长而去。
当营中叛乱被完全镇压时,已经是天色大亮了。
此时的营寨可谓是满地尸体,战马更是没剩下几匹。
李应一清点损失,瞬间就欲哭无泪了。
原本的两万大军,瞬间缩水了一半,在加上军中无粮,此刻还有不少士卒正在趁乱脱离营地。
当李应清点完损失,还没看到胡封时,急忙询问部下胡封的下落。
有部将言:“昨夜见胡封将军在马营率军平叛,但叛军裹挟战马而逃,胡封将军已经带人追出营寨,不知所踪。”
李应闻言大为感慨,关键时刻还得是胡封靠谱啊!
但眼下这种情况,不拔营肯定是不行的,在这么拖下去,只怕剩下的这一万疲军也要分崩离析。
李应派出斥候寻找胡封的同时,也下令全军开拔,朝着李利的军营方向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