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找准时机

四五千匪徒带上家属近万人,集结在大小云山之中,而入云山的重要门户成了双方争夺的主战场。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准备,今日天刚刚亮,营寨负责观察的匪兵就注意到团练的异动。

团练整整两个营已经在山寨下布置好阵型,貌似准备强攻这处重要山口。

几名匪首得知消息后,立刻组织山贼在隘口处布防,准备迎接团练的进攻。

现在隘口上防守的山贼有三百人,这并不是山贼人少,而是隘口木制防御城墙上站不下那么多人,山贼们神情紧张的看着木制城墙外两千团练士兵。

在团练列阵的同时,团练后方数十门铸铁大炮也已经竖立起来。

这些大口径火炮和其他攻城器械都是从南京兵器局申请调拨来的。

由于山路难行,火炮运送费尽周章,瑶景玉迟迟不肯进攻就是在苦等火炮和攻城器械的到来。

山贼首领看到这个情景,今日团练将会发动总攻。首领们高声鼓舞着手下贼兵,让贼兵们的士气提到最高点。

贼兵们也知道,隘口被攻破的后果,也鼓舞起了自己的全部勇气,准备迎接团练既将发起的攻击。

守卫隘口的贼民也有优势,他们有将近三千人,随时可以向云山内申请增援。

如果在木制城墙上伤亡过大,他们将随时退后到第二道木制城墙处防守。

而隘口外的团练只有两千人的步兵,一旦攻击隘口受挫严重,将无力发起再次攻击。

但守军们也有劣势,自己手中一门火炮都没有,只临时做了几台简陋的投石车和几张大型床弩。

剩下就是为数不多的火铳,说道这些火铳都是原卫所官军淘汰掉的旧货,根本无法与团练的火绳枪相比。

老式火铳的结构包括前膛、药室、火门和尾腔。

前膛用于装填火药和弹丸,药室用于储存火药,火门用于点燃火药,尾腔用于插入辅助工具以方便射手握持和瞄准。

明朝边军已经淘汰老式火铳,地方卫所官军也正在逐步淘汰旧式火铳中。

新式火铳改进为筒口到药室逐渐增大的形状,优化了结构,火铳通过烧红的金属丝或木炭点燃火门里的火药来发射弹丸。

在使用时,需要先将火药和弹丸装填进前膛,然后通过火门点燃火药发射弹丸。

而火绳枪则有一金属弯钩,一端固定在枪上,另一端夹持燃烧的火绳。枪上有一通火之路,用于装填火药和弹丸。

火绳枪则依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单手或双手持枪,眼睛盯准目标,火绳缓慢燃烧,点燃火药后发射弹丸。

这两种火器各有千秋,但历史证明随着火石击发的碎发步枪的发明,火铳与火绳枪都逃不脱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没有了火器优势,山贼却拥有不少猎弓,这些猎弓虽然射程不远,但数量众多,作为防守方还是够用的。

一旦团练进入八十米范围以内,就会受到铺天盖地的箭羽洗地。

十几座大型床弩摆在隘口处的木制围栏和山壁中,为了节约箭支,山贼首领在栅栏上来回走动,大声提醒床弩手们要尽量瞄准后在射击,争取做到发射一箭射杀一人。

赵铁牛紧紧握着手里的怒弓,神经紧张的看着隘口外的团练队列。他旁边另一名山贼刘石头是他的后备人员。

刘石头也很紧张,手一直在衣衫上擦着,口中喃喃自语,不知道一个人在不停的唠叨什么。

“铁牛,我们真能挡住团练的进攻吗?”赵铁牛正在专心致志的留意隘口下的团练动向时候,刘石头突然询问道。

“我想应该能吧!他们毕竟没有我们一半人多,我们身后随时有几千增援,如果再把那些家属武装下,还能凑一两千人。”

“我们就是二换一,他们也攻不进来的。”

赵铁牛不仅是在安慰刘石头,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他也不清楚能不能守住,毕竟团练身后还有为数众多的浙江卫所官军。

就算能挡住团练,那些卫所官军难道就会轻易撤离逃走吗?

“是啊!我们这么多人,他们怎么可能攻的上来。”

刘石头虽然也这样安慰自己,但从他的神情上看明显自己都不信自己说的话。

“石头,等会开战的时候机灵点,不要被团练的火器给击中了。”赵铁牛转头对好友刘石头说道。

他俩从小在一个村庄长大,互相之间也算是沾亲带故,后来又一同入伙成为山贼,更是多次出山打劫沿海,算是过命的交情了。

几日前团练断炮击隘口前,那时众人都信心明显比现在强,他们认为己方据险而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

可惜团练没有攻击隘口,而是在小口径火炮协助下,用土填平了隘口前的壕沟。

在那一战中,赵铁牛第一次见识到团练火炮的模样和威力,自信和勇气大幅度下降,战前能坚守隘口不丢的想法基本早就没有了。

今天他见到团练阵后那十多门体型更大,炮管比之前的小型双轮铜炮更粗,心中不停的在颤抖。

赵铁牛正在胡思乱想时,隘口外的数十具号角同时吹响。嘹亮的号角声,响彻隘口内外的天空。

“全体准备!上箭!”

赵铁牛所部将领,在号角吹响的同时高声下达备战命令。

赵铁牛和木栅栏上的床弩手们,立刻拉动弩弦将重箭装上,平举着准备射击。

隘口外面排列整齐的方阵在号角响起的同时,开始缓缓地向前移动。

赵铁牛的呼吸急促起来,心脏剧烈地跳动着。他看见了团练的重型攻城器械,这时也被从阵中推了出来。

最先出现的是十座攻城踏,他们的身高在七米以上,当然如果需要还可以继续家盖。

这样的攻城塔基本与赵铁牛所在的木栅栏城墙一样高,外面黑乎乎的应给是外挂的铁皮装甲。

前几天,赵铁牛初次见到他们时,还以为他们是桥板车。

可当见到塔上几层内,都射出大炮的弹丸时,才知道他的名字是攻城塔或者叫井籣。

后来他听匪首说,这些塔外面是先铺设一层生牛皮,生牛皮外面在铺上一层铁皮,最外面是出战前用湿土覆盖的一层泥巴。

这样三层防护,城内没有火炮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简易投石车试一试能否砸毁。

他们的防御完全可以抵挡床弩的射击,甚至连火箭也不惧怕。

攻城塔推进速度的速度很慢,塔下部有六个木轮子,需要近百号人才能推动它们前进。

它们行走的地方,也就是这几天团练在不断加固夯实地面上的几条通道。

相比之下,重型火炮的推进速度要快上许多,重型火炮下面装有四个木轮子,在两头耕牛的牵引下就能快速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