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分析利弊

没有完成训练的所有人沉默了。

余二指着土坑,大声对他们说道:“你们既然都怀有仁义之心,当然不忍心看见这些尸骨抛于荒野。”

“发挥你们的仁义之心吧,将他们掩埋掉。其余的民团将士听令,现在返回营中休息,明日一早照常训练。”

“是!”剩余民团青年领命重新整队离去,团练也随之离开,只剩下余二和刘铁柱等人还站在原地。

余二见他们还不动手,笑道:“怎么诸位的仁义之心动摇了?那你们站在一旁,让我这个小人来一番仁义之举。”

说完余二拿起一旁的铁锹,便开始往坑里铲土掩埋。

刘铁柱见状,也默默地拿起铁锹,开始做收尾工作,不一会儿功夫,所有留下的民团青年都拿起铁锹往坑中填土。

方管家奉命前来监督,赵美人和余二做杀人训练时,他就在一旁默默看着。

看着那些青年,一边呕吐,一边用刀割着俘虏的脑袋,方管家不由暗暗摇头。

如果不用这个方法训练他们,一旦上了战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九死一生的结局。

尤其民团,他们接下来经常要深入山区抓捕贼民和山贼。如果不心狠手辣,进入深山老林中休想生存下来。

就算他们经历杀人训练,作战经验还是无法与团练中那群贼配军相比。不经过血与火的考研,他们是不会尽快成熟起来的。

当刘铁柱拒绝余二的命令,方管家又叹了一口气。这样迂腐的人,只适合在县城当名替人写状子的状师。是不是适合来到军队充当杀人机器的。

军人第一职责就是听从命令,对不理解,不情愿的命令都要执行了再说。

如果都像刘铁柱一样拒绝执行长官的命令,军规军纪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军队将一片散沙,军队还怎么打胜仗。

当余二要将刘铁柱等人剔除出营的时候,方管家觉得余二也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对待不服从命令的人,在战场指挥官有权当场斩杀。

现在只是将他们剔除,也算是为了他们好,不然今后不是死在敌人手里,就是死在余二这位心狠手辣的民团首领手中。

天色放亮时,余二等人才将坑全部填平。

余二见方管家陪同一夜,心里不由感激,走到方管家身旁道:“方管家,小人还真没注意到您陪同了一夜。”

“其实您早该回去休息的,您看现在天色已经亮了,您也休息不成,回去还要伺候恩公,小人自己实在过意不去。”

方管家笑道:“何必说这些客套话,老爷对你很看重,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交付你来做,所以才让我前来盯着,怕你无法镇住那群散漫惯的山民。”

“是是是。”余二点头哈腰道:“恩公对小人恩重如山,小人今生今世都还不完恩公的提携之恩。”

“只要恩公有需要,小人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方管家呵呵笑道:“好好好,我知道你的心意,回去后会转告老爷的。你好好干,跟着老爷未来会前途无量的。”说完便转身离去。

杨小龙与瑶景玉站在沙盘前闲聊着,方管家进帐道:“老爷,赵美人和余二已经完成了杀人训练,您看还有什么事需要事吩咐。”

“嗯嗯。”杨小龙轻轻摆手道:“将训练不过关的民团青年就地遣散,让他们返回原籍务农。”

“卫所补充来的新兵不合格的都交给总督府张指挥使处理。我们团练不需要吃白饭的软蛋,我也没有多余的银子养一群闲人。”

方管家应了一声道:“老爷,苗姑娘已经回苏州老宅了。”

“您身边快半月无人伺候起居,老奴私做主张,让苗姑娘回去后将金花娘子叫来伺候您,估计金花娘子收到消息,再有十余日就该到了。”

瑶景玉望向帐外,假装对主仆二人对话没有听到。心里却想着,什么无人照顾,你大帐外有五百亲军,哪个不能伺候你起居。

明明就是你杨小龙好色,方管家还替你找借口,怕你晚上一个人寂寞,找来女的给他解闷嘛!”

我赵美人一向治军严格,从不允许女子进入营地。

可你杨小龙每次一来就坏我军法,我还没法管理你。要不是团练是你出银子养着,我早就拿你军法处置明正典型了。

杨小龙“嗯”了一声,便对方管家道:“你年纪大了,又一晚未睡,早些回去休息吧。我这里暂时没什么需要你伺候的,有需要我会命人寻你来。”

瑶景玉见方管家离开营帐,转回身建议询问道:“余二的民团既然完成了训练,就让他们提前赶往庆元县外围剿灭贼民吧。”

“以民团做事狠辣的风格,我想半个月时间足够将庆元县内的山贼眼线拔掉大部,到时我们再展开穿插敌侧翼行动将会得到极高的保密。”

杨小龙摇摇头道:“余二是把快刀,优点是,做事足够狠辣,下手也从不会留情。”

“可缺点也足够明显,他的狠辣事后容易被人指责。尤其那些都察院的御史,恐怕等战后会上折子参他滥杀无辜。”

瑶景玉道:“他不就是你培养的白手套嘛!”

“等浙江和福建剿匪结束后,这滥杀乡民的罪名让他一人承担,替咱们团练抗下所有的恶名和罪责。”

“京师内的那群假仁假义的官僚,他们只关注自己名声,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就算真的知道江浙闽三地的假倭,其实大多数是山民假扮倭寇趁火打劫,也会选择故作不知,等一切结束,再跳出来主持正义,将名声和功劳都揽入他们名下。”

杨小龙叹口气道:“你说的一点都没错,朝廷内被一群自缢清流的人把持,实际上那群人当中鱼目混杂。”

“不少都是地方士绅在朝廷的代言人,真正清流派中做实事的人屡遭排挤…”

“地方上士绅不断兼并优良土地,还不用纳粮不用交税,导致朝廷税收日渐减少。”

“朝廷为了稳定税收,只能不断向普通百姓索取,如此下去再不进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税务改革,大明未来必然会因此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