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聪的一生川雨穿越历史

第354章门骑马之战(上)

公元7年2月10日,寒风凛冽,在遥远的朝鲜半岛上,东萨维兰的局势如同这冬日的天空一般阴霾且压抑。东萨维兰的宿长城上游120里处,一支由9000名格卫军组成的精锐部队正浩浩荡荡地朝着门骑马山脉进发。格卫军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自信与坚毅,他们身经百战,每个人都有着长达五年的血战经历,是东萨维兰军队中的王牌之师。

与此同时,在门骑马山脉之中,赵聪正带着3000名士兵严阵以待。赵聪站在一块巨石之上,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周围的将士们围在他的身边,神情紧张。

“恐怕这门骑马山脉是个危险之地了。”赵聪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他的眉头紧锁,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恶战。

一名将士听了,立刻反驳道:“赵大人,咱们怎能如此轻易地放弃?门骑马山脉地势险要,是我们重要的防线,一旦放弃,后果不堪设想。”他的脸上满是焦急,手中的长枪不自觉地握得更紧了。

赵聪摆了摆手,说道:“我并不是要放弃,我是在想着如何以少胜多击败这9000个格卫军。”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将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深知格卫军的厉害,那可是经过战场严厉筛选才加入精锐体系的部队,每一个士兵都身经百战,要想以3000人击败9000人,谈何容易?

另一名将士皱着眉头,大声说道:“赵大人,你别在这里信口雌黄、自信夸大了。这东萨维兰的格卫军可不是普通的军队,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我们与他们相比,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都相差甚远,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击败他们呢?”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质疑和担忧。

赵聪看着众人,神情严肃地说道:“这自然是我所担心之处,但大家别忘了,去年才出现的动态性战术,那些格卫军老兵们并不熟悉。我们只要把握好这个优势,就能有机会击溃这些格卫军。”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将士们依旧面露疑虑。一名士兵犹豫了一下,说道:“赵大人,这动态性战术我们也只是略有耳闻,真的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吗?而且,与格卫军交战,代价肯定不小。”

赵聪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代价确实不小。歼灭风险可能会达到三成以上至五成以下。但我们必须要把握好这个风险,不然的话,门骑马山脉肯定会败。这就如同一场赌博,我们虽然处于劣势,但只要策略得当,就有可能赢得这场赌局。”

又有一名将士说道:“赵大人,你说的动态性战术,具体该怎么实施呢?我们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个战术来对抗格卫军呢?”

赵聪走到地图前,指着门骑马山脉的地形说道:“大家看,门骑马山脉地形复杂,有许多山谷和隘口。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地形,将部队分散开来,采用游击战术。当格卫军进入山脉后,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进行骚扰和袭击,让他们摸不清我们的主力位置。同时,利用动态性战术中的灵活多变原则,不断改变我们的攻击方式和时间,使他们疲于应付。”

“可是,格卫军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会轻易地被我们的游击战术所迷惑吗?”一名将士还是有些担忧地问道。

赵聪笑了笑,说道:“虽然他们是老兵,但对于动态性战术并不熟悉。他们习惯了传统的作战方式,我们的游击战术和动态性的攻击会让他们感到陌生和困惑。而且,我们在熟悉的地形中作战,有一定的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被动摇,就有可能打乱他们的阵脚。”

将士们听了赵聪的分析,渐渐开始有些动摇的信心又重新坚定了起来。他们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只要团结一心,运用好战术,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赵大人,我们愿意跟随你,与格卫军决一死战!”一名将士大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其他将士也纷纷响应:“对,我们跟着赵大人,不畏惧任何敌人!”

赵聪看着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感动和信心。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惨烈,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在门骑马山脉抵御住格卫军的进攻,为胜利争取一线生机。于是,他大声说道:“好,将士们!让我们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此时,远方的格卫军正一步步逼近,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在门骑马山脉打响……

在东萨维兰的首都,那座巍峨的宫殿中,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落在铺着红毯的地面上。国王萨东端坐在王座之上,他那刚毅的脸庞此刻却布满了阴云,威严的目光紧紧盯着手中的奏折,军情急报上那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文字,如同尖锐的针,刺痛着他的心。

“长秋关被攻破,长生城也被攻破……萨平城、长春城,从两年前到现在,竟已丢失了17座城池!”萨东猛地一拍桌子,愤怒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他站起身来,在王座前来回踱步,身上的王袍随着他的动作沙沙作响。“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连记朝的军队都打不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失望和愤怒,仿佛要将眼前这群大臣生吞活剥。

大臣们个个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宫殿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时,官员葡乐快-淋瘤身体颤抖着,缓缓跪下,声音带着一丝恐惧和颤抖:“大王,我们真的不知道苏里在哪里,恐怕……恐怕他已经叛逃了吧。”他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其他大臣们闻言,顿时炸开了锅。大臣格快冲挺身而出,涨红了脸,大声反驳道:“胡说!苏里帮我们打了这么久,死守了多少城池,就算他屡屡失败,看在他的苦劳份上,也得免他一死啊!更何况,苏里一直对咱们大王忠心耿耿,怎么可能会背叛敌军呢?难道他前两年到现在死守城池的那些战绩,就这么一笔勾销了不成?”

萨东听到这里,怒不可遏,他再次怒拍板子,吼道:“你们给我闭嘴!苏里绝不会轻易投降的,按照他的性格,怎么可能会背叛我们的国家?他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萨东虽然愤怒,但他心里清楚,苏里是他的一员猛将,为东萨维兰立下过赫赫战功,他不相信苏里会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

然而,此刻在距离首都120里处的门骑马山脉,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阳光洒在起伏的山峦上,给这片充满硝烟的战场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赵聪站在一处高地上,目光敏锐地观察着战场的局势。他身着一袭黑色的铠甲,铠甲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显得格外威严。

“分散布置,压缩伤亡人口。”赵聪大声下达着命令,声音沉稳而有力。士兵们听到命令,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如同训练有素的猎豹,在门骑马山脉的重重复杂地形中穿梭。这里山峦起伏,树木茂密,沟壑纵横,是一个天然的战场。

赵聪深知利用地形的重要性,他指挥着士兵们进行大量复杂的行军。士兵们自带了足够支撑20天的粮食,他们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果敢。每次与格卫军遭遇时,一开始格卫军还能轻松应对,他们仗着人数上的优势,呐喊着冲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公元7年2月13日,三天的战斗让格卫军疲惫不堪。他们在这复杂的地形中来回奔波,早已没了最初的挑战斗力。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

格卫军的将领看着士气低落的士兵们,心中焦急万分。他不断地鼓舞着士气,试图让士兵们重新振作起来,但收效甚微。而此时的赵聪,依然冷静地指挥着战斗。他看着格卫军的状态,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

在东萨维兰的宫殿里,萨东依然在为前线的战事忧心忡忡。他在宫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丢失的城池和前线士兵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他深知这场战争的严峻性,如果不能及时扭转局势,东萨维兰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定要找到苏里,他是我们的希望。”萨东自言自语道。他下令派出大量的探子,四处寻找苏里的下落。同时,他也开始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大臣们围坐在宫殿的圆桌旁,气氛严肃而凝重。大家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人主张增派兵力到前线,与记朝的军队决一死战;有人则建议采取防守策略,巩固现有的城池。萨东认真地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思考和决断。

“我们不能一味地防守,也不能盲目地进攻。”萨东最终说道,“我们要找到记朝军队的弱点,出奇制胜。同时,要尽快找到苏里,让他带领我们的军队重新夺回失去的城池。”

在门骑马山脉的战场上,战斗依然在持续着。赵聪的军队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地骚扰着格卫军。他们时而从山林中突然杀出,时而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让格卫军防不胜防。格卫军的士兵们在这种无休止的骚扰下,精神高度紧张,疲惫感也越来越强烈。

夜晚降临,月光洒在战场上,给这片血腥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银纱。赵聪的士兵们在山林中隐蔽休息,他们虽然也很疲惫,但依然保持着警惕。而格卫军的营地中,却是一片混乱。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抱怨着这场战争的艰苦和漫长。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想办法打破僵局。”赵聪在营帐中对他的将领们说道。他们围坐在一起,分析着战场的局势,制定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他们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还未可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在东萨维兰的首都,萨东依然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他望着宫殿外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苏里能够早日归来,希望东萨维兰能够度过这场危机。而在门骑马山脉的战场上,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正悄然酝酿着……

(未完待续,请等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