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我家太子爷的身体也没好到哪去

汉王妃尴尬地笑了笑,那笑容在嘴角勉强扯起,显得极为生硬。

她连忙说道:“姐姐这是哪里话?再怎么说咱们也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有些小误会,说开了也就罢了。”

她试图用这番话来缓和这剑拔弩张的气氛,可心里却明白,太子妃对他们的怨恨怕是难以轻易消除。

太子妃冷冷地瞥了她一眼,语气尖锐地说道:“这当哥哥的确实是拿弟弟当一家人,处处为皇家着想,为这江山社稷操劳。可这弟弟有没有认他这个哥哥,我可是不知道。”

“这有些人啊,心思都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为了一己私欲,全然不顾手足之情。”

太子妃的话句句带刺,毫不留情地戳破了汉王妃虚伪的面具。

话谈至此,汉王妃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无地自容。

她心中又气又恼,却又不敢发作。

她知道,此刻再多的辩解都是徒劳,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堪。

无奈之下,她回过身,强忍着心中的屈辱,说道:“过几日,我们全家就要去云南了,妹妹一定会想着姐姐的。此去云南路途遥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与姐姐相见,还望姐姐保重身体。”

她嘴上说着关切的话,心里却在暗自诅咒太子一家。

太子妃毫不客气地怼道:“怎么想?还嫌害我们太子爷害得不够惨吗?你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太子爷都看在眼里,忍在心里。可有些人却变本加厉,妄图谋朝篡位。如今落得这般下场,那也是咎由自取。”

太子妃的声音愈发高昂,情绪激动,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紧接着,太子妃放声说道:“妹妹的大礼,我可受不起,还是拿上你的东西给你家汉王补吧!他在战场上的勇猛,在争夺皇位时的野心,想必也消耗了不少精力,正需要这些补药好好调养调养。”

说完,太子妃连看都不看汉王妃一眼,直接转身离去,只留下汉王妃呆呆地站在原地,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与此同时,大胖已经穿戴整齐,神色凝重地从太子府离开,直奔太和殿的方向而去。

一路上,他步伐沉稳,可心中却思绪万千。

对于汉王和赵王的叛乱,他早有预料,但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让他感到一阵心寒。

皇家的亲情在权力的诱惑面前简直形同虚设,如今老爷子还在,俩个弟弟就已经按耐不住了,这要是老爷子不在了……

当他来到太和殿门前的时候,正好看见汉王和赵王被五花大绑跪在门前。

二人脸色苍白如纸,眼窝深陷,往日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

他们的头发凌乱,狼狈的模样与曾经意气风发的他们判若两人。

汉王和赵王看到太子前来,眼中瞬间充满了杀意,那目光犹如恶狼一般,仿佛要将太子生吞活剥。

他们心中怨恨太子,认为是太子在背后搞鬼,才导致他们落得如今这般下场。

而太子故意装作心疼而又畏惧的模样。

大胖微微皱起眉头,眼中流露出一丝不忍,轻声说道:“老二老三,你们这是何苦呢?为何要走到这一步?”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叹息,仿佛对汉王和赵王的行为感到无比惋惜。

可实际上,他心中却是暗自庆幸这场叛乱被及时平定,自己的太子之位得以稳固。

小鼻涕见到太子爷前来,连忙转身,一路小跑着回去禀报:“皇上,太子爷求见。”

朱棣此时正坐在龙椅上,略显疲惫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让他进来。”

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与无奈,显然,朱棣也是一夜没睡。

昨晚发生的事情让他心力交瘁,倘若没有动刀兵,这场兄弟之间的争斗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可如今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他不得不做出抉择。

如今动了刀兵,叛军攻入皇城,这已然是十恶不赦的谋逆之罪。

朱棣本就是靠着造反起家,手上沾满了皇室宗亲的鲜血才登上这皇位。

他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也最不愿意看见的便是手足相残的悲剧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重演。

然而,如今残酷的事实就摆在眼前,汉王和赵王公然谋反,证据确凿,他也陷入了深深的两难境地。

不一会儿,太子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朱棣的面前。

一路上他脚步匆匆,心中满是忐忑。

此时的他额头微微冒汗,发丝有些凌乱,神色间透着几分焦急与紧张。

“儿臣参见皇上,问皇上圣躬金安。”

“朕安~”

朱棣斜眼打量着太子,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缓缓问道:“被吓得一夜没睡?”

他的语气看似轻松,实则暗藏深意,想要从太子的回答中窥探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太子连忙躬身回答说道:“发生了如此大事,关乎皇家威严与社稷安稳,儿臣自然辗转难眠。”

太子的声音平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小心翼翼地回答着,不敢有丝毫差错。

朱棣轻笑了一声,那笑声中却没有丝毫笑意,反而冷冷地说道:“如今的情况,结果不是挺好的,老二老三,谋反证据确凿,按照律法,全部该杀。”

“杀了他们,你的太子之位就稳了。”朱棣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大胖,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表情的变化。

大胖听到这话,心中猛地一紧。

他连忙跪在地上,将头深深地低下,不敢去看朱棣的眼睛。

他深知此刻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可能影响深远,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朱棣突然怒目圆睁,大声骂道:“这两个王八蛋,竟敢胆大包天谋反,真是吃饱了撑的!当初让他们去就藩,他们不肯去,果然是包藏祸心!”

说话的同时,朱棣还在偷偷地打量着太子。

显然,这番话是在试探他,想看看太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而太子则是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一句话也不敢说。

他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明白父皇的试探之意,却又不知该如何作答。

说轻了,怕父皇觉得他对谋反之事态度不够坚决。

说重了,又怕落个手足相残、不仁不义的名声。

朱棣内心甚至隐隐期待着太子对他们兄弟二人落井下石,他倒想看看这三个儿子会不会彻底的自相残杀。

同时,他也想看看老大一直以来表现出的仁义忠厚是不是装出来的。

紧接着,朱棣微微眯起眼睛,轻声开口说道:“老大,你觉得此事当如何处置?”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同千斤重担压在了太子的心头。

朱棣的目光紧紧地锁住太子,仿佛要将他的内心看穿。

太子心中暗自叫苦,思索片刻后,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无奈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