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燕王铺路
“一旦他身后之人野心膨胀,我们便有可能被暗中刺一刀,但是如果这个野心之人,就赤裸裸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你是说”
礼部尚书抚着胡须,目光闪动,能够当上这个官职的人都不是什么普通人,思维相当敏捷,脱口而出:“那位李成桂!”
“没错,就是他!”
刘伯温言之凿凿的说着:“李成桂本来就不是他高丽国的百姓,只是一根墙头草而已,有奶便是娘的这个道理我想他应该能深深的体会到!”
“并且李成桂还掌握着高丽国内大部分的军队,这便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再者就是李成桂此人,心中对我大明有着一定的恐惧,这般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几乎都被他所占据!”
“所以,高丽国新王人选,非李成桂莫属!”
说完,刘伯温恭敬地对朱元璋施了一礼,又道:“还请陛下定夺!”
“卿之言,在理,既然如此,便依卿的话!礼部和鸿泸寺这几日拟定一个章程出来,册封高丽国新王。”
“是!”
几位礼部和鸿泸寺官员皆是点头。
随后众人退去,准备诸多事宜,但是就在此时,朱元璋淡淡说了一句:“伯温,你且留一下!”
这句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多官员纷纷回头,看向刘伯温,目光中带着各种揣测!
最近正直朝廷动荡之时,太子朱标之死,实在是牵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别的不说,仅仅是太子一系的武将集团,实力就极为恐怖!
朱元璋已经将自己的大半家底都交代给了朱标。
特别是以蓝玉为首的一派武将,那可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班底,论对军中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网,几乎没有哪个派系能够媲美。
更何况在确定朱标为太子之后,这帮人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除了武将之外,朱标的老师们,以宋濂为首,一个个皆是当世大儒,有了这份人脉在,朱标在大明文臣之中,同样有着极高的影响力,这一点,甚至朱元璋都难以涉及!
但,如今朱标英年早逝,他手下的那群人,又岂会善罢甘休!
大家都是在官场上混的,十几年的努力,又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付之东流
特别是淮西勋贵们,对朱标更是有着难以言说的归附感,毕竟这位太子,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
如此一来,如今再找出一位能够接替朱标地位的人选,只有一个,当朝皇太孙,朱雄英!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若是朱元璋替朱雄英铺路的话,不说简单,起码也是信手拈来,一拉一打,便能够让朱雄英十分顺利的登基。
但由于任以虚的出现,使得如今的朱元璋已经知道了明朝历史发展,靖难之役四个字,犹如悬在天上的天雷,引而不发!
他朱元璋也不敢保证,如今的时代,靖难之役还会不会再次发生,而且如果让他亲手对自己的四子下手,他心中也难忍!
毕竟老四是自己这么多儿子当中,最像自己的一个!
儿时朱棣的淘气,贪玩,渴望做大将军的相貌,依旧在眼前清晰可见,朱元璋深深叹了一口气,还是做出了决定!
“伯温啊,你对老四怎么看”
朱元璋将刘基留下来,开口便是一句看似拉家常的话,让刘基心中一惊。
刘基微微抬头,想从朱元璋的脸上寻找些蛛丝马迹, 但是一无所获,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如果不能猜透这位开国天子的心思,那么他刘基的官场生涯,也就走到头了!
不过能混到刘基这份地位,他也不是一般人,微微思索一下,便道:“燕王殿下有赖陛下和太子的教导,自然是文武双全,智谋过人,此番征伐高丽,更是体现出手段老辣,此乃大明之福!”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咱躬亲数十载,自红巾军起义,到如今为大明开疆拓土,得任先生这般仙界人物指点,知子孙祸福,咱心里甚慰,然也不免凡俗,不能像任先生那般天人永驻,再过几载,说不定已然仙去。”
“陛下!”
刘伯温眼中一惊,看着朱元璋身上体现出来的暮气之态,连忙跪下,同时眼中逐渐湿润起来:“陛下万福,与天同寿,必然能万岁!”
“呵,休要如此说,咱朱元璋一生不信鬼神,自微末时,咱当过乞丐,当过和尚,早就看透了这天下的人心,再说那古之帝王,又有几人能够长寿,咱能看着咱的儿子孙子开枝散叶,早就心满意足!”
“咱,有些累了。”
朱元璋说完这一句,便不再说话,看着空荡荡的大殿门口,目光中似乎似乎有追忆。
刘伯温听着此话,虽然心中感伤,但同样也是一凛,他跟了朱元璋几十载,焉能不明白朱元璋的意思,这是要替下一位开始铺路了!
“臣,定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为陛下分忧!”
“好,咱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李卿家前些日子还与朕提起过,要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但朕未许,大明暂时还离不开你们!”
短短一句话,暗藏无数机锋,但是刘伯温听懂了!
陛下这是要为燕王殿下铺路啊!
刘伯温心中一抖,想起来开国时那段血腥岁月,大明上下群臣,人头滚滚,杀的那叫一个昏天黑地,莫非又要再来一次
如果依旧如同任先生所说的那样,陛下传位给皇太孙,弄不好燕王殿下依旧会发起靖难之役,最终还是会落得一个叔侄相残的场面,不仅是朱棣和朱雄英,更是其他亲王的末日!
陛下想必是不想这等场面发生,但是若是让燕王殿下上位,那么这一条路,可不好铺啊!
不过,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一旦决定的事情难以更改,且作为开国大帝,执行力度和影响力绝对不是后世皇帝可以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