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武将全部倒戈

朱元璋自然也知道,凭着李景隆的本事,是不可能说出这般的话来,想来肯定是他背后有人。

而且朱元璋大概知道是谁,心里暗叹一句,老四找了个好军师啊,颇有孔明先生之才,如同咱的李善长!

朱元璋示意李景隆,道:“你接着往下面说,嗯,就是这国本之道!”

“是,陛下!”

李景隆做出沉思之状,实际上是在回忆自己来之前所背诵的东西,片刻后,就见他接着开口道。

“所以,依臣之见,这国本,非但能文而且能武,所谓文武双全,哪怕如同陛下如今这般,已经不需要御驾亲征,只需要派遣燕王殿下便可出征海外,但是想必陛下心中对于此战所有,都能够了熟于胸,并且还能够推断出战事的大致走向!”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同时更加来了兴趣,因为这句话里,不动声色的便将他朱元璋夸了一通。

“所以,只有陛下做到如此,才能够让军中的将士们信服,他们知道,哪怕天子没有陪同他们一起出征作战,但是天子的心中必然还挂念着每一位将士,如此一来,天子才能够得到诸多将士们心中的信任,才能够树立起足够的威信!”

“国本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运筹帷幄,深知大军作战诸多事宜,不能随意猜测,甚至臆想,对于战争和兵家之事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方能够洞悉战场当中的所有,当对将士进行赏赐和提拔之时,便能够心中有数,不至于陟罚臧否,胡乱而来!”

“倘若只读书,又何能知晓军中每次出征,所费钱粮、弓弩、军甲几何更别说对军中将士提拔赏赐做到心中有数!”

朱元璋是打天下的人,深知这些经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多么重要,诚如李景隆所言,皇孙朱雄英确实在这些书生的教导下,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

而燕王朱棣则是与自己十分相似,这些年来不仅安分守己,更是帮助大明抵御大漠部族侵袭,甚至将北元全数灭亡!

此乃大功劳,也可以从此看出朱棣的雄心壮志,朱元璋同样也是眼界深远之人,他看到了大明之外无数的威胁和潜在的危险!

李景隆虽然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太子党一派人,并没有就此放弃,毕竟朝中争论,乃是他们的强项!

但是他们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认为没有干涉朝政的燕王朱棣,早就布下了暗手。

这件事情瞒不过朱元璋的,而且朱棣也在有意展示着自己,不仅能上马打天下,而且论起拉帮结派,玩弄权术,同样也有一套。

可以理解为,这就是朱棣在向朱元璋展示着自己的能量,增加自己的砝码!

文官当中,不断有人站出来,为朱棣说好话,他们很识趣,没有去故意贬低皇孙殿下,反而是用了一种捧杀的手段,将皇孙殿下的品行抬高到了极点。

但是反过来说,就衬托出皇孙殿下,似乎并不是能够干实事的人,似乎这样的皇孙,距离大明的百姓太过遥远,有种被众星拱卫的如同天边人物一样。

太子一党当然不同意,双方文官上面人数差不多,都开始激烈争论。

之前属于太子一脉的李景隆叛变了,投靠了燕王朱棣,还有一位大将蓝玉,不知今日怎么回事,自从上次提出了归隐田园,回到龙兴之地的要求之后,便不再干预朝政。

如此一来,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长孙朱雄英一脉,在武官上面少了支持者。

然而武官集团又有一人站了出来,这人同样是太子一党,并且地位比起李景隆来,更为重要!

魏国公徐达之子,徐辉祖!

皇孙一脉的人纷纷激动起来,手心都开始冒汗,眼中散发精光,这位徐大人,可能就是他们胜利天平上,最重要的一块砝码!

徐辉祖对于太子的忠心没有人怀疑,但是太子如今悲惨离世,所以徐辉祖目前能够站出来,唯一代表的,那便是他父亲,那位将来被封为中山王的徐达的意思!

这徐辉祖的出列,哪怕是高居在龙椅上的朱元璋都有些诧异,他原本还以为魏国公徐达不会掺和这等皇权之争。

朱元璋等待着徐辉祖表明态度,满朝大员也在等着他表明态度。

就在此时,五军都督府下面的一位副指挥使,急忙前来求见。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道:“宣!”

这位副指挥使的求见似乎为这场争论按下了暂停键,但是这位带来的消息却无异于重磅炸弹!

“启奏陛下,海上传来消息,燕王殿下于倭国成功与倭国国君签订契约,倭国国书将不日随燕王殿下一起抵达大明,燕王殿下奏报,此次出兵有赖陛下鸿运,不仅促成倭国永远臣服我大明,并且还为我大明追回,被倭寇劫掠之金银!”

这位副指挥使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庞大的数目,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追回白银将近一万万两!黄金数十万两!其中所属我大明各种宝物首饰更是数不胜数!”

“这,这怎么可能啊。”有大臣表示难以置信!

“胡说,燕王殿下简直是胡闹,这等事情也竟敢谎报!”

“又或者,是你这位副指挥使看错了”有人觉得不可思议,继续问道。

然而朱元璋已经接过奏报,上面讲述的事情,刚刚那位副指挥使已经说过了,无非就是打服了倭国,随后又追回大明所失金银,并且不日将抵达大明北平东港!

“咱已经看过老四的奏报,这奏报当中,确实提出了追回我大明所失银两一亿两!”

朱元璋的话,仿佛有魔术一般,令朝中许多大臣张着嘴 ,不知道说什么好。

虽然前几年大明开始发展工商业,但是速度依旧不是很快,在平稳进行着,哪怕国库如今的储存,也才不过千万两而已!

虽然说是追回大明所失银两,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说辞而已,没想到燕王朱棣这一趟出去,便为大明赚取了十倍国库的银两!

此乃大功劳,天大的功劳,赏一个皇位都不过分!

皇位

许多人经历过震惊之后,脑海中又蹦出了这个词汇,便又想到刚刚还没有结束的朝会,议论国本之事!

群臣心里都是嘀咕道,这还议论个屁啊,一亿两白银,这可是十倍国库啊!

也就在这时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徐国公之子徐辉祖上前开口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燕王朱棣在北平府素来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我等在金陵都尚且有所听闻,燕王更是北伐逆元,东征高丽、倭国两国,建立不世之功,如今更是为大明国库赚取亿万财富!此乃上天之幸,此乃陛下之福,此乃大明之昌盛所在!”

徐辉祖此话一出,群臣也都反应过来,立马纷纷跪倒在地,口中高喊着:“恭喜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诸位卿家平身!”朱元璋如今也面露喜色,如此多的财富,便能够使大明的国力再强盛几倍!

“徐卿家言之有理,咱会仔细考虑的,本次议会就到此结束!还有,礼部尚书记得,抓紧时间敕发印绶,赐赐倭国国君,安海王!将倭国列为不征之国!倭国国君如此识大体,我大明自然也不能小气!”

朱元璋想了想,便又道:“兵部也要联合礼部,举办倭国受印大典时,一定要派出足够的士兵,以免有小人趁机捣乱,特别是那海上诸多贼寇,咱大明一定要保护好友邦!”

“还有,刘卿家,记得派京城禁军统领带一支卫队,还有锦衣卫,跟随礼部诸位卿家,一同前往北平港,迎接燕王!以天子之礼,降半制迎接!”

朱元璋说完,挥了挥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