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咸丰皇帝的想法
肃顺指着彭蕴章气的手指发抖,喷出二字:“放屁。”
彭蕴章眼中一亮,躬身行礼:“肃大人君前失礼,还请皇上责罚。”
咸丰皇帝一叹:“肃爱情,有理讲理,无理说情,不得无礼。”
“罚俸半月。”
肃顺铁青着脸行礼:“臣领旨。”
眼看在宴会上商量不出个子丑寅卯,咸丰皇帝决定容后再议,遂与众臣把酒言欢。
宴会散去之后咸丰皇帝独自走在御花园中,他内心其实是倾向去广州的。
他也想看看这铁路究竟是个什么样儿,究竟如何载人载物,还有那些洋务究竟是怎么样的?
虽说叶名琛送来的册子上有画像,但终究没有实物看起来实在。
他不信叶名琛有二心。
叶名琛答应朝廷的条件,可为何彭蕴章还会反对了?
咸丰皇帝坐在凉亭中静静思考。
突然,他心中一动,明白彭蕴章为何要反对了。
只有骗子才会答应任何条件,因为不需要履行任何条件。
明显叶名琛知道不管答不答应朝廷条件还是会引来朝廷猜忌,故有闽浙、直隶、两广三军演武的提议。
也就是说,朝廷可以带兵来广州。
为的就是打消朝廷的猜忌。
彭蕴章明显也看出来叶名琛的用意,故想出个折中方案,选在两江之地上海。
说是不信任叶名琛,实则是在帮助他。
如此一来便能堵住悠悠众口,撇清朝廷猜忌。
用心良苦啊!
当真选在上海会不会寒了叶名琛的心?
不在上海,也不在广州,福州如何?
在王懿德的地盘上朝廷会反对吗?
或者在台湾府。
遂又摇了摇头,台湾府孤悬海外进退无路,朝廷必定反对。
看来上海是最佳选择,至于广州铁路可遣亲信之人前去一观,也只能如此了。
哎,终究不能亲眼所见,实在是憾事。
想到这,咸丰皇帝心中又是一动,如果在京城与天津之间修一条铁路,自己不仅能见还能坐,岂不是快哉!
陡然,心中豁然开朗,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在上海演武,带多少兵马合适,走水路还是陆路,走海运还是漕运?
终究是要议一个章程出来才行。
心中有谱之后,咸丰皇帝哼着小曲向御书房走去。
他决定晚些时候把五方会谈之事定下来。
刚回到御书房,小太监来报:“禀皇上,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求见?”
咸丰皇帝喊:“宣。”
不一会,讷尔经额进来:“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咸丰皇帝笑道:“爱卿平身。”
“来人,赐座。”
讷尔经额又是谢恩。
咸丰皇帝一声感慨:“爱卿辛苦了。”
短短一言数尽艰辛与煎熬。
顿时,讷尔经额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发匪、捻匪肆意大江南北,朝廷曾几何时风雨飘摇、危如累卵,值此这对君臣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若是有此新军,局势何至于糜烂如此。
如今新军练成,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见讷尔经额落泪,咸丰皇帝也是眼圈泛红,这种惺惺相惜之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君臣相泣,太监泪如雨下。
良久,讷尔经额说:“皇上,老臣愿提六千新军护卫皇上左右。”
“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咸丰皇帝说:“爱卿的忠心朕知道。”
“朕绝不会亏待爱卿。”
讷尔经额跪拜:“谢皇上。”
咸丰皇帝问:“爱卿对上海会谈怎么看?”
讷尔经额说:“皇上,老臣并无异议。”
人老成精,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此次五方会谈,对直隶来说也就是出兵南洋之事。
自己想要这份功劳就出兵,自己不想要这份功劳就不出兵。
其他什么二八分账五五分账,自己并不能从中得到多少实际利益。
没有利益之事又何必去得罪人。
电光火石之间,讷尔经额就想清楚其中利弊。
咸丰皇帝自然不知道他心中想法,还以为他也看穿了叶名琛和彭蕴章的用意,遂脸上露出笑容。
“爱卿觉得直隶新军派多少人参加演武合适?”
讷尔经额心中一动,行礼:“全凭皇上圣裁。”
咸丰皇帝大笑。
“通州旅随朕南下上海,遵化旅拱卫军师,爱卿觉得如何?”
讷尔经额心中一喜,两头行动两头都是功劳:“皇上英明。”
咸丰皇帝又问:“走水路还是陆路合适?”
讷尔经额细细一想,说:“皇上,新军与八旗和绿营皆不一样。”
“新军重炮无数,辎重弹药更是数不胜数。”
“若是走陆路耗费牛马脚力不知几何,难免拖慢行程。”
“走水路,一切重炮辎重弹药皆能装船,一日可行上百里甚至数百里,且耗费甚少。”
“故此,臣以为水路更适合新军。”
“当然,走水路还是陆路全凭皇上圣裁。”
“臣定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
咸丰皇帝很满意讷尔经额的回答,又问:“爱卿觉得走漕运还是海运?”
讷尔经额心中一惊,微微笑道:“皇上,臣对漕运和海运不甚了解,臣以为可与朝中重臣商议后再做定夺。”
咸丰皇帝一笑:“爱卿言之有理。”
君臣二人就会谈地点、兵马数量、水路陆路、漕运海运有初步沟通后讷尔经额便离开皇宫。
咸丰皇帝心想,讷尔经额的观点肯定代表一部分朝臣的观点。
上海会谈已无悬念,焦点又集中在漕运和海运上。
究竟走海运还是漕运?
洋务几乎都是走海运,粮油米面却是漕运,两运孰强孰弱?
想到这,咸丰皇帝突然想起一个人,电报技术总管李川。
“安德海,去电报局把总管李川请来。”
安德海领旨快速离去。
不一会,李川来到御书房:“小人拜见皇上。”
咸丰皇帝一脸笑容的说:“李总管,请坐。”
“来人,给李总管搬个凳子过来。”
一个小太监立即搬来一个锦凳放在李川面前。
李川谢礼后端端正正坐在凳子上。
咸丰皇帝问:“李总管从南洋来,可熟知这海运?”
李川心中一动,行礼道:“皇上,海运分很多种,不知皇上所指哪一种!”
咸丰皇帝一惊,脱口而出:“海运还分很多种?”
李川说道:“是的,皇上。有运人,有运矿石,有运牛马,有运鱼虾,有运货物,有运军火,多达十数种。”
“总归来说,分载人与运货。”
咸丰皇帝顿感好奇:“李总管可否说说这载人与运货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