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海运漕运之利弊

李川说:“载人的客船更小更快,运货的货船更大更慢。”

咸丰皇帝好奇:“载人的客船有多小多快,运货的货船有多大多慢?”

李川说:“目前最大的载人客船只能运送五百人左右。”

“其速一小时最快十一节。”

见咸丰皇帝从吃惊到疑惑,李川立即改口说道:“也就是一小时四十里左右。”

咸丰皇帝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能运五百人,一小时四十里,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是九百六十里。”

“从天津到上海岂不是只要三日就到。”

李川说:“皇上,理论上是这样。”

咸丰皇帝问:“安德海,从通州到扬州走运河最快要多久?”

安德海说:“回皇上,通州到扬州走运河最快怎么也要十天吧!”

咸丰皇帝一声冷笑:“三天,十天,差距何其之大。”

“岂止是时间上的差距,耗费上的差距更不知几何?”

“李总管,你方才说的是载人的客船,运货的海船了?”

李川说:“回皇上,运货的海船要比载人的客船大,其速也慢不少。”

“小人就拿广州铁路商行的货船来说吧!”

“其分三类货船,名一等货船,一次可装载货物五百万斤,其速一小时二十里。”

“二等货船一次可装载货物二百万斤,其速一小时二十五里。”

“三等货船一次可装载货物百万斤,其速一小时三十里。”

“据说洋人正在建造能载货一千万斤的海船,只是小人至今还未曾见过。”

咸丰皇帝又一次被震撼。

五百万斤已是天文数字,更何况一千万斤。

千万斤海船,这船不知有多大,洋人的东西真不可小觑。

反观大清漕运。

每年春秋两季漕运,大小船只上万艘,漕工十数万,才运来区区四百万石漕粮。

实在一言难尽。

咸丰皇帝又问:“如这运货五百万斤的海船要多少船工?”

李川说:“回皇上,标准配备乃一百二十余人,八十人可行船。”

咸丰皇帝一惊:“这么少?”

李川笑道:“皇上,待蒸汽轮船大规模投入使用,或许只需要四五十人便可开动一艘载货数千万斤的海船”

咸丰皇帝在心中默默计算。

漕运十二万人,上万艘漕船,一年漕运漕粮不过四百万石,可实际入仓不到三百八十万石,耗时数月不等,耗费无以计数。

如果用海船,区区四十余艘,不足五千人就可完成漕运,耗费只怕不足漕运一成。

漕运海运,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见咸丰皇帝沉默不语,李川心中悄悄盘算一番,便问:“皇上可是要运什么,需不需要小人协调海船?”

咸丰皇帝沉吟片刻,说:“一个旅的兵力走海路用客船还是货船最佳?”

李川微微一笑:“皇上,兵贵神速,自然用客船最佳。”

“以大清整编新军建制为准,一个旅三千余人只需六艘客船,考虑到运输辎重装备,需增加两艘客船,有八艘足矣。”

咸丰皇帝轻轻点了点头。

心中对漕运和海运有个直观了解后命安德海将李川送出宫。

自己在御书房呐呐自语:“难怪满朝文武都支持漕运,原来海运如此省钱省事。”

“来人,宣怡亲王、郑亲王、恭亲王、六部尚书、军机大臣进宫。”

门外的小太监飞速离去。

半个小时后,这群掌握大清最高权力的大臣纷纷来到御书房。

一时间将这小小御书房挤的满满当当。

咸丰皇帝看着众臣开门见山说道:“诸位爱卿对彭爱卿在上海会谈的意见有什么想法?”

肃顺还是不赞成。

郑亲王端华说:“皇上,臣觉得彭大人所言不无道理。”

咸丰皇帝一笑:“其他爱卿怎么看?”

六部尚书皆支持彭蕴章,军机大臣就更不用说。

肃顺孤掌难鸣,不过还是极力争辩道:“皇上,广州会谈实乃千载难逢的机会,万不可错过啊!”

“洋务兴于广州,朝廷众臣皆可见识洋务之利,何不顺势而为?”

“以莫须有的罪名怀疑封疆重臣,恐令百官不服,天下百姓不服啊!”

“请皇上三思。”

彭蕴章淡淡一笑:“肃大人为何如此极力促成广州会谈?”

“莫非肃大人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秘?”

肃顺指着彭蕴章怒吼:“彭蕴章老儿,我与你势不两立。”

彭蕴章行礼:“皇上,老臣一心为大清江山社稷,绝无半点私心。”

“请皇上明察。”

此言一出,肃顺差点气炸。

他指着彭蕴章低吼:“彭蕴章老儿,你如此说不就是说我有私心吗?”

“我一心促成广州会谈难道不是为了大清江山社稷?”

“洋务强国,新军强军。”

“广州兴洋务乃强国之举,会谈正是朝中大臣学习洋务的好时机。”

“如今朝中大臣对洋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众臣对洋务一知半解,如何兴洋务,如何强国,如何在大清推广洋务,如何中兴大清?”

彭蕴章有理,肃顺有据。

咸丰皇帝实在不好定夺。

他将目光投向奕訢,想听听他的意见?

奕訢迎上咸丰皇帝的目光心中一动,行礼道:“肃大人与彭大人乃皇上股肱贤臣,皆为大清江山社稷着想。”

“如今两位大人意见不合,实乃洋务强国之争。”

“若是能有个两全其美之法,既不在两广会谈,又能让朝中众臣一睹洋务之利,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化干戈为玉帛。”

御书房中众臣点头,认可奕訢说法。

肃顺与彭蕴章沉默不语,也算是认可奕訢说法。

咸丰皇帝问:“不知六弟可有办法?”

奕訢摇头:“回皇上,臣并无办法。”

咸丰皇帝笑道:“朕倒是想到一个办法,就是不知诸位爱卿是何意见?”

“哎,算了,说出来诸位爱卿不一定同意,恐又引来政见不和发生争执,影响众臣和睦。”

见咸丰皇帝吊胃口。

众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不知如何办?

见此,彭蕴章行礼:“若此法能不让皇上涉险,老臣绝不反对。”

咸丰皇帝大喜:“当真。”

彭蕴章一脸不悦:“皇上是在羞辱老臣吗?”

咸丰皇帝一笑:“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臣皆附议。